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 .的图书主页

书评 (查看全部)

  • 亮点与槽点并存

    对《内闱》这本书的评价 2016-08-31

    这本书亮点和槽点并存,RobertHymes在HJASvol.57(1)上长达三十多页的书评甚好,基本上把这本书(或者说这类书)的亮点和槽点都点出来了。在立场上,这本书没有把中国文化或者patriar... 查看全部>>

.的评论

  • 蒂迈欧篇
    对于做古典学和历史的人来说是研究古希腊观念(宇宙论、生理学)的文本,但是就内容本身而言绝大部分都在拍脑袋瞎扯(即便我还是蛮喜欢柏拉图的某些文本),即便这本书对西方思想的某些时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有多少经典所谓的“高深”不过是后人的刻意解释?
  • 色诺芬的《会饮》
    就原文而言,色的《会饮》的思想境界和文笔差柏拉图的《会饮》实在太远。柏拉图的苏格拉底和色诺芬的苏格拉底之间差了N个阿里斯托芬的苏格拉底。色诺芬的会饮几乎只有第8节谈了严肃的话题,但最远也只是止于精神之爱大于肉体之爱,精神之爱前者也有利于城邦,其他章节关键性问题谈的并不多。维兰德对柏拉图和色诺芬会饮的对比简直就是纯粹找茬,主要观点就是柏拉图的苏格拉底不是历史上真实的苏格拉底,色诺芬的才是,这一点当然是常识,但后来开始说柏拉图的苏格拉底讲话太多,显示不出雅典人的优雅和礼仪(还在暗暗贬低柏拉图),色诺芬的会饮才是平实的真实的优雅的对话(反正我是没看出来多美),之后就开始各种夸张的形容词夸的天花乱坠,但却几乎不分析内容是否有价值。施特劳斯解读色诺芬的会饮基本就是梳理了下内容,很无趣。
  • The China Model
    这本书的问题倒不是持了什么观点,而是压根没抓住问题的关键。构建一个理想的模式谁都会(政治书里的体制多美好),关键却在于如何去讨论可行性的问题。最后这本书一边承认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并认为采用何种模式要考虑国家的社会文化,一边却并没有从现实(严谨的社会文化研究)中去详细论证可行性而是一再提出理想模式。至于民主制和精英制(尚贤制)各存在何种弊端早就被政治哲学和政治学讨论烂了,这里只是把部分重复了一边而已。
  • Educating the Chinese Individual
    对个体化的宏观理论定义没有问题:在一系列威权体制之下的个体化在表面上看起来更加具有自主性,但不会威胁体制,比如大家一边批评教育体制一边又服从它。但是作者过于注重政治性且缺乏对日常互动模式的了解和关注。比如第二章描述语文课和政治课,但人们显然不怎么关注语文且反感政治。又比如第三章高估了学生干部政治作用还错误地等同于大学学生会干部。此外谁都知道很多学生在公众场合的演讲口是心非,作者却当成了证据。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有些活动和事件也不典型或只涉及小部分学生。人际互动细节太少,以及校领导、老师、学生之间的种种矛盾严重缺失。总体来说作者就是雾里看花,只是把一些最表面的现象和自己的理论立场做了个结合。有私德无公德的问题,梁启超就谈了,它不一定是教育体制的结果,反过来也可以说这个现象是今日教育问题原因之一。
  • Cultural Encyclopedia of the Penis
    就是词条索引,可以在每个词条的参考文献里挖一挖学术文献
  • Online Society in China
    三星半。态度难得地中立,也没有把视角放在国家与社会绝对对立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而是试图好好分析内容。然而这本书最大的问题在于避重就轻地只讨论线上议题,处理地大多也是线上内容,但回避了线下世界(或者说讨论地不好)。缺乏对线上线下世界连结与背离的讨论,分析容易流于表面,用黄宗智的区分来说的话就注重表达而忘却了实践。第一部分谈论了政府的网络管控,第二部分则是分析了一些网络词汇(如草泥马)和网络游戏问题,第三部分讨论网民如何利用网络,人肉搜索、网红等都提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