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和回应孩子的感受,而非认同
了解、回应和认同有区别吗?
“你做得对。”“他的确很招人讨厌。”这是认同。
“他一直过来骚扰你,你觉得他很令人讨厌。”这是了解和回应。
孩子并不需要我们认同,相反,认同还会阻碍孩子对自己的反省。
而回应、了解是对孩子情绪(通常是负面情绪)的许可和接纳。
接纳不是溺爱。很多时候,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是被人看见的,是被接纳和理解的,他们也就比较能够遵守我们为他们设定的界限。
生活中,并非所有时刻都要与孩子产生共情,只有当孩子期望我们了解他们感受的时候,才需要共情。
表达共情时,要尽量具体化,但不要完全重复孩子的话。不要用“为什么”去督促他们分析原因,孩子更容易和接纳他们感受的成人沟通,而不是逼着他们作出解释。
当孩子非常难过,根本听不进你对他的回应时,可以画出他们的感受,可以父母画,再鼓励孩子也画。
比如,(一边在纸上画线条)说:“你的生气有这么大。”
读书笔记——持续更新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热门书评
-
殊途同归——试试看用爱孩子的方式去爱大人
68有用 1无用 allison 2009-07-09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而看这本书,没想到拿起来就放不下,很多章节让我非常感动。这本书不光适用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其实适用于所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我们何曾用对待孩子的耐心去对待其他我们爱的人?曾经有个很困扰我的问题。在我心情不好的时候,AG跟我聊一会儿,我的心情就能很快平复、恢复自信和快乐心态。可是如果他情...
-
让我们做的更好一些
65有用 2无用 铂程斋@喷嚏网 2007-12-11
(一) 中国历来有句古话,叫:黄金棍下出好人。意思是:人的教育主要是靠打,或者是训出来的。 我们这一代,在家调皮或读书不认真,挨打是家常便饭。再上一辈,过去的私塾和学堂里面,老师叫背书,背不上来。或者学生调皮捣乱。老师就拿条子打手板。如果是在家里犯了错,不管多大的人,脱了裤子打屁...
-
孩子不是成人的附属品
22有用 0无用 丰雪心S 2009-02-08
一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把它定位在如何与孩子沟通的方向上的。可是越往后看,我就越觉得很多的案例,可是用在成人的培训中,尤其是沟通技巧方面,Interpersonal Skill or Communication Skill。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在最初定的基调就是,把孩子作为跟你是平等的人对待,而...
-
一本很薄的书 一些很实用的技巧
12有用 0无用 友竹 2014-06-09
文/友竹 看过很多亲子教育方面的书,面对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种种难题,专家、学者们总是侃侃而谈,长篇大论。且不管书里提到的方法是否可行,耐着性子看完脑细胞先就累死了一大半。而本书的写作条理清晰、对症下药,其简洁有力的写作风格让我甚是喜爱。 &nbs...
-
学会“听”,善于“说”
12有用 2无用 明天 2007-12-14
当《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在1980年首次出版的时候,谁都不曾预料到,它不仅是最畅销的书之一,而且成为20多年来家长们的“育儿宝典”,销售量超过300万册,同时,还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在全球传播。谁也没有想到,经过这么多年,这本书依然保持...
书名: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作者: [美] 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玛兹丽施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原作名: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
译者: 安燕玲
出版年: 2007-11
页数: 274
定价: 26.80元
装帧: 软精装
ISBN: 978780211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