生活本不应该是这样子的。
有人问起寒假的打算,我想过了。就像133说的,要把自己的日子弄成锦缎。聚会或者相约,也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快乐更好,不快乐不愿意就抹掉自己看自己的织锦。有人约就整整齐齐的出去,没人约就告诉自己这是读书时间,应该充电应该紧张。然后再塞张光盘进碟机,看着看着就睡在沙发上。
遵义的天冷得让我狠惊讶,保暖设施在我的打点下都如此完备,从头到脚全部包裹得狠整齐。不用再去披襟斩棘的完成一个大的课程,也不必每天计较睡眠的时间和质量。
我知道我知道,这种悠闲的小日子我也过不了多久了。还有一年,我估计就会在各大招聘会上为个把月薪不高年终分红微薄的职位争得头破血流。
在这空挡儿,我拜读了这本《杜拉拉升职记》之后,更像是身经百战疲惫不堪。
这本看起来像是励志般的小说去年在各大图书网数月高居销售榜首,封面赫然写着“她的故事比比尔·盖茨的更值得参考。”其热销引起网上网下的热议,《杜拉拉升职记》被无数网友热捧为“世界500强企业职场生存圣经”。写字楼里,大学校园中,大家口口相传,以对号入座为荣。某招聘网站人力资源总监高调赞扬:“典型的中产阶级代表,没有特殊背景,受过良好教育,靠个人奋斗获取成功,拨动了渴望成功的年轻人的心弦”,瞬间,模仿,虚拟杜拉拉成为高校毕业生最常态的生活模式。
梦想是个好用的东西,有梦想,一切便顺理成章。杜拉拉完成了我等姿色中上非名校毕业学生往白领阶层奋斗的平民梦想。大家都想沿用这条已经被踩得坑坑洼洼的小径踏上自己的康庄大道。
请冷静点,再冷静点。我只想说,我们为什么要成为杜拉拉?
[杜拉拉其人其事]
在我这种记忆能力堪称弱智的情况之下,有些情节仍然强迫性入侵我容量不大的脑区域。最起码,杜拉拉还是让我略知职场一二。
NO.1似乎是从生活方式到精神信仰的大众范本。
她熟悉并擅长套用各种“标准”,设置工作目标遵循SMART原则,发生争论就SOP标准,绩效考核就360度评估;她可以数年如一日压抑感情生活,却为上司的离任而焦虑至崩溃;她遇到所有问题的本能反应是规定、预算、利润和可操作性,所以她接受恋爱要“共赢”“配合”“进展”“扫清障碍”;她划分人的标准是国营单位的处长或外企高层,搞技术还是搞行政……这些都是人类的区别符号。她一步步放弃了自我与情感,从生活方式到精神信仰彻底职业化。我个人认为,严格的说,她的成功只是因为她将生活变成了一个完美的“标准操作流程”。
NO.2 没有自由与享受,因为浪费时间是可耻的。
她的生活模式是处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工作琐事,在一层又一层的上司间选择。她的生活元素一定是奋斗、加班、住酒店;聚会是公司同事,恋爱被简化为吃饭聊天,娱乐就是看HBO,放假就是睡个好觉。如有需要,一个电话就能从一个城市打飞机到另一个城市,没什么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浪费时间多么可耻啊。
NO.3 可预见的未来,财富稳步增长。
她的人生目标是从助理做到行政主管,然后是小区经理,再大区经理……小心翼翼,斗智斗勇,步步为营;从底薪4000元到19000元,经历了触目惊心的钩心斗角,拉锯消耗及薪水一个个百分点的艰难争取,这就是一个杜拉拉式女人的三十岁。
[为什么我们都要做杜拉拉]
好吧,为什么我们都要做杜拉拉。
我也完全的理解并且赞同你说我因为成不了杜拉拉所以才不要做杜拉拉。
目前大多数著名高校的毕业生们都以成为杜拉拉为最大荣耀,500强宣讲会永远器宇轩昂,各省市“最优秀的毕业生们”会聚一堂,前赴后继表达仰慕渴望。所有时尚杂志都向杜拉拉竖起大拇指:好样的“白骨精”,她就是优质女性。但是我相信,这并不是事实,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更懂得万物万事百般因人而异。我们并不需要如同信仰一般的顶礼膜拜,我们只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材成功成就梦想的方式。
梦想带来的,是贫贱残忍的现实,也是充裕热烈的幻想。像是一首随时都会响起的曲子,却可以有不同的Ending。是谁说的,思想也会一夜暴富,谁知道你第二天的变化?我们只能看着自己的脚下,走好每一步。最终能成什么样,谁知道呢?
