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添加收藏:我读过这本书

 想读     在读     读过   
评价:
标签(确定标签后请按回车):
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科普> 最后的熊猫

最后的熊猫

作者: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原作名: The Last Panda
译者: 张定绮  |  胡锦矗 校
出版年: 2015-3
页数: 354
定价: 48
装帧: 平装
丛书: 译文纪实
ISBN: 9787532768561
9.0
121人已评价
5星
55.4%
4星
38%
3星
6.6%
2星
0%
1星
0%

评价“最后的熊猫”

  • 最新
  • 热门
  • 0 夏菊 2016-10-08

    熊猫生 人生,熊猫死 人死

  • 0 Bacon 2016-03-25

    一本纪实类的科普书了,因为喜欢的人去拜访了夏勒博士 我就跟着看了

  • 0 带头大哥 2017-04-02

    在第三极的馈赠中,夏勒博士介绍,在中国和其他国家做野外科研,唯一的不同点是政治,正如在本书中夏勒博士所说,他们是一个世界,我们是一个世界。最喜欢夏勒的幽默以及嫉恶如仇的性格。

  • 0 伪装者Jarod 2016-04-15

    自然科学学者对研究对象的情感充沛 对官僚体制的无奈 虽然只是日记回忆 但贵在真实平和

  • 0 筱麻迦 2016-04-15

    夏勒博士文字朴实优美,字里行间溢满对大自然的热爱

  • 1 柚子晴 2016-10-28

    从一个歪果仁眼中看国内的动保工作,与国内媒体的一致口径大为不同,收获颇多。老爷子对于动保坚持的栖息地保护原则,应该为所有动保人自始至终谨记。翻译地也不错,开心,希望看到完整的英文版~

  • 0 哆小颠 2017-04-23

    夏勒老爷子向来耿直敢说,这次把1980年代中国和wwf合作保护熊猫中不可描述的事情都讲了出来(可能我自己的感情色彩比夏勒老爷子还严重

  • 0 nothing 2016-12-21

    压抑,失望,绝望

  • 0 红茶 2017-03-12

    历时3周,终于读完。文中的出现唐家河保护区很亲切,对熊猫的野生和圈养有更多的认识,对熊猫租借计划不再那么兴奋

  • 0 流浪者 2016-12-13

    不止于一本博物学著作,更是80-90年代中国政治社会生态以及中西文化冲突的记录。这本书与同系列的《大灭绝时代》、《血疫》一起看倒是相得益彰。对一种物种的关怀或漠视,其实都多多少少折射出人类本性中无知、傲慢与贪婪。人类文明的诺亚方舟,载着所有物种奔赴的或许不是重生的阿勒山,更像是启示录般的灭世吧

  • 9 道德故事 2016-02-13

    不止于一本博物学著作,更是八十年代初中国政治社会生态的记录。记录那个刚刚从泥淖里爬出来,从什么都不相信开始去追寻真善美,从只关注自身生存开始去瞄向自然熊猫的年代和人。夏勒对这个大染缸的吐槽不少,各种阻力也是显而易见。可是,那个一切尽毁后万物刚刚复苏的岁月,我们都要有耐心。熊猫的理想国在巴蜀之地慢慢建立,我们那个理想国呢?那个春夏之交……本应是故事的开始,却成了幻灭的答案。

  • 6 熊阿姨 2017-02-11

    把新版又读了一遍,看出来更多讽刺之处,最劲爆的是里面反复批评了两名年轻人,“满肚子小心思和谋算,臭水沟的研究工作几乎全毁”。然而张和民、王鹏彦这俩昔日“猴子称大王”的大学生,现在一个是卧龙保护区管理局局长,一个是副局长兼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怪不得夏勒再也回不了卧龙了。

  • 4 欣zi 2016-02-04

    80年的熊猫保护纪实,作者作为动物专家来中国指导研究工作,种种遭遇都表明,熊猫的困境都是人祸,官员惟利是图,缺乏基本的知识,以驯养熊猫为乐,邀功和偷懒是常态,农民贫穷猎杀惩罚小,又大举侵略山地,真正见识了什么叫官僚主义,可惜受害者是无辜的熊猫……看的我都要掰断我的平板了OTZ

  • 3 斯凯迪歪 2015-11-07

    这书据说让卧龙的官员们很不满,哈哈哈

  • 2 realmask77 2015-03-04

    一个有关政治的环保故事

  • 2 dormouse 2015-06-23

    与其说讲熊猫不如说在讲围绕着熊猫保护的一系列官僚主义弊病,了解到不少东西。因为熊猫的生存方式如此不实用所以反而令人怜爱这种观点也……满有说服力的←_←

  • 1 柚子晴 2016-10-28

    从一个歪果仁眼中看国内的动保工作,与国内媒体的一致口径大为不同,收获颇多。老爷子对于动保坚持的栖息地保护原则,应该为所有动保人自始至终谨记。翻译地也不错,开心,希望看到完整的英文版~

