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标题】原则四:把工作交还给群众,但是注意控制节奏 要让与问题有关的人感受到压力,并且承担起责任。许多时候,组织的失败在于人们过于指望权威提供容易的答案(而权威往往又这么做了),而面对的挑战实际上要求他们改变自己的方式。因此,领导者要对追随者的期望进行管理。 把工作还给群众,常常要求领导者像指挥家一样"指挥"冲突。适应性的工作,要求利益往往是冲突的多方的参与。领导者在界定问题的时候,需要界定:为了取得共同成果,不同的人需要做出哪些不同的改变?有哪些风险和潜在的损失? 【小小标题】原则五:保护来自非权威的领导力声音 要保护那些提出尖锐问题并因此引起不满的人,他们直指组织的内部矛盾,往往比权威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可以激发组织的反思。 适应性挑战要求学习,既要学习对问题的界定,又要学习对问题的解决。实际上,适应过程就是学习过程。因此,海菲兹跟人合著的一篇谈论领导力的这五项原则的文章,直接被冠以《作为教师的领导者:创造学习型组织》的标题。也就是说,在海菲兹看来,这五项原则也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原则。 【小标题】四、领导者如何自我管理 由于支撑海菲兹的领导力五原则的是一个深刻的思想体系,这五个原则的精妙之处,很可能难以一下子领会到。与之相比,海菲兹关于领导者如何管理自己的七个建议,可能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得到立竿见影的应用。 在自己的第一本书《没有容易答案的领导力》中,海菲兹就强调:领导者常常处于危险之中。威胁和压力既来自周遭,也来自内心。领导者为了避开危险,发挥效力,必须管理好自己。海菲兹为领导者的自我管理提出了七项建议。 【小小标题】建议一:走上"看台" 海菲兹举了著名篮球运动员"魔术师约翰逊"为例子,认为他领导自己的球队的伟大之处,部分在于他既能尽力打球,又能留意到整个的比赛情形,就像同时站在看台上一样。领导者既要行动,又要反思。领导者需要经常抽身而出,反思自己的行动,全面观察局势。 优秀的领导者,往往有在行动的同时"抽身而出"的能力,并不一定需要在某个专门的时间躲进一个房间。我曾经采访过的一个CEO,说自己经常反思。我问:"你一般什么时候反思?"我当时期待的答案是类似于每周一次这样的答案。他说:"我刚才就在反思,想自己对刚才那个问题是否有更好的回答。" 【小小标题】建议二:区分角色与自我 海菲兹举了父母和孩子的例子。如果你的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在你面前重重关上门,他只是在处理伴随成长而来的分离的问题。与其说他是对你生气,不是说他是对你作为父母的角色生气。如果你理解为这是针对你个人,并做出激烈的反应,而不是给你儿子他所需要的帮助,那就错了。同样,领导者需要明白,人们对他行为的反应,是针对他扮演的角色和代表的观点,而不是针对他本人。 区分角色与自我,并不是说要抛开包括价值观和激情在内的情感,不真诚地扮演角色,而是说一个人不要被情感误导,不要认为别人说的话、做的事是针对自己个人,那些话和事其实常常与自己无关。 海菲兹举了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的肯尼迪总统为例:一开始,肯尼迪总统认为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是针对他个人,是赫鲁晓夫对他个人的背信弃义,因为之前赫鲁晓夫再三向他保证过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在愤怒之下,他想要立即空袭古巴。但是很快,肯尼迪区分了角色与自我。而且,他区分了赫鲁晓夫的角色与自我,知道赫鲁晓夫的一些言行是出于角色的需要。他做出的判断是,赫鲁晓夫的"角色"表现得很强硬,但是其"自我"是愿意谈判的。最后,双方达成交易,解决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