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秋水书评 >
-
从中,窥见匠心
0有用 0无用 2017-06-06
对于手工艺,我一直有种迷恋,虽然,以前一直觉得自己手很笨,做什么都不太成功,最起码,比姐姐妹妹差得太远,但这不妨碍我的追求,高考那年,都还想着,要是考不上大学,就去学美术,尤其是可以跟着小姨夫去学工艺美术。他雕刻的孔子像是曾经获过大奖的。前阵子去四月咖啡,一家小小的咖啡店,进去就看到手工皮革制作台,...
修改 -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3有用 0无用 2017-06-06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只要他多接触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并且乐于动手。这本书,我昨天在新加坡国立图书馆看到,只是当时太累了,于是就放在书架那排书的最左端,准备改天再去看。今天从小印度逛累了,想一想,算了,去读书吧,走到,那本书还在那里,于是拿起来读。作者有一颗亲近自然的心,又有一双巧手,作品让...
修改 -
生活的品味
0有用 0无用 2017-06-06
对于书,我总是缺少自制力的。在读完四本书后,很累,我准备要离开NLB了,但当我又经过那个放满手工制作的书架时,我还是犹豫了一下,我还是看了一眼,然后,就看到了这本书,一犹豫,还是取了下来,连同另外一本,于是,又看了两本书才离开。以前对橡皮章的了解不算多,也有些轻视,觉得是小孩子玩的玩具。我在无印良品...
修改 -
大开眼界
0有用 0无用 2017-06-06
日本是注重礼品也注重包装的民族,到日本的时候,也特别注意到这一点,买件东西,通常都会有非常好看的包装,如果说明是礼品,那么包装会更加精美。从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出,日本的包装无处不在,把日用品包装得跟艺术品似的,如此精致的生活,在中国人看来也许是繁琐,但在日本人眼里,却是礼仪。通过这类书籍,事实上是学习...
修改 -
大爱!力荐!
1有用 0无用 2017-06-06
这本书美到让人完全摄入其中,简直有种想据为己有的冲动——有这样荒唐的想法,是因为在图书馆看到。书可以做成这样,是让人惊异的。说起来,这种制作技术的教本,并不难做:只要把内容切割成片断,按流程,逐步上来就可以。但是难点在于:粗糙还是精致,这不是一个概念。这本书的精致,是我前所未见。每一张图都是精心制作...
修改 -
让我恍然大悟的书
0有用 0无用 2017-06-06
马赛克,是我视觉上的一个盲点。原本不应如此。所以这本书对我很有意义。2012年,去台湾,在九份买了一个杯子,我用来做烛杯,是玻璃镶嵌,光透过玻璃,非常美,现在我明白,那其实就是马赛克镶嵌工艺。那样的杯子,我在甘榜格南的阿拉伯店里也见到过(我的杯子的原产地是土耳其,所以其实它们也是同源)。我之所以说这...
修改 -
令人惊艳
0有用 0无用 2017-06-06
在图书馆邂逅这本书,拿回来读。记得以前读《红楼梦》,对里面所提到的荷包、制作丝绦等,就很好奇,只是一直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样子,后来逛博物馆,看到实物,方才明白,却又增加一重好奇,就是何以能够制作到那样精美。深闺寂寞,每天做针指,也是打发长日的一种方式,各种巧思,都在其中,看到那些图样的时候,的确惊艳,...
修改 -
不错的工具书
0有用 0无用 2017-06-06
虽然我看得很快。是在图书馆预借,送到离我略远的小区里的自助图书馆,因为是特型书,我拿到书,就在图书馆前,花了十几分钟看完。我要的是了解,因为手头并没有原料和工具,所以只看里面讲解怎么做,看后,也就明白了,所以书不必保留在手里,直接还了。...
修改 -
爱不释手
0有用 1无用 2017-06-06
有明绸、牡丹蔓草纹红漆器、南部铁器、薄木板卷曲器皿便当盒、茶叶罐的秋虫吟……都是让人掩卷长叹的精美艺术啊!而且,它们是活着的。不象故宫博物馆里的藏品们,精美绝伦,但是,制作它们的人已逝去,工艺已失传。书中的手工艺,有的还在发展,有的也临近消亡,但是终究,目前还没有,每一个作品,都闪耀着生命的光彩,体...
修改 -
太美!
0有用 0无用 2017-06-06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边惊叹,一边恨不得撞墙。这些东西,看着都非常熟悉亲切,但是,它存在于韩国、日本,却不是中国,而这些包装的源头,其实是在古老的中国。这是一种可悲也可笑的悖论:产生了某种文化的源头,在后来断裂了,却在异国他乡,保存下来。我以前只知道和纸,不知道原来韩国也有韩纸,与和纸有类似但又有常有的...
