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 我不是西蒙周的图书主页

我不是西蒙周的评论

  • 那么,爱呢?
    四星为刘瑜犀利的语言,她天然的才气和人生哲学观念,就像访谈里说的,刘瑜的那些独特但又精当无比的比喻不是随便学得来的。这本“爱情政治”小说可说是近来看多了严肃文学后难得的消闲,中途嗤笑N次,不是爆笑,而是捂嘴暗爽,末了还觉得有些荒凉的那种。我丝毫不怀疑这种小说的吸引力,虽然可能视野不那么开阔,不够纵横捭阖--事实上总是那么宏大叙事不也挺累人的麽?我对于勾心斗角是有着天然的好奇,好像这是一种很高智力的游戏,虽然灵活作用头脑的这些表面风光的家伙极可能是生活上感情上的junk,loser。每个人都怀着良好愿望,但刻薄冷漠的更深层的性格和意识可以毁掉一切,这哪里是留学生爱情故事,明明是赤裸裸的情场众相写生嘛。
  • 死亡匣子
    较之《恩主》,它显得更下功夫,恩主里的那种混沌的世界观几乎就是自成的,而死亡匣子疲沓得多。“死亡是一件劳累的事”,荒诞也仅仅是为了折射出死亡的纹理,好比一枚棱镜之下晦暗但分明的光谱。语言上要浅显得多,但是抵达核心的过程依旧曲折,甚至于是更加曲折,逻辑对上的没对上的那些部分,你都不能明辨真假,甚至会觉得她的语言很滑头——偏偏你从心底知道她是非常严肃而认真的。
  • 恩主
    几乎是保持着一种兢兢业业的态度在看这本书,连续看了两遍,无数勾圈点画,其中概念的微妙差别,行为因果次序上的倒置,种种可能性,致使思辨的乐趣妙不可言。老实讲这个故事倒不是个多了不得的故事,描述情节的部分远不如作者层层深入内心的探讨来得耐读,让·雅克对希波莱特说“你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想法”,我微微一震,希波莱特晚年日记里有“让所有的灯熄灭,这样才能让一盏灯亮起来”,类似且紧随其后的是“喝住狮子的吼声,才能让蜜蜂蜇人的声音听得见”,这些说的都是一种注意力的集中,是一个人朝着自己思维内部的凝视,悲观,但冷静。从将梦和生活区别开来,用梦来引导生活,再到合二为一,冰山下的潜意识,探索起来永远道阻且长,伍尔芙也说过类似的话,大概所有关注人性的作家,都会有这一共识呢。
  • 二人行
    作者在反驳诸如萨特的男性哲学家--将男女关系理解为主客体关系,忽视性别差异的存在,接触并最终占有他者的主观性(这看起来更像是降服)--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说辞,例如交互性主体关系、内在性、相异性……这完全是先验的,是一种主动、自由、赤诚、忠实的基础。我想少女和女人的差别便是渴望被征服和不可动摇的个体特性的差别,不再是猎物,而绝对平等地,与男性分享愉悦,如同睦邻友邦,彼此捍卫。这是种至高的情感,包含自尊,犹如一个坚不可催的同盟体,人人都在培植,而没有自上而下的施舍和压制,“佛观看它物,却不将它连根拔起”,我看到这种尊重,这种愿望,不可谓不美好,启人心智。
  • 想像舞蹈的马格利特
    三联之众实在是合我味口。一开始是翻到兰波的照片,那个太阳诗人,之后发现越来越多熟悉的名词和画作甚至建筑,Jean-pierre Melville、尤瑟纳尔、流水居……好像我这些年来所翻阅的图文书的一个大杂烩,文笔上不算犀利但有种大气在,多年旅居生涯带来的独特视角比文字要来得精妙,旅行笔记和电影笔记尤其喜欢,电影笔记里的《吃在电影院》,几十部电影更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片单。我喜欢这女人的文笔里透露出来的理直气壮的小资优雅和家庭教育中很深的影音传承,这些,伪文艺小青年们,没人家那家底,你还真是学不来的。
  • 植物的故事
    最初是翻到插图,发现之前买过的一套植物图谱的明信片有很多都是这里头的,于是一下子就激动了。作者是非常认真的,整个植物学的发展史做了详尽的研究,我喜欢里面的一些小故事,比如达芬奇用蜡烛来烤叶子,得到附着的碳粒压成清晰的叶脉形状,那些年代的科技不够发达,因而人们的实验方法似乎更具创造性。语言上比较枯燥,导致阅读过程中断了N次。另外,三联的价格能不能不要这麽惊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