  • 1 说点什么呢 2016-11-02

    说是记录,不如说是日记。不过确实反映了一些文化生活,还是值得一看。

  • 1 Ravioli 2017-03-21

    作者对事物用情深,开头干吹熊猫外观魅力还有点硬,后面写起实在的目见,笔调就非常优美。夏勒很擅长这种笔法:没有直白地表示情绪的字眼,但通过内容本身的对比,他排列词句的方式使段落很有感伤意味。很多抒情,但这样的研究和叙述如若脱离了主观的情绪,反而不佳。看着书我开始爱上珍珍,像喜欢一只小猫。一个观点我很认同:「资料本身往往没什么意义,但它们可以成为推理和新观念的出发点,提供新角度,在此则有助于了解熊猫及其自然世界」、「他们生活在这么恶劣的环境里,只有一点点津贴,搜集的资讯对他们一点好处也没有。我知道,强迫不感兴趣的人工作很容易,却不会做出好科学」,事事如此。书里对丑恶直言不讳,对好的事也毫不吝惜地赞扬,都点名。讲环保的重要,也还写出那个自足的老人将“被连根拔起”给他的不安。是很恳切的。

  • 1 成知默 2017-04-26

    2017年已读042:作者夏勒博士关于WWF与中国合作的熊猫项目的记录,与其说这本书是对大熊猫行为模式、饮食习惯、消化生理以及竹子生态的实地考察与研究,倒不如是对熊猫生存与保护困境的体认与揭露。在夏勒的笔下,保护项目更多的时候所要面对的反而是政治与科学的分歧以及官僚主义的低效与掣肘,他说自己是一个迷失在陌生文化中间的流浪者,急功近利、缺乏远见的地方官僚体系固然令人气恼,但更令人扼腕的是对林木滥伐与盗猎的放任,以及高举保护大旗、实则是商业投机与政治权术的熊猫租借行为,所有这些都背离了保护的初衷。夏勒写的虽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对今日的珍稀动物保护又何尝没有警戒的意义呢?

  • 最新
  • 热门
  • 这不只是关乎熊猫的故事

    0有用 Lovely Tom 2015-09-10

    熊猫之于中国,就像鸭嘴兽之于澳大利亚,当你给外国人展示它们的照片,他们立刻会明白你来自哪个国家,这就是国家名片的力量。然而,在并不遥远的七八十年代,我们现在的“国宝”,当时的生活远非今天这般优渥。乔治... 查看全部>>

  • 政治与熊猫

    0有用 宋薇棠 2015-09-05

    文/宋薇棠关于熊猫,我知道得实在不多,没有去过卧龙,也没有读过关于熊猫的生物知识,我对它的真实认知,仅仅只是南京红山动物园里一个吃着竹叶、不甘不愿地坐在游客眼前的背影而已。它被保护得那么好,好到让幼时... 查看全部>>

  • 被“边缘化”的国宝

    0有用 沉静天空 2015-09-08

    在读完《最后的熊猫》之后,刚巧看到中新网有关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的新闻动态,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宣传仍然吸引眼球。大熊猫贵为中国国宝,在大部分人的观念中,理所当然是被保护地小心翼翼,唯恐稍有闪失。然... 查看全部>>

  • 《最后的熊猫》:投机客,还是受害者?

    3有用 暗蓝色的海 2015-09-10

    竹子开花罗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熊猫咪咪》1983年到1985年,九寨沟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面临粮食危机,随后难觅踪影。当时,不仅国内,甚至国际... 查看全部>>

  • 你知道熊猫是“活化石”吗

    3有用 sahaaa 2015-09-06

    本来单看题目的话,我并不想读这本书。有个笑话不是这样说的吗?世界上最后一个灭绝的物种是什么?熊猫呀。前阵子网上亿万人民见证了他们交配呢,它们好像根本不会灭亡的样子。熊猫在我的印象中就只剩下国宝、国宝、... 查看全部>>

  • 从熊猫身上看人性与自然

    3有用 龙川文不留 2015-09-14

    乔治•夏勒在《最后的熊猫》中提到了他在中国对熊猫进行研究时发现竹子开花的现象,竹子会在相对固定的周期内开花、结子、死亡,而且这种情况是成区域性的发生。即使从中国移植一丛竹子到英国,再远的距离它依然会和... 查看全部>>

  • 真诚而坦率

    1有用 嘟哩铛铛 2008-02-18

    真正的科学家都应该像夏勒这么真诚、坦率。不过,面对野生动物保护背后的复杂政治,感觉现在的夏勒博士不如以前直言了。这本书因此而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查看全部>>