修改 -
社交网络时代商业活动中的两性
13有用 1无用 2017-06-06
虽然我长得丑,但是,让我骄傲的是,我有一堆美女朋友,比如@晓昱扬帆 为代表的她们公司的如云美女,比如@呆玉 @何潇宁 @作家水沉 等等(太多,一篇文章里盛不下),当然,也有资深帅哥比如@陆亚明 @文尧 还有年轻一代的后起之秀帅哥@聚塔 @佳少 等等,秋叶?他不好归类啊,美女他肯定是沾不上边,要说他是...
修改 -
不实用
2有用 0无用 2017-06-06
《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看得我很生气。165页的书,讲了很多很多的why,还穿插了不少问答和案例,我最关心的练习法,全书通共就4个地方,这4个地方也比较平淡无奇。基本上,一篇博客就能写完的内容,写成了一本书。幸亏我是借的而非买的,否则亏大发了。之所以看到这本书,是前几天在深图看一本关于呼吸的书,也很...
修改 -
道法自然
0有用 1无用 2017-06-06
这本书,其实去年就在手里了,同学会时获赠,书+光盘,看上去感觉不错,但一直没空读,今天抽了两小时看完了。书很好,都是大白话,现在喜欢看这类书,不卖弄术语和学问,不故作高深,把道理讲透,吸收起来也容易。有些书,是用来评职称、晋级用的,不考虑市场和读者,所以通篇都是莫测高深的术语;有些书,是真正写给读者...
修改 -
从知识吸收和知识社群角度看拆书
18有用 0无用 2017-06-06
赵周老师的第一本书《这样读书就够了》我认为是一本好书,但当时的确颇有疑虑:对一本书注重拆一部分的做法,对于知识框架不够完整的人来说,很容易导致知识碎片化,在系统性方面有可能缺失。在读了《拆出你的沟通力I》和《拆出你的沟通力II》之后,我的这个疑虑打消了。《这样读书就够了》先介绍拆书的基本概念,学会“...
修改 -
个人品牌
1有用 1无用 2017-06-06
@湛庐文化 出品,必属不凡。这本书的实质是网络时代的个人品牌建立,关注个人品牌的可以阅读,会有收获。书中给出不少实用的方法和工具,但也指出了,不必太关注工具,相比科技,更应关心商业,这个观点,我也非常同意。这本书侧重于社会化媒体矩阵的建立,更适用于网络时代。可以结合麦克纳利的《个人品牌》和汤姆·彼得...
修改 -
当我开始运动的时候我谈些什么
7有用 0无用 2017-06-05
2015年4月6日,我开始健行。其实前面两天也有走路,只是尝试,不符合规格(配速在11分钟每公里才能起到锻炼作用),所以不算,4月6日的记录是走了5.75公里,耗时55分钟,平均9分35秒每公里。《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我以前读过,对村上春树的习惯有深刻印象,细节都模糊了,因为那次读这书,对写作和...
修改 -
珍贵的是心意
3有用 0无用 2017-06-05
1月24日,新加坡国立图书馆,读完这本书。日本人特别注重礼节,在礼品方面也一丝不苟,所以礼品的书,竟然是韩国人和日本人写的较多,这也真不禁让人感叹。这本书里所述及的送礼技巧,各种包装技术,其实都是源于背后的心意,爱人们,爱世界,才会想尽办法去表达,让世界美丽,让所爱的人们开心,礼品,不是一种物质(虽...
修改 -
即使生活于舒适的环境,都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
2有用 0无用 2017-06-05
首先我的确被这本书的版本弄晕了,我买的是套装,拆开来,三本是不同的书号,封面倒是很一致,但照着这本的书号,找到的书封面和出版社却不同,相同封面的,译者又不对,没办法,还是严格按照书号吧。这套书昨天拿到,立刻读完,让人有酣畅淋漓的感觉。虽然我们生活于舒适的都市,偶而远足一下,环境也不见得多么艰险(我曾...
修改 -
丰饶经济下的长尾理论
3有用 1无用 2017-06-05
2000年8月10日,我从中国图书网购买了潘旭澜的《太平杂说》,该书系当年6月份出版,我在曲阜书店里遍寻不获,定价为16.5元,我忘记了我是花多少钱买下,但印象中,不必付邮寄费用。我后来还在那个网站上邮购了柏杨的《白话资治通鉴》,相比曲阜书店里可怜的存书,我想我是寻找到了一种很好的途径。这是开端。现...
修改 -
谁?到底是谁?
1有用 1无用 2017-06-02
正标题:谁在谋杀中国经济?副标题:附身中国人的文化魔咒其实这本书写的是副标题,正标题是噱头,就算你把整本书翻上两遍,也不知道谁谋杀了中国经济,如果你胆敢得出凶手一是中国人自己、二是明政府或清政府这样的结论,那可能是自作聪明,硬把郎老师的文章当作自己论点的论据。所以这就是一本闲书。相比博客,可能系统一...
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