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宗陶 采写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副标题:
当代36位知识人访谈录
出版年:
2009.03
页数:
436
定价:
36.0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2256163
评分
5星
48%
4星
39.8%
3星
11.5%
2星
0.4%
1星
0.4%
内容简介
评论
一次成功的采访,与其说取决于被访者的水平和口才,不如说看记者肚子有多少货色。作为《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笔,李宗陶的成功,来自于她的灵感加好学。
灵感是先天的,天资愚笨,后天再如何努力,也终究有限。看她采访录中那些知性与感性交错的好问题,就明白这个女孩的灵性。她出身于书香之家,命运的阴差阳错,却让她读了一所工科学校。毕业以后弃工就文,改行当记者。没有受过新闻系的...
(展开全部)
评论
一次成功的采访,与其说取决于被访者的水平和口才,不如说看记者肚子有多少货色。作为《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笔,李宗陶的成功,来自于她的灵感加好学。
灵感是先天的,天资愚笨,后天再如何努力,也终究有限。看她采访录中那些知性与感性交错的好问题,就明白这个女孩的灵性。她出身于书香之家,命运的阴差阳错,却让她读了一所工科学校。毕业以后弃工就文,改行当记者。没有受过新闻系的刻板规训,反而让灵性尽情发挥,淋漓尽致。
不过,灵气再足,也有挥霍一空的时候。好在她对文学、历史与宗教哲学有近乎膜拜的热忱。买书、读书,写作,成为最大的癖好。她的每一次采访,都做足了功课。事后将录音全部整理出来,沙里淘金,提炼出最出采的篇章,如同王世襄老人下厨,一斤菜要掐掉七两,只留那一点点嫩尖,炒成美肴。
——许纪霖
语摘
把世界扔进一个巨大的分液漏斗,静止时大致会分为三层,包括记者在内的大多数人身处体积最庞大的中层,大家一刻不停地做着布朗运动,构成火热的生活。记者是其中有可能突破上下界面而提供另两层图景的人,他们的突破能力,决定了受众可能获知的世界的丰富和复杂。
——李宗陶
目录
序言
记者的美德是专业 许纪霖
李宗陶的工作清单 杨子
辑一 中国心
王元化:为思想而生的知识人
余英时:中国学术传统破坏得太厉害
许倬云:我有“士大夫”情结
陈家琪:抵制遗忘
阎云翔:研究中国人的做人
何怀宏:让温和成为中坚力量
朱维铮:于丹不懂《论语》
黄克武:还原¬一个真胡适
辑¬二 彼岸
卜正民:我们都是陌生人
冯 象:从《圣经¬》翻¬译到“钉子户”
宇文所安&田晓菲:换个口味品尝中国文学
张旭东&班德:双城镜像——从纽约到上海
赫鲁晓娃:在中国嗅到美国味
辑¬三 进行时
丁学良:那些触及灵魂的往事
康晓光:为李思怡写本黑色的书
曹韵贞:中国艾滋病治疗第一人
杨东平: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张立宪:我很怕某一类读书人
潘绥铭:中国“性化”苗头越来越强
贺友直:现在人心太浮躁
辑四 突围
阿 城:要文化不要武化
查建英:我的八十年代
木 心:我是绍兴希腊人
刘索拉¬:把声音抛出去,有时搭上命
杨 键:我通过一根芦苇¬活了下来
崔永元:从老电影到精神洁癖
姜 文:太阳出来了
陈晓卿:摆事实,不讲道理
辑五 “我不相信”
李 斌:油灯下的青春
周铁海:受困的骆驼
薛继业:当代艺术是个怪胎
方力钧:没有人比作者更刻骨铭心
向 京:艺术家应该一意孤行
陈丹青:中国当代艺术就是中国的现实
后记
比表象复杂 比复杂单纯
有所不问
作者简介
李宗陶 七十年代生人,生于上海。现为《南方人物周刊》主笔。
目录
序言
记者的美德是专业 许纪霖
李宗陶的工作清单 杨子
辑一 中国心
王元化 为思想而生的知识人
余英时 中国学术传统破坏得...
序言
记者的美德是专业 许纪霖
李宗陶的工作清单 杨子
辑一 中国心
王元化 为思想而生的知识人
余英时 中国学术传统破坏得太厉害
许倬云 我有“士大夫”情结
陈家琪 抵制遗忘
阎云翔 研究中国人的做人
何怀宏 让温和成为中坚力量
朱维铮 于丹不懂《论语》
黄克武 还原一个真胡适
辑二 彼岸
卜正民 我们都是陌生人
冯 象 从《圣经》翻译到“钉子户”
宇文所安&田晓菲 换个口味品尝中国文学
张旭东&班德 双城镜像——从纽约到上海
赫鲁晓娃 在中国嗅到美国味
辑三 进行时
丁学良 那些触及灵魂的往事
康晓光 为李思怡写本黑色的书
曹韵贞 中国艾滋病治疗第一人
杨东平 积极的悲观主义者
张立宪 我很怕某一类读书人
潘绥铭 中国“性化”苗头越来越强
贺友直 现在人心太浮躁
辑四 突围
阿 城 要文化不要武化
查建英 我的八十年代
木 心 我是绍兴希腊人
刘索拉 把声音抛出去,有时搭上命
杨 键 我通过一根芦苇活了下来
崔永元 从老电影到精神洁癖
姜 文 太阳出来了
陈晓卿 摆事实,不讲道理
辑五 “我不相信”
李 斌 油灯下的青春
周铁海 受困的骆驼
薛继业 当代艺术是个怪胎
方力钧 没有人比作者更刻骨铭心
向 京 艺术家应该一意孤行
陈丹青 中国当代艺术就是中国的现实
后记
比表象复杂比复杂单纯
有所不问
文章试读
许先生对于许家的来龙去脉,是下过功夫的。他考证过,许姓都是炎帝后代,与黄帝无关。许家先祖原籍福建,其中一人曾任两江总督之下布政使,乾隆年间一房迁往无锡,买下一座大宅,前门叫东河头巷,后门叫小河上,现在是崇宁路7号,1996年拆了,建成无锡市检察院。
宅子的样式是江南跑马楼,一圈一圈,共有五进,分左中右三路,本有一个花园,后来改成桑园,也种菜。大族不分家,宅子里上上下下、男男女女一两百号人稀松平常。...
(查看全部试读)
该书热门标签
您对《思虑中国》有什么评价吗,点击右上角“我想说两句”,说出你的看法吧。
有什么“读后感”吗?您可点击右上角“我要写长评”来进行评价噢。
猜您喜欢读
网友关注
网友关注
精品推荐
分类导航
评价“思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