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 傲娇少女娜斯佳的图书主页

傲娇少女娜斯佳的评论

  • 智者
    (这篇读得仓促,快记不清了)承接≪巴曼尼得斯篇≫中的思路柏拉图具体阐述其尝试解释现象世界的通种论思想。前部分提到“是”的表实在、表真和一般语言系词的功能区分;而后则以“是”以及“同、异”和“运动、静止”两对被认为是绝对相反的语词作为基本范畴承认了绝对相反的范畴在特殊事物中结合的可能性。“是”意指表示事物实在性的本质和定义;而“运动、静止”则作为对事物一般属性的表述。“是”异于“运动、静止”因为“是”本身并不表示运动或禁止的属性;且“是”不能与“运动、静止”相互分离以至于缺乏相互联系(否则便是取消了“是”本身的实在性),则“是”和“运动、静止”作为平行的范畴表现为可以互相结合的。(思考柏拉图后期与亚里士多德思想的联系;其实柏拉图晚期对话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戏剧性无法与其中期作品相提并论。)
  • 《范畴篇》笺释
    (只读了导论和前五章的笺释)有较大启发的一点是关于≪范畴篇≫的研究对象问题:指出语词、概念和实在事物之间的内在关联并考察在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和完整哲学体系中分别具有的意义。二是为亚里士多德≪范畴篇≫和后期≪形而上学≫中的本体论思想差异作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对于哲学家来说,重要的是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而不是一个人的心路历程。”
  • 范畴篇 解释篇
    相较于柏拉图以对话形式表达其思想,阅读亚里士多德是一种迥然不同的体验。需要强调的几点:1、“所是”在本体论和逻辑意义上相对于其他范畴的在先(“所是”范畴独立自存,而其他范畴从属于“所是”,依存于“所是”而获得其是被“所是”所 加的本质和定义规定为是其所是。2、解决本体论思想的差异重点在于明确≪范畴篇≫主要以可感事物(或者说“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简单语词”)为对象,而在先性被区别为其本性(本体论意义)上的在先和相对于主体的认识论意义上的在先(就认知过程的开端来说,具体的个体事物即“第一本体”是在先的)。由此一瞥影响深远的亚里士多德式认识论:客体对象作为主体认知过程中的前提,从基于客体对象的最初的感知发展到经验和知识的形成;若取消客体对象人类的认知活动将成为不可能。(解释篇暂时待看。)
  • 平行宇宙
    初中科普读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