  • 熊猫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取悦人类

    5有用 里亚朵夫 2015-06-09

    “她活得很悠闲。独居在这么高的海拔,熊猫给予人一种绝对的孤独感,遗世而独立,几乎是神话”。这是美国生物学家乔治•夏勒在《最后的熊猫》描述熊猫的一段话。1980年,夏勒以特聘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自然基... 查看全部>>

  • 熊猫的政治没有完结

    9有用 windrose 2005-11-15

    《最后的熊猫》是几年前买的一本书,因为前段时间到四川卧龙探望了熊猫,最近又把书翻出来再读。这本书是作者乔治・夏勒对他在1980年代初期,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政府首次合作的大熊猫保护项目的... 查看全部>>

  • 熊猫——政治动物

    3有用 鬼火 2009-09-08

    非常崇敬乔治·夏勒博士,现金最伟大的动物学家之一。对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工作都作出了无比的贡献。这本书是台湾翻译的,所以翻译得比较真实,将熊猫的政治命运完整的传达给了读者(估计要是大陆翻译,很多内... 查看全部>>

  • 《最后的熊猫》校译

    18有用 维舟 2014-12-11

    书的确是好书,可读性很强,也很能增进对大熊猫习性的了解,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作为第一个进入中国的保护区与中方共同保护熊猫的野生生物学者,在双方磨合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冲突——动物保护理念的差异... 查看全部>>

  • 熊猫的政治没有完结

    9有用 windrose 2005-11-15

    《最后的熊猫》是几年前买的一本书,因为前段时间到四川卧龙探望了熊猫,最近又把书翻出来再读。这本书是作者乔治・夏勒对他在1980年代初期,参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政府首次合作的大熊猫保护项目的... 查看全部>>

  • 熊猫的存在并不是为了取悦人类

    5有用 里亚朵夫 2015-06-09

    “她活得很悠闲。独居在这么高的海拔,熊猫给予人一种绝对的孤独感,遗世而独立,几乎是神话”。这是美国生物学家乔治•夏勒在《最后的熊猫》描述熊猫的一段话。1980年,夏勒以特聘专家的身份,参与了世界自然基... 查看全部>>

  • 《最后的熊猫》:投机客,还是受害者?

    3有用 暗蓝色的海 2015-09-10

    竹子开花罗喂,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星星呀星星多美丽,明天的早餐在哪里?——《熊猫咪咪》1983年到1985年,九寨沟箭竹大面积开花枯死,大熊猫面临粮食危机,随后难觅踪影。当时,不仅国内,甚至国际... 查看全部>>

  • 你知道熊猫是“活化石”吗

    3有用 sahaaa 2015-09-06

    本来单看题目的话,我并不想读这本书。有个笑话不是这样说的吗?世界上最后一个灭绝的物种是什么?熊猫呀。前阵子网上亿万人民见证了他们交配呢,它们好像根本不会灭亡的样子。熊猫在我的印象中就只剩下国宝、国宝、... 查看全部>>

  • 从熊猫身上看人性与自然

    3有用 龙川文不留 2015-09-14

    乔治•夏勒在《最后的熊猫》中提到了他在中国对熊猫进行研究时发现竹子开花的现象,竹子会在相对固定的周期内开花、结子、死亡,而且这种情况是成区域性的发生。即使从中国移植一丛竹子到英国,再远的距离它依然会和... 查看全部>>

  • 熊猫——政治动物

    3有用 鬼火 2009-09-08

    非常崇敬乔治·夏勒博士,现金最伟大的动物学家之一。对中国的野生动物保护与研究工作都作出了无比的贡献。这本书是台湾翻译的,所以翻译得比较真实,将熊猫的政治命运完整的传达给了读者(估计要是大陆翻译,很多内... 查看全部>>

  • 真诚而坦率

    1有用 嘟哩铛铛 2008-02-18

    真正的科学家都应该像夏勒这么真诚、坦率。不过,面对野生动物保护背后的复杂政治,感觉现在的夏勒博士不如以前直言了。这本书因此而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查看全部>>

  • 这不只是关乎熊猫的故事

    0有用 Lovely Tom 2015-09-10

    熊猫之于中国,就像鸭嘴兽之于澳大利亚,当你给外国人展示它们的照片,他们立刻会明白你来自哪个国家,这就是国家名片的力量。然而,在并不遥远的七八十年代,我们现在的“国宝”,当时的生活远非今天这般优渥。乔治... 查看全部>>

  • 政治与熊猫

    0有用 宋薇棠 2015-09-05

    文/宋薇棠关于熊猫,我知道得实在不多,没有去过卧龙,也没有读过关于熊猫的生物知识,我对它的真实认知,仅仅只是南京红山动物园里一个吃着竹叶、不甘不愿地坐在游客眼前的背影而已。它被保护得那么好,好到让幼时...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