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特稿)
在“低碳”屡屡被两会代表作为提案,进入国家级议程设置的大背景下,王石在《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序言里表态,他的万科将在上海世博会独立建设一个展馆,探讨“人、城市、自然”生态关系中尊重的多种可能性,这应该不再是企业家们的作秀行为。在人文精神渐渐被商业化蚕食的年代,哪怕只是瞬时轻瞥,岂不好过基于无知和残暴而生的轻视漠然?
没法不为其所动,像喜欢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那些“昆虫的史诗”一样地痴迷,平素里毫不起眼甚至略显丑陋的小虫子们,在这位“昆虫的荷马”诗一般语言的描述下,却让我们洞悉到另一重别有洞天的生命景象——真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私人花园,可以随意种植或圈养惬意的心情,或者索性就变成这个世界里的一棵草、一只兔子或者一条蚯蚓好了。
卡梅隆用一个外太空人的脑子构思出了一个潘多拉星球的生态:含羞草一般的粉红植物、夜间发光的森林、似水母般在空气中游动的灵魂树的种子,轻盈如精英,给了人无限的想象……他所构筑的这个虚拟“生态系统”是在地球生物圈形态基础上改变而来,最精妙的点子是纳美人通过辫子末端的神经末梢就能操控动物。这种创意旨在让星球上的每个生物都能实现互连,其中包含两重启示:在种类更高级的生物眼里,人类其实就是一个摇尾乞怜的宠物,就像我们自己眼中的小猫小狗一样;与此同时,大到外星球上的未知物种,小到肉眼察觉不了的微熹生灵,始终共生共存于一个大的系统中,互制互惠、互生互荣。
在《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中,看四位擅长解读动物和植物知识的年轻作者俏皮而不失专业素养的讲述,仿佛能听见花开花落的窸窣心声,或者小动物之间的呢喃耳语。“以人性观照虫性”,这至少能引领我们步入一种朴素的博物学精神的回归。比如,基于动物习性而产生的仿生学正被人们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现代科技生产中。自然已不是山水鱼虫那么简单,它除了被我们感知,还被我们合理利用。书中文章的妙,妙就妙在作者们都站在人类的视角,与他文字中所描述的动植物形成有效互动。人类和动物甚至拥有如此之多的共通的生物特性:比如刚刚孵化而出的灰雁会把任何看到的活体当作自己的母亲,这可以解释为“认贼作父”,其实是生物学中的“印迹效应”在作怪;环法自行车赛里车队队员交替领骑,排成的是类似南飞大雁的那种队形;如果蟑螂拥有刘翔一样的“身高”,那么如果它参加110米栏赛跑,它极有可能以1.2妙的速度远远把刘甩在身后;人类以为天热小狗狗也需要跟我们一样剥得精光,所以给它们剃光了毛,殊不知这反而把这些小乖乖置于毫无保护的危险之中……四位作者不仅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还拥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他们在活灵活现描述对象的生物习性时,又附带着发自内心的喜爱,挖掘出了那些生命体最灵性鲜活的一面:“自在娇莺恰恰啼”、“千里莺啼绿映红”、“绿水荡漾清猿啼”说的是动物们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呼朋引伴……如此诗意的开头让这些本应严肃的科普小品也格外生动、人性起来。
这本书让我们从忙碌都市生活中暂时逃离,重新亲近鸟语花香,或许也是一种对于我们自身的再认知。“有一百种动物,就可能有一百种尾巴”,一朵花也有一朵花的微观世界,什么时候我们能像关心纸币一样关心一片叶子,像宠爱情人一样宠爱一只小动物,我们与这个奇妙的世界才真的和谐了。
在大自然面前,你不由得无限地缩小、再缩小,以示敬意。这时,我们环顾多彩多元、生意昂然的四周,嘴边绽开柔柔微笑,眼里充满楚楚爱怜。
一朵花里的微观世界
《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热门书评
-
王石序言《认知的乐趣》
61有用 2无用 姬十三 2010-02-26
文/王石 孩提时,我不是一个守纪律的学生,除了数学优异外,其它功课平平,旷课、闯祸,有一次爬树掏老鸹窝下不来,甚至还惊动了消防队。这种十分淘气的行为,当然让老师和家长头疼,但也多少培养了我对大自然的爱好。现在我热心户外运动,热爱大自然、热爱冒险,要感谢小时候那些带给我无穷乐趣的昆虫和小鸟...
-
数完一千张叶子,再说话
7有用 0无用 木南 2010-03-31
《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这本好看的科普书,拿到手上的时候,花了周六大半天的时间就看完了。想来,对于当时费尽心思和精力去拟就文字的四位作者来说,这点时间显得有些不敬,即便是对于付出极大努力编辑出如此漂亮的一本书的松鼠会来说,自己看的这么快,也有些惭愧!当然,自有补偿的办法:一则是会在以后的生活里...
-
百尾千叶记
7有用 1无用 荃玖 2010-04-06
我是书托,收书评论 我们这辈人年幼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有那么几套《十万个为什么》,跟着科学爷爷和好学的小明小美之类少先队员或上山采花,或在家探秘,宇宙细菌无所不包;再然后跟着学堂学些什么《自然》、《生物》。而再然后,就开始背W = F S = P t,G=mg和化合物了,如果这些也算是博物学的话。后来...
-
论Z大叔案发之后我们如何认识自然
6有用 0无用 告别假如 2010-04-06
我还是先把丑话说前面吧。也许是专业的缘故,对于这本书并没有特别的好感,感觉文字多少有点意犹未尽,很多东西并没有说的很明白或很有深度,许多文章往往“废话”过多,主题外围调侃过多,实质要普及的知识则几笔带过。当然我也知道作为一本草根科普读物这本书的深度是为那些不常接触动植物的读者设计的;并且我也相信作者...
-
那些关于尾巴和叶子的故事
4有用 0无用 Stella_仓鼠 2010-04-04
我一直认为,写科普文章的人,最好要么是人文素养很好的理科生,要么是理工知识很丰厚的文科生。纯粹的文科生写不了跟科学有关的文章,而纯粹的理科生总是很容易把科普文章写成了科技论文。而这两者都背离了科普的目的。幸运的是,科学松鼠会的这帮理科生们,除了有翔实准确的科学知识,穷根究底的科学精神之外,还拥有能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