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这四种破坏性力量加速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它们集体发力,对世界造成了深远影响。今天,它们正在摧毁几乎每一个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每个部门或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长期建立起来的发展模式。看看你的周围,它们正在瓦解、粉碎和破坏着一切趋势。四种破坏性力量几乎同时发生的事实意味着世界将会被彻底颠覆,这个世界将与我们大多数人成长、进步和如直觉般熟悉的那个世界完全不同。 上述非连续性变革带来的不仅是厄运和苦难,而且完全不是这样。事实上,这样的破坏性力量在1990-2010年让10亿人摆脱了贫困,而在未来20年中,同样的力量将会让全球30亿人口跻身中产阶级行列。[21]这么多人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改善,其挽救生命的意义甚至大于消灭天花病毒(20世纪最伟大的医学成就之一)。迅速扩散的技术将让无数人受益。企业日益发现,技术使得交付新产品、服务新客户或完成交易的边际成本趋向于零。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全球通讯和商业系统连接在一起,网络效应让这些系统更有价值,同时也为有能力进入这些系统的人创造更多价值。因此,新世界将比旧世界更加富有,城市化程度更高,技术水平更高,环境也更加安全。人们有机会接触到强大的创新技术,并借此解决长期存在的挑战,为日益庞大的消费阶层提供新产品和新服务,为全球创业者提供各种机会。总之,我们将生活在一个奇迹层出不穷的时代。 这些进步将对我们简单地用过去的经验推断近期和远期的未来所得到的预测和形式上的计划造成严重破坏。许多曾被证明十分成功的假设、趋势和习惯突然间失去了大量共鸣。毫不夸张地说,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动动指尖就能获得大量数据和建议。与最初的超级计算机相比,iPhone手机包含的信息更多,处理能力也更强。在我们工作的这个世界,哪怕最专业的预测大师也会时常陷入措手不及的境地。这或许是因为直觉依然是我们进行决策的基础。这就是人性。我们的直觉来源于一系列我们对事物运行方式以及我们认为的事物运行方式的经验和想法。变化呈递增趋势,而且多少少少是可以预测的。对于结构完整、连通性高和开放性强的新兴市场来说,全球化进程得以相对容易地进行,劳动力市场可靠运行,资源价格持续下降。但这不再是当前乃至未来世界的运行方式。如果我们回顾过去,基于我们的经验所建立的直觉制定决策,我们很可能会犯错。在这个全新的世界里,领导者、决策者以及每个人都需要从最基本的原则开始对自己的直觉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并在必要的时候重置。这对于那些已经享有巨大成功的组织来说,尤为重要。 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哪些假设促使我们就消费、资源、劳动力、资本和竞争等重大问题作出决策。我们不应抛弃经验和本能,而应该运用它们,并让它们适应即将到来的新世界。我们必须对战略、商业计划、市场进入、竞争对手评估和资源配置等问题进行全新的思考。 过去,发达国家是消费的推动力。消费者支出随着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强大的经济体的发展而发展。如今,新兴市场拥有庞大的新晋中产阶级消费者,他们才是全球消费的驱动力量。自2003年以来,中国的电子零售市场一直保持着110%的年复合增长率,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电子零售市场。2020年,以阿里巴巴为主导,以“光棍节”买家为消费主体的中国电子零售市场的规模将达到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和法国当前的市场规模总和。 扣除物价因素后,20世纪的商品价格下跌了近50%。在这期间,考虑到全球人口翻了四倍,全球经济产出增长了约20倍,人类对各类资源的需求大大提高,这样的发展速度无疑是惊人的。[22]为什么会这样呢?技术突破增加了资源供给,提升了采掘效率。各大企业享受着更低的原材料成本。越来越多的家庭可以获得相对廉价而丰富的能源和食品。但这一趋势在2000年时被打破了。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里,新兴经济体的资源需求急剧增加,多种资源储备枯竭,持续了100年的商品价格下降趋势完全中断。尽管美国的水力压裂技术飞速发展,但粮食生产、铜矿和石油开采等各类活动的成本越来越高。 过去,各国央行推出的政策带来大量通货紧缩压力,致使发达经济体投资乏力。此外,储蓄率攀升使得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资本成本连续30年持续下降。[23]1982-2013年,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从14.6%降至1.9%。[24]廉价货币的时代很可能已经结束。美联储已经开始制定紧缩的货币政策。新兴经济体正在经历资本密集型基建热潮,超过“二战”后经济重建的阵痛。随着持续加剧的人口老龄化,政府不得不筹措更多的钱,导致全球储蓄率下降,从而造成资本需求量的急剧攀升。 十几年来,总体趋势为全球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同时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开始与全球系统建立联系。