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玄宗将从马嵬驿出发,随行的朝臣只剩了韦见素一个人。置顿使魏方进已经被杀,玄宗任命韦见素的儿子韦谔为御史中丞,担任置顿使,让他先行安排沿途的食宿。将士们都说:“杨国忠谋反,其将吏皆在蜀,不可往。”有人建议去河西、陇右,有人建议去灵武,有人建议去太原,有人建议还长安。玄宗决意入蜀,但又担心与众人之意相违,不肯明言。韦谔还没动身,他说:“回长安,应当有防御敌人的准备,现在兵力这么少,不能东归京城。不如先到扶风郡,再从长计议。”扶风在入蜀途中,玄宗很满意。大家也都觉得这是个万全之策,于是继续西进。 这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队伍正要出发,忽然出现无数百姓,他们跪在路旁,请玄宗留步,说:“宫阙是陛下居住的地方,陵寝是陛下的祖墓。现在舍弃这些,想到哪里去呢?”玄宗按辔未动,停了很长时间,令太子留下宣慰父老,自己却不愿久停,骑马而去。父老们向太子说:“至尊既不肯留,我们愿意率子弟从殿下东向破贼,收复长安。如果殿下与至尊皆入蜀,中原百姓将群龙无首。”不一会儿,百姓就聚集了好几千人。 建宁王李倓、宦官李辅国都拉着马笼头,劝太子留下。李倓是太子第三子,宫人张氏所生,英毅有才略,善骑射,他说:“如今逆胡犯阙,四海分崩,不顺从百姓的意愿,何以兴复唐室!如果殿下与至尊一起入蜀,贼兵烧绝栈道,那么散关以东广大地区非我所有,等于拱手授贼。那时人心相背,不可复合,想再回到这里,就没有机会了。不如收西北守边之兵,把郭子仪、李光弼的军队从河北调来,与他们并力东讨逆贼,克复两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复存,那时扫除宫禁,奉迎至尊,这才是大孝啊!何必朝夕陪侍,区区为儿女之恋。” 太子的长子、广平王李俶也劝太子留下,百姓们一起簇拥马前,太子不能前行。玄宗等太子久不至,派人去看,使者回来讲了当时的情况,玄宗说:“这是天意!”就分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随从太子,而且告谕将士们说:“太子仁孝,可奉宗庙,你们好好辅助他。”又告诉太子:“你要努力,不要挂念我。我待西北诸胡一向不薄,你可得其用。”太子南向大哭,玄宗宣旨欲传位给太子,太子不受。 这个劝留的场面,我们怀疑是太子导演的一出戏。连玄宗临别时说的一番话,也有作伪的可能。这些都不过是太子李亨为自己灵武即位找点根据,尽量减轻点“不孝”的罪过而已。马嵬坡兵变后,蜀地既不可去,父皇亦不可随,但他也不能自己提出分行的意见,只好发动群众,这样才有了玄宗已前行,太子被百姓“挽留”的事件发生。发动兵变是一步险棋,但终于走赢,太子思忖着事变后的计划。杨国忠虽死,但他的余党在蜀中,前行仍有危险,而且随父皇而行,不管走到哪里,总是处在玄宗这棵大树之下,无法施展身手,应该考虑新的路线和方向。 于是玄宗决计入蜀,太子分兵北向,玄宗的时代正酝酿着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