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是用机栝发箭的弓。这种弓上安装有弩牙、弩机。弩牙是弓上钩弓弦的机栝,弩机是装置在弩的后部的机件,青铜制。一般弩机,四周有“郭”,“郭”中有“牙”,可钩住弓弦。“郭”上有“望山”作为瞄准器,现在叫“准星”。“牙”下连结有“悬刀”,现在叫“扳机”。发射时把悬刀一扳,也就是扣动扳机,“牙”就缩下,“牙”所钩住的弦就弹出,有力地把箭射出。这种弩要比拉弓射箭射程远,命中率高。弩创始于战国,后来不断有所改进。李光弼的部队里配备有这样一支部队,称弓弩手。步兵对付骑兵,最忌短兵相接,而要消灭远距离的骑兵,最好的武器就是弓箭,弓弩是最先进的远程武器,李光弼充分利用了这种武器对付敌人的精骑。他的办法是数百上千的弓弩手,成排的雨点般地密集发射,形成弓林箭雨,阻止敌人的进攻,把敌人的骑兵射杀于射程之内。从前面历次战斗的情况可知,叛军的骑兵惯于横冲直撞,践踏官军,而不善骑射。遇上李光弼的弓弩手,敌人“坦克加飞机”似的骑兵队失去了优势,这些弓弩手发挥了反坦克火箭弹和打飞机的高射炮的威力。 一种先进兵器投入战场,常令战局改观。在这之前,我们还没有见过李光弼的这种打法,他充分发挥了弓弩的作用。这可能是朔方军在与突厥人的战争中摸索出来的战术。敌人的骑兵失去了优势,只好调步兵增援。 附近的村民告诉李光弼,敌人的五千步兵正自饶阳赶来,昼夜行军一百七十里,已经到了九门县城南的逢壁,可能在那里休息。李光弼便派步兵和骑兵各二千,偃旗息鼓,沿河岸行进,至逢壁,敌人正在吃饭,于是挥兵掩袭,将五千敌军全部消灭。史思明听说这个消息,觉得失去了进攻的能力,退入九门城。这时常山郡下属的九个县,七县皆附官军,只有九门、藁城为敌军所据。 李光弼和颜真卿在北方的活动,成为弥漫在安禄山心头的阴云。 自攻克常山郡之后,李光弼入城坚守,史思明率军围攻,双方相持达四十多天。史思明切断常山郡粮道,常山城中马草吃光了,有的战士用草垫子喂马。李光弼派人向郭子仪告急,郭子仪亲自统军出井陉关,至德元载(756年)四月九日至常山郡,与李光弼会师,蕃汉兵加在一起共十余万。十一日,郭子仪、李光弼在九门县城南与史思明展开决战,史思明大败,收拾残兵奔赵郡。 河朔一带的百姓饱受贼兵残害之苦,纷纷开展自卫活动。贼兵所至之处,百姓们结营屯守,抗击贼兵。及至郭子仪、李光弼的部队来到,他们都争着为大军效力。郭子仪和李光弼乘胜攻赵郡,只用了一天功夫,守城的叛军就顶不住了,投降了唐军。李光弼围攻博陵,史思明统众坚守,连攻十天,没有攻下。由于粮草不继,郭子仪和李光弼收兵还常山郡,史思明收拾几万散兵紧随其后。郭子仪选骁骑轮番与之挑战,一连三天,把敌人吸引到行唐县,贼兵疲累,放弃追击,向后退走。郭子仪则乘机反击,击败敌人于沙河县。 常山郡是敌人必争之地。蔡希德到洛阳,安禄山又让他率步骑兵两万人回师北上,与史思明会师;又命牛廷玠调发范阳等郡兵一万多人,增援史思明,共五万余人,其中同罗兵、曳落河占五分之一。曳落河,我们前面说过,是安禄山最嫡系的部队,也被派来争夺常山。 郭子仪到恒阳,史思明尾随而至。郭子仪采取了深沟高垒以逸待劳之计,敌人进攻,就防守;敌人撤退,就追击,白天炫耀兵威,夜晚出兵斫营。类似“敌进我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的十六字方针,敌人不得休息。如此过了几天,郭子仪与李光弼认为敌人已经疲倦,可以出战了。第二天,唐军和叛军在嘉山展开决战,大破敌军,斩首四万级,俘虏一千多人。史思明奔逃中从马上摔下,头盔不知道掉到哪里,露着头髻,光着脚徒步逃命,到了傍晚,才拄着断枪回到军营,投奔博陵。李光弼引兵包围了博陵,军威大振。河北十余郡都杀贼守将而降。安禄山部下往来河北之地的,都不敢白天走路,只能轻骑夜行,也大多为官军捕获。那些家在渔阳、范阳的将士都心动神摇,士气低落。 安禄山本来轻视东南方向的战局,那里是唐军防守最薄弱的地区,他本想一支兵马鼓噪而下,可能势如破竹,但没有想到这一路唐军坚守各城,竟然像铁桶一般,特别是一个雍丘小县城,成为他向东南发展的巨大障碍。 谯郡太守杨万石举郡投降安禄山,又逼原真源县令张巡任谯郡长史,派他向西迎接叛军。张巡行至真源县(今河南鹿邑县),这里是老子李耳的家乡,有玄元皇帝庙。张巡率真源县官吏百姓,哭于玄元皇帝庙,起兵讨贼。真源县官吏百姓乐于跟从他的有数千人,张巡挑选一千名精兵西至雍丘。 原来,雍丘县令令狐潮举县降贼,敌人任命他为将,派他到襄邑,东击淮阳救兵,打败了淮阳兵,俘虏一百多人,拘押在雍丘。淮阳兵暴动,杀死了看守他?的人,令狐潮扔下妻子不管,只身逃走。令狐潮带领叛军精锐部队来攻雍丘,张巡拼力死战,击退了敌人,自称吴王先锋使。 至德元载(756年)三月二日,令狐潮与贼将李怀仙、杨朝宗、谢元同等率四万余众忽至雍丘城下,大家都非常畏惧,没有坚守的信心。张巡说:“贼兵精锐,所以轻视我军。如果出其不意地向他们发起进攻,他们一定惊散。要让敌人的势头受到点儿挫折,然后才能守住这座城。”他派一千人登上城墙,自己亲率一千人,分成数队,打开城门,突然杀出。张巡身先士卒,直冲敌阵,敌人受到这意外的攻击,纷纷躲避,遂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