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们》之前,先看了坎迪斯·布什奈尔为《她们》写的序。坎迪斯坦城自己从年少无法读懂这本书,到成熟后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受其影响很大。她的作品《欲望都市》受到全球女性的欢迎,编辑称之为现代版的《她们》。不同年代的女性,背负着不同年代的烙印,但是对生活、爱情、友情和自我的疑问和探寻从不曾停止。
《她们》和《欲望都市》所处年代不同,现代的欲望都市女性更独立、选择更多、诱惑更多,社会的宽容程度也越大。对,宽容程度,由此可见,女性仍旧处于社会的“第二性”地位,本质并未发生改变。
《她们》是女性主义作家玛丽·麦卡锡最著名的一部小说,开启了女性自我解放主题讨论的先河。这本书为探讨女性追寻自我而生,虽描写家长里短儿女情长,却从不将眼光局限在一小方天地中。书中八个女孩各自有其具有代表性的家庭背景,有自身鲜明的性格,经历各有不同,玛丽善用女性的细腻描绘衣着、器物、环境、背景,也精于对神色、言语、心理、动作着笔,人物和环境互相烘托,读者很容易融入其中。
带有使命感的小说,便不再是单纯消磨时光之物,它是作者的思想所成,不会为了评价和销量一味迎合受众的喜好,这样带有作者个性标记的文字,才能在不同年代都能给人以思考和启迪。故事从凯和哈罗德的婚礼开始,七个姑娘去参加她的婚礼,人物陆续登场。对于刚从学校毕业,还闪耀着单纯和烂漫的少女们来说,婚姻的重要性不亚于出生,每个女生都希望自己的婚礼是自己心中期望的那样,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是真理。凯的婚礼是怎样的呢?没有亲朋好友出席,没有蜜月旅行,新郎甚至晚上还得去上班,然而在凯的字典里,这些都没所谓,因为这是她梦想的婚礼,既展示了她激进的一面,也显示出她在姐妹中仍是那个大胆且耀眼的凯。玛丽并没有因为这是个充满活力的姑娘,就温柔以待,她的文字带有些许冷酷的嘲弄,通过姐妹们对这场婚礼的评论,通过对姐妹们内心不适、忐忑的描写,充满祝福的婚礼瞬间变得现实,还有些滑稽。当众人走出酒店时,莱基还是不能“免俗”,她中途决定弄来的米让大家放松了那么一点,即使这个举动她们仍认为老套了些。这是一群接受过高等教育,有自己追求和思想的姑娘们,她们自诩为进步派,不想重复父母那种老派又保守的生活,可终究是这种生活养育了她们,为什么新派的婚礼上会感觉不太舒坦?和胆量或是决心无关,成长的印记总是会刻在人的骨子里。
多蒂的妈妈也受过高等的教育,算是她们那一代人里面的激进派,她的很多想法和做法至今在我看来,仍显开明。也许是在这种物质精神都比较宽松的氛围中成长,多蒂并不是一个犀利的女孩,她勇敢、渴望真爱,同时惧怕伤害,相比同伴们更加理性。她的故事在凯的婚礼之后出场,她爱迪克,迪克只要性,她独自去医生那里咨询子宫帽的行为,让凯这种大胆的姑娘都叹服。不过,迪克的冷漠、世俗里的子宫帽们的种种结局,还是让这个姑娘及时抽身,避免了更大的伤害,但这种遗憾的情绪绵延,伴随她直到多年之后。
姑娘们的故事从凯的婚礼开始,自凯的葬礼结束。婚宴酒店前,大家欢呼着向新人撒米的时候,如何会想到这对夫妻将经历争吵、猜忌、出轨、陷害和自杀?又怎能想到自己将会面临的困窘和挫折?玛丽笔下的每个姑娘都不完美,甚至有着致命的弱点,在生活中,处处能发现她们的原型,她们的困惑和挣扎是具有代表性的困惑和挣扎。
玛丽天生不是那种温情脉脉鼓励女性自立自强的人,犀利的文字和冷漠的态度是她的武器。玛丽和《她们》像一面冰冷又清晰的镜子,不是谄媚的美颜相机,也不是虚伪的photoshop,她毫无怜悯的映照出面庞上的每一个毛孔,身体上的每一寸赘肉。书中姑娘们人生中的阴暗与狼狈都无处遁形,现实中的我们也是,至于读者是否会有共鸣,是否会引发思考,又是否会改变人生,玛丽并不在意。社会在进步,世界在融合,女权在斗争,《她们》里的姑娘们几十年会,必定会变成《欲望都市》中的姑娘们,《欲望都市》中的姑娘们几十年后又会变成怎样?
文/团团花哚 2016.01.11
镜子
《她们》热门书评
-
Saying Good-Bye to Mary——她活脱脱就是一个女神
17有用 1无用 土豆人 2016-01-03
我们的玛丽·麦卡锡 曾经许多次听闻玛丽·麦卡锡的大名,我很少能完整的想起她到底是何人,而我最早想到却是汉娜·阿伦特。很奇怪,在1975年12月4日,69岁的汉娜·阿伦特在家中会客,却心脏病从椅子上倒了下去,至此没再醒来。有一个神奇的传言,但不知真假,当时汉娜·阿伦特会客的人可能是玛丽·麦卡...
-
她们依旧在奋斗
9有用 0无用 淡彩浅绿 2016-01-11
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女性都有一些她们需要面临的困境,而有些相同的困境却并不会因为她们所处的时代所接收的文化熏陶而有所改变。就如这本《她们》,发表于1963年,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八位女孩毕业后的生活轨迹。然而书中她们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在我们今天的时代看起来,依然是那样冷酷的存在着...
-
“她们”即“我们”
7有用 0无用 夏月 2016-01-11
文/夏月 《欲望都市》的作者坎迪斯·布什奈尔说在自己十来岁的时候,母亲向自己推荐了麦卡锡的小说《她们》,但当时的她觉得书中的人物对自己没有什么意义,多年后,当布什奈尔重新拿起这本书开始,她就读了不下十遍,“因为那个年龄没有足够的生...
-
《她们》中的女性群像
4有用 0无用 草原上的咩咩羊 2016-03-21
1998年,美国HBO电视台出品了一部名为《欲望都市》的剧集,2004年最终季,主角是生活在纽约曼哈顿的4个女人。在《欲望都市》结束的同一年,美国ABC工作室出品了《绝望的主妇》,主角也是4个女人。2009年,美国CBS电视台出品了《傲骨贤妻》,如今还在更新中,这一次,它的主角是一个人——一个女人。...
-
镜子
2有用 0无用 团团花哚 2016-01-11
看《她们》之前,先看了坎迪斯·布什奈尔为《她们》写的序。坎迪斯坦城自己从年少无法读懂这本书,到成熟后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受其影响很大。她的作品《欲望都市》受到全球女性的欢迎,编辑称之为现代版的《她们》。不同...
书名: 她们
作者: [美] 玛丽·麦卡锡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译者: 叶红婷
出版年: 2016-2
页数: 400
定价: 48.00元
装帧: 精装
丛书: 重现经典(精装)
ISBN: 978722910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