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 r的图书主页

r的评论

  • 观点
    要说嘴损嘴欠,真得是毛姆大叔当属最佳。同是写作文人,为何非得彼此难为,也是件非常奇怪的事。文字水平有高低,但没有好坏之分,贬损别人又有何用呢?真是想不明白。毛姆大叔讲故事的确是一把好手,但是我非常讨厌他写这种对别人作品的评论或对别的作者的私生活的评论,打着客观公正的旗号,实则不断发泄心中不满嫉妒愤懑,太过无聊。连续看了两本毛姆对他人的点评,不太舒服。这本《观点》拖拉了十几天,可见并没有吸引我的地方。但愿将来的作者们还是尽可能把智慧和敏感用在有用之处上吧。鞭辟入里的应该是文学内容,而远非在人背后烂嚼舌根。评价别人还远轮不到你来做。
  • 不该被遗忘的人们
    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历史佐证。揭露出了同性恋者在集中营的底层地位和沦为人体实验工具的惨痛黑幕。放任自己11天读完这部历史,大量笔记需要做,太多资料需要对比,然后被去年被黑事件搅得忿忿不平。指责我玷污了你们偶像的灵魂和形象这点我可以一笑置之当没看见,但指责我写集中营黑幕丧心病狂,我就特想问你们懂个P的历史?你们花痴之外看书么?关于175条和粉红色三角,关于近百年来对于人类只是小部分但绝不是少数群体孜孜不倦的抗争,所谓“正常人”又做过多少,知道多少,关心多少?不了解就能恬不知耻地攻击、打击、反驳,容不得别人据理力争奋起反抗,不允许“异常者”辩解申诉,笼统认为那都是千篇一律歪理邪说强词诡辩。人们总说“不清楚的不要急于下结论”,说和做还真是两回事,人脸还真是厚实的两层皮。
  • 在我们奥斯维辛
    现在动辄就用“天才”形容一个人,以至于好好的一个词带上了贬义。这种半自传体小说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小说,不能把这样的作者和没有经历过二战、没有进过集中营的作者一同进行比较,他们的作品也没有横向对比的必要。博罗夫斯基写的故事只能算是纪实作品,以自己的视角讲述集中营里发生的事,用历史不曾讲述的方式告知世人当年那个黑色地狱里发生了怎样惨绝人寰的杀戮和变态事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演变成什么样堕落的程度。在那个特殊环境里,没有完全的对错之分,也没办法用现在的是非道德评论任何人的行为举动。在一群疯子里挑出最为疯癫的一个,和在一群死人中挑选最为安静的一个是同一概念。战后涌现出了太多这样的“战时”作者,很多人只是用平实的文字记录所见所闻、所感所为,甚至毫无文学水平的文字也被奉为“超一流”,真是厌恶透顶。
  • 孪生姐妹
    昨天晚上看完了这本《孪生姐妹》,实在是不得不读的一本好书,电影已经表现的很好了,书里的文字更是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孪生姐妹由于二战产生的隔阂,死亡也没能化解她们之间的矛盾。从分开的那天起,注定两个人将遭遇不同的人生。只不过萝特的蛮横和拒接理解真相的性格让人作呕。安娜是个好姑娘,即便她是个德国女人,生活在纳粹的屠戮下。
  • 历史的深处
    关于历史部分不想评论。对岛国的糟心程度也不用再提。只是可惜作者文笔有限,流水账小学生作文就不点评了吧。权当为了史实兀自吞咽下肚。一口气看了194页,总算完成了这个月的最低目标,可以喘口气了。
  • 盖世太保
    熬到早上3点半,看完了《盖世太保》,实在是很好看的故事。书很简单,一趟线读下来,没有闪回,没有倒叙,非常适合捋清思路码段子~奇怪的是,比起希姆莱,我倒是比较能接受海德里希,虽然同样都是刽子手。可这家伙盲目自大的勇猛却也挺有一股劲的。猛然间的一闪,段子就从达豪开始了,好好码下去,争取出个番外衍生之类的当零花钱好了~~制服控果然伤不起~~还是要为死去的犹太兄弟姐妹默哀3分钟~~rest in peace~~
  • 面具
    本着春节长假后带着去上班的隐喻, 两天看完。9章讲述了不同地域的面具文化和用途,从兴起到衰落的过程,以致沦落到如今的商业营销。这一另类特色逐渐消失于茫茫人类社会的大发展。或许再过段时日,作为不曾被人们想起的尘埃被随意丢弃。终于想起那句话:"Man is least himself when he talks in his own person. Give him a mask, and he will tell you the truth." ~Oscar Wilde
  • 借来的时间
    周末两天读完了《借来的时间》,第一天200页,第二天128页,我是在用生命读这本书。以为前言的煽情都是鬼扯,最后十页还是忍不住流眼泪。我能体会一口气爬十层楼忐忑着进入病房,我能感受每隔15分钟洗一次手,每天陪着吃炖烂的晚饭,水果都要切小块或榨汁,外卖一律不要鸡、牛、羊、鱼肉……等等等等,如果家里有病人,你会记得注意所有小细节。
  • 在一个陌生的房间
    慢工出细活,以及字里行间的细枝末节直指人心的痛彻心扉。三个故事侧重点各有不同,讲述的人性和个体之间的差异非常清晰,明明不是谁的错,又无法反驳的产生了难以弥合的矛盾。旅行中停不下来的脚步和又希冀有人在身边陪伴的孤独,都是冥冥中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人身上的情绪。明明不想迁就,但为了更高的目的只得妥协。最后一个故事最让人憋屈,有过照顾病人经历的很能体会其中的恼火和怜悯。有时候理解和接受是两个概念,理智提醒你不要和对方争执他是个病人,他思维不受控制。可感情上确实很难一下子接受委屈,一手抹平所有不公和歪曲。不过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吧。挣扎和拧巴才让人类认识了世界的奇妙,人类自身也应该渐渐习惯欣赏悲剧美。又是一本讨论帖里推荐的小书,和《溺水》一样,出乎意料的好看。这种娓娓道来生活真谛的文字还请多出版一些吧。
  • 凌乱的床
    萨冈的小说看起来只涉及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但好看不落俗套的原因就在于不仅仅是两性本身的问题。看多了发现这个女人笔下的男人都很懦弱没骨气,依赖女人,无法接受没有爱情的生活。在这种乍看无比恶心的女权至上的架构之下,隐藏着不得不让人直视的现实:女人和男人一样容易背叛,男人也可以沦落为爱情的牺牲品。故事里的爱德华从一个五年前被喜剧演员女票甩掉跟别人跑了的碌碌无为者,逐渐变成了事业蒸蒸日上的著名剧作家,于是乎当曾经的女票吃回头草时,两个平等的人又开始了同一条起跑线上的竞争。说来爱德华也是真的相当轻贱,他是真爱贝阿特里斯,但他爱的是嚣张跋扈颐指气使频繁出轨且毫无廉耻的这个女人。低三下四匍匐在她脚下的受虐狂心理反而被后来扬眉吐气后受到女票真的爱上了他的现实的重重打击。反正横竖最后是幸福生活了,让人看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