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LL书评 >
-
旅行的记忆盒子
1有用 0无用 2017-06-17
简短的创意达人的手作游记,记载十位旅行者记录旅行的方式,却给我接下来的旅行提供新鲜的收集经验,也许通过这样的记录,能把旅行时的感受,统统放进记忆盒子。有人通过剪报的方式,有人通过立可拍的方式,有人通过将照片转换成名信片或者礼品的方式,有人把所有与旅行有关的,连同旅行里收获的车票飞机票,购买的小物件放...
修改 -
读了一季的台湾味道
0有用 0无用 2017-06-15
说来惭愧,一本《台湾味道》,读了一个季度,每每夜晚拿起该书,读没两行,就饿的难受。即使勉强读下,但书中的台湾味,缠绕在梦境中,令人心神难安。50篇的台湾美食文章,网罗宝岛上的美食,含着风土人情的滋味,比如《蚵仔煎》一章,追溯蚵仔煎的历史,闽南蚵仔煎与台湾口味的差异、又如《肉圆》一章节,详细介绍了肉圆...
修改 -
我的北极熊
0有用 0无用 2017-06-13
李欣频是入行以来影响我最深的行内者,从她的文案再到她的思维脉络,均是崭新的视野,她的这本书我一直放在办公室里,却读得很慢,在中午休息才有机会拿起翻一页,一页跟着一页,从地面的视野到树上的高度。只是感叹没有办法如她一样,追求求生技能的培养,甚至而后到了灵修的地步,但和她一样,我有着走遍世界的心。书中,...
修改 -
现在的自己便是最好的自己
0有用 0无用 2017-06-12
读一本书,需要缘分,比如这本,搁置在书房已久,被无意取下的李欣频《做自己的先知》,却在恰当的时机点解决了此刻我心中的疑问。读书的缘分,解决的难题,恰好是当下。做自己的先知,看来未尝不可。本书追溯了2005年李欣频的印度灵修之旅,21天的旅行,告别过往的自己,迎来崭新的人生。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的灵修旅...
修改 -
每个女人的躯体,都是她的历史书。
0有用 0无用 2017-06-10
隐秘的疼痛史,是每个女子必经的过程,胸部的涨痛,下身的不便,作者写来身有体会。少女的沉默不语,失婚女人的隆胸妄想,以及最后“我”在镜中对不完美躯体的窥视巧妙地描写出一部三个女人的内心戏。文中描写各式各样胸部的情景,栩栩如生,当胸部成为女人唯一的象征,不同的胸型反衬的是不同女子的不同人生。至于少女绿子...
修改 -
人生应该是吃一顿好的那么简单
1有用 0无用 2017-06-09
《食桌情景》池波的日记是一日三餐的食谱,由早餐,午饭,晚餐,夜宵构成。他的人生以食物为重心,为避免婆媳的纷扰,独自一人用饭,童年的记忆是街边小吃的回味,工作的经历转换成不同职业时吃的料理,出行经验浓缩成旅行中吃到的食物。我爱这样的读物,这样的人物,人生应该是吃一顿好的那么简单。...
修改 -
房中术在厨房
0有用 0无用 2017-06-08
我害怕的美食文,有太多的古今典故,好象一个迂腐的八股份子,只会背书,全然没有点亲近的意味。我也害怕太务实的操作手册,好象个理性的厨子,没有点做菜的激情。恰恰是巫昂,能开拓新的文法,爽快淋漓,典故虽有,却是点缀,让人读来开怀的八卦写法,操作更少,基本不着笔墨。但读完《厨房中术》,虽没有具体的厨房技术,...
修改 -
比史书更纯洁真实的菜谱
1有用 0无用 2017-06-08
《碗里江山》盛的是诗人二毛的美食心得,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碗中锦绣河山。诗人用文化包裹出的菜肴是16元一根的排骨,不张扬的是天下盐的隐性宣传。一个吃字,从孔子到小民,从国君之争到蒋美联姻,圣人,俗人,政治,朝代都在食物里得到延续,菜谱往往不受当政者的把控,比史书更纯洁真实。...
修改 -
细味
0有用 0无用 2017-06-08
《细味》周日上午读完的李玉华饮食人生,一本从童年的猪油拌饭开始写起的故事篇章,从香港到美国的成长记忆,前后两任丈夫的情感波折,少女到女人再到妇人,她边做饭边过日子,苦难饥饿抑郁症的折磨,轻描淡写成就菜肴。大起大落,颠簸流离后收获的幸福,这个女人的细味日记,值得每个女人品味...
修改 -
李氏创意
0有用 1无用 2017-05-25
《10堂量子创意课》8月的晨读本,依旧符合李氏的创意学,不设限的人生,交叉并行的职业理念,转换看事物的视觉,做上流的创意源点,创作最好版本的你,和未来的自己对话,她的脉络经由她的书本,把所谓创作细致成毛细血管般的分明。追溯到人之根本,思维之极限,创意不是泛滥的辞藻,而是生活方式。...
修改 -
李氏创意学
0有用 1无用 2017-05-25
《10堂量子创意课》8月的晨读本,依旧符合李氏的创意学,不设限的人生,交叉并行的职业理念,转换看事物的视觉,做上流的创意源点,创作最好版本的你,和未来的自己对话,她的脉络经由她的书本,把所谓创作细致成毛细血管般的分明。追溯到人之根本,思维之极限,创意不是泛滥的辞藻,而是生活方式...
修改 -
内心的怪小孩
0有用 0无用 2017-05-19
奈良美智画给我留下印象起源于吉本巴娜娜的小说,先是《阿根廷婆婆》,后是《无情.厄运》的封面,依旧是有点邪恶的小人头,带着意味深远、洞察世事的表情和符号式的脸蛋,看他的画,好似我们内心的怪小孩和自己正对面。后来读到奈良美智说,吉本巴娜娜是他唯一收藏的现代小说家。除我读到的外,他们还有另一本《雏菊》的合...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