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农民来说,洗澡具有仪式的性质。男女老少只为特殊场合才洗澡——但不是出于卫生的要求。“人们洗澡的规矩是一星期一次,周六洗或在周日早上去教堂之前洗”,马里亚纳•埃里克森写道,“任何人要是洗得太频繁,会被看作傲慢。而且,人们习惯上只洗脸、手、臂、脖子、耳朵,很少洗生殖器和脚”。 人们只洗身上看得见的部位,而且只在需要在公共场合露脸之前才洗。在这里,我们看到,和打扫房屋同样的原则又起作用了:为神圣的日子做清洁。部分原因也与农民的时间观和一星期的工作节奏有关。艾勒•桑德在他的描述中观察到19世纪中叶的挪威乡下人的清洁状况,一星期相当于一个工作“班次”。在这个班次中,人们一直穿同一件工作服,几乎不洗,直到星期六晚上才脱下来,洗洗手脸,再换上他们星期日穿的最好的衣服。瑞典农村人也是如此。下文的叙述说明了这种观念是多么根深蒂固,即清洗是为了把神圣的日子从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来: 在1890年代,还有许多人认为,一周洗澡一次以上差不多就是发神经。一位老人在沼泽草地里割了草,比平常多出了些汗,他闺女叫他脱掉衣服洗洗,他又惊又怒:“怎么啦!竟然在一周过了半截的时候洗澡!那星期天怎么过?” 圣诞节期间,清洁的仪式标志出了神圣的时期。除了打扫和装饰房屋迎接圣诞,人们还要洗浴一新,据说不管需不需要都要进行圣诞洗浴。 萨缪尔•奥德曼曾留下了对于18世纪维斯兰达教区的圣诞沐浴的经典描述: “下午2点,浴室用桦木烧热了,要洗真正的芬兰桑拿浴。农场雇工最先洗,这第一股热气被认为不怎么健康。接下来是座堂牧师和他的助理牧师,还有我,我们脱下全部衣服,放在门外露天里。我们每人拿条凳子放在热气里,位置以自己能够忍受的热度为限。一桶桶冷水浇到红红的热炉子上,生成滚沸的热蒸汽,最猛烈的西罗科热风与之相比都算得上是清新的和风了。几分钟后,我们摊在光板上的光身子就大量出汗。接下来,每个沐浴者得到一根带叶子的桦树枝,蘸上温水,然后拿它鞭打自己——比托钵僧鞭打自己还要厉害,直到皮肤红得像熟透的龙虾。然后,我们走过去坐在一块木板上,一个小伙子用他粗糙的手从头到脚为我们搓洗,最后拿长柄勺从头上淋下一勺温水,就算完了。这不像土耳其浴那样有著名的镇定和舒适感,倒真真切切是鞑靼人的沐浴。最后,有人把我们的衣服从冷天里拿进来了——一般是12到16[摄氏]度,我们穿上衣服也没有丝毫不舒服。我们回到房间,铺好床,和衣而卧。后续反应就是有点儿出汗,但喝杯用蜂蜜和茴芹籽调味的陈年春啤酒就好了,佐酒饭是圣诞面包。最后,家里的女儿和女仆又用同样方式洗一遍。” 当叙述人们的习俗时,奥德曼强调了奇异性而非日常性。圣诞节前的桑拿浴并不是普遍的习俗。中世纪城镇中桑拿浴很普遍,但后来当它们被视作传染性病的途径,于是消失了。桑拿浴看来只在芬兰人定居的乡村才常见。伊尔玛•塔拉夫写道,桑拿浴有一种中世纪的特质,但它不一定是普遍的洗浴方式。通常的圣诞洗浴更可能是在木桶里洗。 维斯兰达圣诞洗浴时的优先顺序显示了家户中的界线是怎样划分的。最先进入危险的热气中的人是农场工人,接着是教长和他的助理牧师,还有萨缪尔•奥德曼——他是一个学者兼这家的亲戚,最后洗的是妇人和女仆们。在和衣睡觉前,掌握圣言的人要被下等人的粗手搓洗。 据艾勒•桑德所述,挪威人洗澡时通常也有这种性别和等级的区分。他描述了森讷约的情况,那儿习惯用澡盆。人们按年龄和地位顺序洗澡,最先是一家之主,最后是仆人。在最开始洗时要洗头、梳头,女人们帮助家中和她同等级的男人洗:女主人帮男主人,姐妹帮助兄弟,女仆帮农场工人。但当爬进澡盆后,人们之间的界线就没有严格到有必要换水的程度。水一定会变得很脏,特别是距离上一次大洗已经过了一年。无论如何,大家在一年中其余364天都保持着亲密接触,和其他家庭成员共用水怎么都不奇怪。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圣诞洗浴能否扩展到把家庭之外的人包括进来?划分哪些人可以、哪些人不可以用同样的浴盆和洗澡水的界线在哪里呢?现存的记述只提到家庭内洗澡的情况,有用的信息却不多。 艾勒•桑德记述了非常私密的洗浴,家庭成员一个一个地进浴室洗澡,这说明那已为我们熟知的亲密关系还没有到令人们不为自己的身体害羞的程度。事实上,全裸被看作是十分羞耻的。“连夫妻也不会裸体相向”,列维•约翰逊说。这种羞怯解释了为什么在弗罗斯特维肯的人们一个一个地在外面的牛棚中洗澡,而不在屋里洗,在屋里比较难避开其他人。 对农民来说,洗澡是一种体现自然和社会的界线的方式。清洁并不是日课,个人身上的污秽绝不是要与之持续奋战的敌人,所以也不容易感知到其他人身上的污秽。在日常的工作中,显露出你还有自然的一面是允许的。干活留在身上的污迹可以一直留到神圣的节日到来时。 对大多数人来说,神圣的节日是社会化的时候,也是神圣的休息日。本教区的教堂就是听新闻、会朋友、谈婚论嫁以及做生意的地方。平常日子和神圣日子之间的界线就是私人与公共之间的界线,自然人们在公共场合最需要显得干净。
美好生活——对身体的态度
书名: 美好生活
作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原作名: Den kultiverade människan
副标题: 中产阶级的生活史
译者: 赵丙祥 | 罗杨
出版年: 2011-1
页数: 268
定价: 3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博雅同文馆·历史-人类学译丛
ISBN: 9787301181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