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原保卫战 史思明在河北接连得手之后,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河东方面。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史思明从博陵郡出发,蔡希德自太行道出发,高秀岩从大同郡出发,牛廷玠从范阳出发,四路大军共十万人,合攻太原。 太原守将是李光弼,这时李光弼麾下精兵都奉命赴朔方,只剩下当地民团不足万人。史思明连战皆捷,骄兵气盛,以为太原挥手可得。他打算拿下太原之后,便乘胜前进,长躯直入,进军朔方、河西、陇右。李光弼手下的将军们都感到畏惧,商议修筑城防工事以防备敌人的进攻。 李光弼认为:太原城周长四十里,工程浩大。敌人马上就到而去修城,只会使自己还没与敌人交战已经人困马乏。他不筑城,而率领士卒及百姓在城外挖战壕,加固守城阵地。又派人做砖坯数十万,大家都不知道干什么用。后来敌人在城外攻城,李光弼用这些砖坯在城内增修墙垒,城墙坏处立刻用这些砖坯补上,敌人始终无法找到突破口。史思明派人从山东运来攻城的战具,派三千胡兵护送,至广阳郡,李光弼派出的别将慕容溢、张奉璋拦路截击,把胡兵全部消灭,把攻城战具全部焚毁。叛军围攻一个多月,太原仍坚如磐石。其中原因除李光弼指挥有方外,也与叛军也不善于攻城有关。太原保卫战是如此,睢阳之战、南阳之战也是如此。一座中等坚固的郡城,叛军常常苦攻数月,甚至长达一年还攻不下,充分暴露出叛军不善城战的弱点。 李光弼悬赏军中,有一技之长的受赏,根据他们的特长加以任用,人尽其才。部队里有三位来自安边军的铸钱工,善穿地道。敌兵在城下仰面骂阵,李光弼派人把骂阵的敌兵拽入地道,拉入城中,然后推到城墙上杀掉。敌人心惊胆战,连走路时都紧瞅着地上。敌人搭云梯、修土山来攻城,李光弼挖地道等着他们,敌人走近城墙时便陷入地下。敌人逼近城墙,急攻不舍,李光弼造巨大的发石车,一发就打死二十多人。敌人死伤十分之二三,只好后退到几十步之外扎营,但把太原城包围得更加严实,铁桶一般。 李光弼派人诈与敌人约期投降,敌人很高兴,不加防备。李光弼派人挖地道,敌营地下全被挖空,用木头支撑着。到了约定的时日,李光弼整顿队伍在城墙上,派裨将率数千人出城,像是投降的样子,敌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这支队伍。突然营中地陷,敌人一千多人死于塌陷中,敌群乱成一团,官军鸣鼓进军,喊杀声震天,俘虏和斩杀敌人数以万计。 在李光弼与史思明相持不下时,安禄山死,安庆绪命史思明归守范阳,留下蔡希德等继续围攻太原,敌人的攻势才减弱下来。二月十九日,李光弼率敢死队出击蔡希德,大破贼兵,杀敌七万多人,蔡希德逃走。 由于李光弼的坚守,敌人经河东西进,占领朔方、河西、陇右的计划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