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标题】中国现在没有企业家 中国制造的竞争力问题和形象危机,也是一个集体失败,也是在多个层次上的领导力的失败。这当然包括身居高位的企业领导者。2005年,国学大师南怀瑾就对圣吉说:中国现在没有企业家,都在乱搞,在投机取巧。 南怀瑾说:"企业这个定义,以中文来讲,做一件事业,做一个工作,前途有无限的希望,对社会是有贡献的,而且是永久的,不是做了几十年就没有了,一代一代相传,那个才叫企业。现在没有这个企业的观念,只要开个公司,做个生意,怎么去赚钱,就叫做企业,根本就是错误。"圣吉其实深深懂得这个道理。他在为欧洲管理大师阿里·德赫斯的《长寿公司》作序时特意指出,"生意"在中文中的意思是"生存"加"意义"。 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说,台风来时,母猪也能飞上天。巴菲特还说,只有当大潮退去,才知道谁没有穿游泳裤。在2005年那个时候,在中国企业高速增长、中国制造形势大好的表面繁荣之下,在母猪和大雁一起在天空飞翔之时,绝大多数人不像南怀瑾、圣吉或者巴菲特看得那么清楚。 但是到了2008年,当我们听到马明哲的"合理"年薪,读到王石的"理性"言论,喝到牛根生的"毒牛奶",看到黄光裕从商场上消失,我们才不得不恍然大悟:被我们狂热追捧的商业领袖中有许多人穿的是皇帝的新衣,在天空飞翔的不一定是大雁。当出口市场的需求像潮水一样退去时,我们才发现许多企业没有遮羞布。 【小小标题】以牛根生为代表的领导力失败 这首先是企业界的领导力失败。以牛根生为例,他曾经以道德传教士自居,最著名的传道词之一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然而,从发生在蒙牛身上的毒牛奶事件和特仑苏OMP事件,我们已经知道,牛根生强调的其实不是智,也不是德,而是胜。对于他来说,智和德都只是求胜的工具而已。如果靠智、靠德都难以取胜,那么牛根生就会不惮于在蒙牛的经营活动中加入智和德之外的"添加剂"。 真正的领导者,就如同孔子在《论语》中所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牛根生则是"为政以胜",把"胜"作为指引自己的"北辰"。如果引用哈佛商学院教授、曾经被评为美国最佳经理人之一的比尔·乔治的说法,牛根生没有找到自己的"真北"。乔治说,领导者首先要问自己:"为了什么目的领导?"牛根生是在为了"胜"而领导。 毒牛奶事件,令中国制造形象在国际上蒙羞。2008年10月我在美国访问,从"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到哈佛商学院副院长、研究商业伦理的著名学者小约瑟夫·巴达拉克,到心理学大师加德纳,都对这个问题表示了特别的关注。 然而,牛根生没有对毒牛奶事件进行反思。作为中国企业领袖的一面旗帜的牛根生,在事后的表现也同样令人汗颜。牛根生解释说:"三聚氰胺不仅我不知道,而且我的团队也不知道,同时我的员工99%也不知道。"这是多么低水平的辩解:如果你和你的团队对如此重大的问题不知道,难道不是你的领导力失败和企业的整体领导力失败的表现?不知道就能推卸你作为领导者的责任吗?如果你是善于倾听的领导者,那1%知道的员工中怎么会没有一个人来告诉你? 牛根生还在内部讲话中说:"责任在谁?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干系。"有媒体把这句话解读为牛根生认错。实际上,这种"人人有责"的说法不但不是认错,反而是在推卸责任。责任在谁?首先在于领导者。德鲁克说:"领导力不是头衔、特权、职位和金钱,而是责任。"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桌子上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责任止于此。"经常把"责任"二字挂在嘴边的牛根生,没有表现出领导者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