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24日。iPhone4正式面世时,纽约时报做了一次相关的民调,在45岁以下的受访者当中,有近1/3的人表示,虽然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极大地提高了个人获取信息的能力,但压力也随之增大,主要表现是间歇性焦虑,精神游离。
2012年谷歌的一次调查指出,智能手机不仅成了中国消费者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改变了消费者的行为和购物方式,成了消费者的向导,数据显示,中国城市的智能手机用户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有64%的用户每天都会使用智能手机访问互联网,用户随时随地都在使用智能手机,家里,路上,办公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及餐馆为主要使用地点,超过一半的用户宁可放弃电视,也不愿放弃他们的智能手机。
面对如此繁杂的信息,人们仍担心自己错过信息,越来越多的人手机24小时在线,他能把它放在枕边,取代了自己爱人的位置。
在2013年第十届慕尼黑数字生活大会上,公布了这样一个数据,2013年全球共有18.23亿部智能手机,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开150次手机,也就是说,除去8小时睡眠之外,平均每人每六分半钟就看一次手机。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成为商品,更好的迎合用户心理,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成为运营商们遵循的原则。这就导致了文字越来越少链接越来越多事情越来越短先端越来越多的现象,在碎片化的信息中,人类的时间和精力也被切割得七零八落,据统计,windows的用户平均每小时切换窗口37次。
互联网鼓励我们蜻蜓点水般地从多种信息来源中广泛采集碎片化的信息,一切速度之上,效率至上,我们变得对扫描和略读越来越得心应手。
美国著名媒体人网民的狂欢作者安德鲁绩恩说,我们身处于一个患了注意力分散症的文化中,我们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无法集中精神注视着别人的眼睛,或者把我们的移动设备留在家里,而我们需要用自制力去忽视我们的移动设备,关掉它们,来谈谈放在家里,真正的和大家坐在同一个屋子里同一张桌上,而不是时刻准备着在推特或facebook查看和发布消息。
高度碎片化的世界
《互联网时代》热门书评
-
编辑现身荐书:抱歉,我们来晚了
17有用 3无用 小羊皮 2015-01-28
作为《互联网时代》这本书的编辑之一,我来谈谈这本书(大家可以当做广告贴,轻拍) 最早知道央视要拍摄这个题材的纪录片是在2013年5月份。后来几经周...
-
波涛汹涌的互联网思维从何而来?
5有用 3无用 胡阿忧 2015-02-06
从工业革命,到信息革命,走了200年。这200年的人类历程,经历了非常多的大事件,出现了非常多的大人物,奠定了许多新思想,产生了许多新现象,唯一不变的是变。人类历史的发展从来都是只向前不向后,但也有一种说法是“历史的车轮”,所谓车轮,则既能向前走也能向后走。这本书还是很大气的从更深一个层面来介绍互联...
-
互联网缔造全球脑时代
3有用 2无用 杨友三 2014-09-04
第一集 《时代》 互联网改变世界 互联网的前身,阿帕网,其灵感来源于渔网。互联网之父们认为,这样的没有中心的分布式结构有利于保持网络稳定。如果网络存在中心,如今巨大的数据量根本无法通过。 在如渔网般的互联网中,每台电脑都是重要的,又都是不重要的。它们...
-
发动中国网民力量,整理采访的顶尖学者
2有用 1无用 hjbrave 2014-10-07
这是自大国崛起之后,第二部制作精良,能让我感到震撼的划时代纪录片。想和网友们一起整理一下每一集中出现过的的全球顶尖学者。只是我精力有限,时间稀缺,故在此呼吁,逐集整理片中的受采访对象,其中包括1.大学教授、2.创新技术的发明者/创始人/科学家& 3.因为出版图书-编辑杂志而被认为是该领域学...
-
一本书了解互联网的发展
1有用 2无用 还是隐姓埋名吧 2015-02-07
如果想要系统的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和现状,这本书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全书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变革,并比照了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对社会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互联网正在开创的一个全新的时代。虽然我们这一代算是出身在互联网时代,但我还从未研究过互联网的起源。所以当看到书中说互联网是冷战竞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