杜拉拉让我们发现有这样的一种实现梦想的方式,但那始终不是我们的人生,靠一本小说把我们拖到既定的生活模式,我觉得那未免有点可怜。其实你的人生,早在这之前就已经走了很远,我也一样,对不对。
原文http://veronique14.blog.163.com/blog/static/52138333200907112138145/edit/
为什么我们都要做杜拉拉?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对“为什么我们都要做杜拉拉?”的回应
2010-04-21 09:45:49 雪
像杜拉拉那样活着确实太累了,我觉得失去了一个人最鲜活的地方,完全成为了一个社会符号。
2010-04-25 16:16:49 styeath
职场需要杜拉拉,但是员工不需要
---------------------------------------------------------------
+10
社会职场企业 巴不得全社会的人都变成这样的员工
但员工呢 说到底还是一个普通人
普通人如果连最平凡的幸福都丧失了也就枉为人了
应该说是机器吧
最后你会捧着一堆钞票
不知道这么辛辛苦苦忙忙碌碌是为了什么
因为一开始价值导向和目标导向就出了问题
我始终不赞同女同志将自己练就成像杜拉拉这种事业型女强人,没必要,真的,不幸福的。一般这样的女人,一方面工作卖力,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练就成为“白骨精”;另一方面,在生活中极力表现出自己女人的一面,貌似热爱生活,保持淑女的魅力。她们不喜欢也不承认别人叫她女强人,殊不知很多事情是相互矛盾的,工作与家庭,工作与生活,工作与感情,如果分配不好时间,处理不好,就是一对矛盾。很难想象一个工作狂的女性如何热爱生活?如何处理好感情和家庭?个人认为这种女强人极力表现出热爱生活、女性的一面恰恰是不自信的表现,这种人太自信、太贪婪、精力太充沛,总想鱼和熊掌兼得,而且喜欢以性时代女性之名,总觉得很多女性朋友被女权运动整得很累,不知道是我思想太老土了,还是怎么回事,我就是这么想的,请各位评论一下,看看是不是只有我有这种想法。女权运动是好的,我赞同,女性能经济独立就行了,不必要整成女强人,非要跟男同志一比高下。
2009-06-14 15:57:53 zeus
孩子,去完美的执行一个完美的“标准操作流程”。其实很不容易,其实我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活动都是重蹈前人的覆辙,你可以认为这是对一个人个性的消磨,你也可以认为这样的生活失去了意义,但前提是必须由你自己去创造一个所谓的完美的“标准操作流程”。当然了,即使你创造出来了,一样会有很多人去执行,也包括你自己,那这是不是又回到原点了呢?当然了,你可以去试试,人生么,都得绕圈。
额。。说多了。我承认我没看完你写的东西。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
如你所说,或许我是幼稚的。
但是我从未想过我需要一个完美的“标准操作流程”,更没有试图去创 造和执行。
再幼稚点任性点说,我甚至不需要完美,我不用恪守成规不会一成不变。
生命有限,或者只需要以梦为马,奔跑就好了不是吗?
2009-04-07 12:01:02 笑靥
不愿意做杜拉拉,如果长的足够漂亮可以做老没(海伦),如果家境够好可以吃老本,如果有关系或运气够好可以去做公务员,当然嫁个有钱的老公也是不错的办法,如果上述条件都不具备,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在不拖累家里的情况下把自己弄成锦缎……
-------------------------------------------------------
锦缎不只是华美富贵的代名词。
足够漂亮不一定是锦缎,
家境富裕不一定是锦缎,
关系硬运气好不一定是锦缎,
嫁个有钱人也不一定是锦缎,
拖累家里?OH~绝不
对我来说,有梦想并且找对自己为之努力的方向或许就可以称之为锦缎了。如果恰巧你的努力得到认可,或者你漂亮你家境富裕你关系硬运气好你嫁了一个有钱人。
那么,恭喜你,就是锦上添花。:)
《杜拉拉升職記》热门书评
-
职场小说的罗生门
988有用 59无用 水木丁 2009-04-08
2008年,中国的图书市场杀出的一匹最黑的黑马应当非《杜拉拉升职记》莫属了,这本书的出现,让中国的出版人突然恍然大悟,原来中国的职场女性是一个如此巨大的图书消费群体,她们对成功的渴望,并不亚于这个国家里的男人。犹太人说过,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如果要与时俱进的理解这句至理名言的...
-
杜拉拉:七十年代人矛盾的工作与生活
594有用 25无用 船长 2008-01-01
杜拉拉,一位草根出身的外企白领,有着七十年代生人“职业的一代”的标本式特点,做着一份不高不低的人事行政经理的工作,拿着一份不高不低的薪水,经历着职场的跌宕起伏。 就是《杜拉拉升职记》中的主人公杜拉拉,和大多七十年代人相似,她并不具有“纯种”的外企血统。她不是欧美500强的管理培训生,起初似乎也没有明...
-
抓紧看。。。
535有用 2无用 晨风 2009-05-18
我买回来还没看,就被朋友抢去看了,两晚上看完了,据说是很受启发,看来这本书应该真的很牛哦。我得抓紧时间看了...
-
为什么我们都要做杜拉拉?
423有用 8无用 无端 2009-01-07
生活本不应该是这样子的。有人问起寒假的打算,我想过了。就像133说的,要把自己的日子弄成锦缎。聚会或者相约,也就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快乐更好,不快乐不愿意就抹掉自己看自己的织锦。有人约就整整齐齐的出去,没人约就告诉自己这是读书时间,应该充电应该紧张。然后再塞张光盘进碟机,看着看着就睡在沙发上。遵义的天...
-
杜拉拉的“Organization Awareness”
404有用 3无用 初学者 2008-04-26
看完了《杜拉拉升职记》,一本很轻松,流畅,而有启发的书,有淡淡的白领气。上周地铁里连续三天都看到不同的女孩在看这本书,可见这本书目前还在快速扩散阶段。在外企工作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一本这样轻松,自然的书,作者是很有经验的,难得的是没有用那种过来人的口气教育别人。选择杜拉拉这么一个倔牛似的可爱女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