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甸园由人进驻后,就变成了一座屠宰场。”在本书中,最会讲故事、最具文采的博物学家Edward O. Wilson用真挚动人的文笔,讲述悄无声息在全球各角落上演的物种灭绝故事,生命的多样性虽然富丽却骤然陨落,而我们人类正径直奔向一个孤独的时代。
美国南部海岸平原,象牙喙啄木鸟日渐凋零,归于静寂无声;哥斯达黎加的金蟾蜍,原是两栖类动物界的传奇,如今已消失了生存的踪迹;天性害羞、最难繁育的苏门答腊犀牛,不知不觉在骤然衰减......甚至,许多珍稀动植物距离灭绝仅需100个心跳。种种令人难过的细节,各式各样的物种消灭模式,无不说明正是人类的贪欲、无知与不经意,迫使着全球全物踏上最后的毁灭之路。
被灭绝的本是可被拯救的,Wilson对生命的未来并未绝望。他坚信人类对自然的生命之爱,列举大量政府、民间组织与科技通力合作的成功案例,勾勒出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以上引用是这本书的内容简介,接下来说说这本书留给我深刻印象的几个点:
一、地球生物圈无比复杂、无比多样、无比绚烂。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也就是科学家所谓的生物圈或是神学家口中造物主的杰作,相当于一层由生物所组成的、包裹着地球的薄膜。从珠穆朗玛峰到马里亚纳海沟询问,各种各样的生物栖息在这个星球每一寸空间中。即便是在最冷最干最缺乏养分的南极大陆、海底热泉区、地球的外层空间、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或卫星上,都生存着众多的菌类、藻类、微生物等。地球上的生物探索不尽,新的物种不断被发现,脊椎动物,包括陆地大型哺乳类动物都能找到新的物种。在科学家们公认的生物多样性之最——热带雨林,生物丰富度远超我们的想像。地球生物圈是大自然赏赐给我们的奇迹。
二、养不起的未来。
20世纪人口数增长的模式,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增长模式相比,更接近于细菌繁殖。当人口突破60亿,我们的生物量已远远超过陆地上曾经存活过的大型动物的100倍。我们和其他生物都经不起再过100年这样的日子。好在上个世纪末,大部分地区的平均生育率已然开始下降。但在可预见的将来,人口的增长势必不断挑战地球生物圈的供养极限,我们正在进入瓶颈期。
三、原生物种的消失。
书中有个小例子,说的是夏威夷7种Partulina属蜗牛之一的Partulina turgida最终的人工饲养也没能挽救回来。其饲养员给这种蜗牛制作的纪念碑上铭文是这么写的:生于公元前150成年,卒于1996年1月。很震撼,是不是?这样的故事每一天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发生。
据研究,很多物种的灭绝都与人类迁徙的路径和时间是吻合的。人类堪称生物多样性的连环杀手。当人潮涌进马达加斯加岛的时候,至少有15种狐猴消失了;当波利尼西亚人踏上新西兰岛时,不过数十年的光景,体型大不会飞又温驯的恐鸟就消失了,其天敌,最大的鹰新西兰鹰也跟着一起消失了。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面对人类无情的扩张,生物区系持续衰退。
四、不该再这么继续下去了。
常常出现在我们脚边的、我们不屑一顾的昆虫或杂草,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它有自己的名字,有长达数百万年的历史,在世界上自有一席之地。若我们仔细观察,每一种生物都能提供无数的知识与美的享受,就像一座活生生的图书馆。所有的生物,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天择这位工匠,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历经漫长年代与无数步骤,将它们组装起来的。
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心理测验显示,人类天然喜欢的环境就是稀树草原。若把人类200万年的整个进化历史,压缩为70年,那么人类待在祖先环境中的时间便长达69年零8个月,之后,有些族群开始农业生产,并迁徙到农村,度过剩下的120天。所有生物体内部都会进化出身体所需要的化学物质,用来抗癌、杀死寄生虫,或击退天敌。我们已经学会如果利用动植物编制自己的药典。如今,抗生素、麻醉剂、止痛药和抗癌药,这些都源自野生的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自然界。它是诞生我们人类的奇异世界,也是我们能安然回归的老家。
考古学上物种灭绝的惨痛历史,告诉我们:第一,所谓高中的野蛮人,从来就不存在;第二,伊甸园由人进驻后,就变成了一座屠宰场;第三,人们一旦找到了天堂,就注定了天堂将会失去。
我们必须行动起来,在尽可能多地保存其他生物的情况下,提升全球人类的生活水平。同时,也深信我们会做出明智的抉择。一个能想到上帝又向往太空殖民的地球文明,一定也想得出办法来保护这个星球的完整性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缤纷生命。
人们一旦找到了天堂,就注定了天堂将会失去
《生命的未来》热门书评
-
(书评人俱乐部)来自威尔逊的诚挚警告
10有用 7无用 沈黎昕 2016-05-17
如果我是一个母亲,我愿意捧开这本书,给我的孩子读;如果我是一个丈夫,我愿意与我的妻子并肩在床头,给她轻声读;如果我是一个女儿,我愿意拿着书跑到爸爸的跟前,告诉他我们很孤单。人类从未像此时这样可怕,因为我们...
-
【书评人俱乐部】面对“生命的未来”
6有用 3无用 疯猴勿杀 2016-05-18
开始静下心来读这本书的当天下着小雨,坐在古筝班外大堂的扶手椅里,大堂天井三层楼高,声声古筝音如流水,悦耳清心,遂找了个最舒服的姿势开始阅读。《生命的未来》首先在装帧上看着就很美,腰封上的蓝色蝴蝶让人未忍心丢弃,取下折了做书签用。接着翻了内封,发现和外封一样,绘图都很漂亮。作者爱德华.威尔逊是位“最会...
-
地球生命物种是怎样变“没”的
6有用 0无用 李二库塞 2016-06-15
「在我人生中,有个难忘时刻发生在 1994年一个5月的黄昏,地点是辛辛那提动物园展示区后面的房间。在那儿,我走向一头 4岁大、名叫“艾美”的苏门答腊犀牛,凝望了一会儿它那悲惨的脸,然后用手轻轻抚平它侧腹上的毛发。它没有任何反应,除了眨了一下眼。这就是当时所发生的一切。不过,不管怎样,我终于遇见现实生...
-
【书评人俱乐部】生存或毁灭
0有用 2无用 花田半亩 2016-06-05
小时候喜欢看中央台播放的《动物世界》,这档节目旨在向观众介绍大自然中的种种动植物,使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和认识地球上生存的各种生命,认识自然对人类的影响。它通过专家的讲述、优美的画面、感人的故事去告诉观众、打动观众,使观众认识到我们不能没有动物。的确,地球是一个大家园,因为有所有的动物,地球才不会...
-
人类的未来
0有用 0无用 瓶子和天秤 2016-08-30
与《大灭绝时代》一样,《生命的未来》是一本关于环保的书。我刚刚接受了《大灭绝时代》带来的强烈震撼,再读《生命的未来》不免会对两本书进行对比。《大灭绝时代》是一位记者、科普作家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所写,而《生命的未来》则是美国著名的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所著。因此,前者长于叙述,情节引人入胜,极具故事性...
书名: 生命的未来
作者: [美] 爱德华·威尔逊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者: 陈家宽
出版年: 2005-05
页数: 240
定价: 25.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开放人文
ISBN: 978720805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