除此之外,由于新兴市场的经济总量迅速扩张,许多新手也能找到就业机会。从全球范围来看,雇主一般都能找到拥有适当技能的员工。1980-2010年,共有11亿20~64岁的成年人加入劳动力大军。[25]然而,2030年,众多的人口因素将使全球劳动力人口的增速降低近1/3。[26]与此同时,技术正在以从未见过的方式搅乱劳动力市场。过去用计算机取代书记员和银行出纳员等体力工作和职员岗位,如今计算机开始取代记者和股票分析师等知识和技能工作。实际上,2025年,计算机将取代1.4亿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岗位,机器人还将取代另外7 500万人的工作。[27]但工程、软件开发和医疗保健等技术岗位的需求依然很高。麦肯锡公司的一次调查显示,10个被调查者中有4人表示,他们目前无法找到所需要的人才。这意味着我们很可能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矛盾。2020年,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企业将面临8 500万拥有大学学历或职业培训经历的人才短缺。与此同时,9 500万低技能工人将面临失业。[28] 过去,企业高管一般都会对国内外竞争对手有所了解,而且他们通常都能赶超那些新冒出来的竞争者。但相比固定成本高昂的知名大型公司而言,技术赋予了小型创业公司更多优势,竞争的激烈程度将会达到一个新高度。今天,新的竞争来自于一波又一波快速成长的新生力量。在它们的成长规模达到临界值以前,我们无法在“战略雷达”上发现他们的身影。这些新生力量扮演着完全不同的角色。他们拥有更加低廉的成本结构,更快速的市场投放周期。他们更客观地了解西方竞争对手,同时也愿意接受更低的回报率。联合利华的奥妙牌洗涤产品的市场地位在肯尼亚面临的挑战并非来自宝洁公司,而是受到一家名为Kapa公司的内罗毕当地企业生产的Toss品牌的冲击,Kapa公司已经从一家工业企业转型为生产消费品的企业。 这是一个机会遍地但又令人深感不安的时代。大量工作等着我们完成——重置我们的集体直觉,针对高速增长的市场制定的新对策,变得更加灵活以应对不断被颠覆的趋势。本书内容建立在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简称MGI)对于趋势的理解之上,该研究院是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经济与商业研究机构。我们的思想源自麦肯锡对全球公司和组织进行的研究,与企业、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领导者,就我们这个世界固有的挑战与机遇展开的有意义的对话,MGI过去25年来开展的深刻的专利研究以及广泛而多样的个人经历。在我们这些人中,有的人在中国生活了超过25年,有的人从1993年起就一直在硅谷工作,还有的人从1988年以后就在伦敦、孟买和首尔三地穿梭。我们所有人都必须不断重置自我的直觉。本书内容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也就是前4章,我们主要描述了正在改变世界的四种伟大的破坏性力量。第二部分,即后6章,我们论述了读者如何应对这四种破坏性力量对现代领导者提出的挑战。 分析各种来源的情报和经验,我们认识到下一个10年需要怎样的领导者。我们也意识到过去对世界运行方式的理解是错误的;驾驭让世界经济发生转型的破坏性力量;识别正在被打破的长期趋势;培养打一场知识战争的勇气和远见。这些不仅是政策制定者,或企业领导者需要学习的东西。毕竟,城市化、技术和更加密切的全球联系给政府和企业带来的压力是相同的。在劳动力、财政、贸易、移民、资源和技术规范等多个领域,新兴国家将不断向政治领袖、政府高层和非政府机构的高管施压,让他们不得不重置自身的直觉。 我们写作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向读者提示风险或让你们对摆在面前的众多宝贵机会视而不见。我们是想指导你重置你的“内部导航系统”。 这一过程不会马上开始。我们在本书中论述的有关世界经济的领域都必须迫切地适应新常态。然而,考虑到人类的独特性、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更加倾向于逐渐适应变化。行为经济学家抛出了近因效应(Recency Bias)和锚定心理(Anchoring)等概念。心理学家则指出了惯性的强大力量。愤世嫉俗的分析师或许会提到“形式病”(Pro Forma Disease),这是因为你过去三年看待世界的方式在未来五年也不会改变。超级企业的“巨轮”多次搁浅在这些心理的“浅滩”上。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18世纪英国作家、文学评论家和诗人)有句名言:“每个人都有一种什么也不做的能力”。重温我们对世界的假设,不采取任何行动会让大多数人陷入极其弱势的地步。只有清楚认识不断变化的环境,我们才能做好获取成功的准备。
麦肯锡说,未来20年大机遇——直觉重置:阵痛中的再思考
书名: 麦肯锡说,未来20年大机遇
作者: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原作名: No Ordinary Disruption:The Four Global Forces Breaking All the Trends
副标题: 驾驭新兴市场、技术、人口、全球联系的颠覆性力量, 让顺势成为你的新常态!
译者: 谭浩 | [美] 詹姆斯·马尼卡 | [美] 华强森
出版年: 2016-4-1
页数: 272页
定价: 4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21810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