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优秀的父母亲,会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奉为金科玉律,《卡尔•威特的教育》就是这样一本书。还有一本书叫《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斯托夫人受《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影响,把自己的女儿教育得也非常优秀。我这人有点不好的想法,读过《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父母,实施成功教育的案例有多少?不成功的又有多少呢?很值得怀疑。
一直以来,我对儿子与外面的小朋友玩耍持鼓励态度,这是从那本书上看的我不记得了,但今天我看《卡尔•威特的教育》,吃了一惊,他对小孩子和其他孩子玩耍持极大的异议。小卡尔的朋友,都是老卡尔挑来挑去选择的,而且,当他发现自己挑的也有问题的时候,他就不让他们在一起玩了。他的目的是使小卡尔始终受到好的影响,小卡尔因此而优秀?
扯远点。曾在某期《读书》读到一篇文章,《卧室里的大象》,谈孩子们对游戏的沉迷和大人的担心。里面有一段一位美国学者有趣的假设:
如果几百年前人们首先发明了电子游戏,而书籍反成为儿童市场姗姗来迟的文化产品,文化批评家们可能会这样说:读书会造成感觉的迟缓;读书逼使孩子关门自守而断绝和同龄人的来往;读书把被动性广泛植入孩子身上,因为“阅读不是一个主动的、富于参与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唯命是从的过程”。
有人担心玩游戏长大的人自我中心意识过于强烈,喜欢沉溺于短暂的满足,其注意力与蚊子没什么两样。鼓吹游戏的人则说,网络时代比其他时代更杰出,可以接受不同想法,对周围事物比较好奇,更有自我主见与自信,兼具全球意识。
没有孩子的人不能体会这是一个父母面对的现实问题,比如我吧,一方面,因为自己所接受的观念,对待自己的儿子,可以用“放任”来形容。他想玩游戏,就让他玩,他觉得钢琴课太多,就减少一些,他喜欢的朋友,在我们的卧室翻滚也没有问题,由此变得非常的有主见,善于与人交流。另一方面,也发现,他的兴趣爱好保持的时间比较短暂,不喜欢阅读。真的就象有人的担心和有人的鼓吹。
他的小朋友知道我家有PS2游戏,经常来我家玩。其中有一个我比较讨厌,是一个五年级的小家伙,大我儿子几岁。我发现,他来玩,真的就是来玩游戏,而不是小朋友一起玩,他一来,我儿子就只有傻呆呆的看他玩,而且这小子20秒就大叫一声“我靠”。有一次我听见儿子在里面说:别打了,我们玩点别的吧。那小子根本就不搭理,有时候该回家吃饭的时候还不罢手。还有一次,我跟儿子在外面玩耍,这小子胸口挂一U盘走来,跟我儿子说,我这里有游戏,到你家去玩吧。我就觉得他在我们家才能找到自由。
我这人很矛盾,不够干脆,一方面,儿子邀请来的朋友,我应该尊重,同时心理也想,你不是儿子的保护伞,你能为他挑选未来接触的所有人么?无论好坏,都是成长的必须,还有我也发现,你根本不了解小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什么会进入内心,是别人的不好的习惯,还是别人你没发现的优点?但我觉得我还是应该跟儿子谈谈。
我开诚布公的说:我不喜欢他。
儿子有点吃惊:为啥?
他老说脏话“我靠!”
他说了么,我没听见啊!
这下轮到我吃惊了。
我没来得及说话,儿子接着说:如果他说了,我跟他讲,让他别说,如果他不说了,你就欢迎他了吗?
教育真的是很难的。我不能说,我不喜欢他是因为他只把游戏当朋友,而不是把你当朋友,说这种话是会伤小孩子的心的,何况你怎么能这么主观呢,万一有一天孩子们在外面打架,这壮小子难道就不会帮你儿子忙?
最后我说:“我可不可以表达一下我不喜欢的嘛,我就是不喜欢他。”
儿子眼睛红了,盯着我,无声的掉了几滴眼泪。我觉得自己很无能,即使读再多教育的书也无用。
我就发现,父母就是父母,无论你接受了什么你认为正确的观点,你仍然无法摆脱那种血脉相连的焦虑,任何理性的思维在儿子的感情世界里都不堪一击,所谓理性的教育,真的不了解人性。而教育本身,有时候,真的是很扯蛋的事情。
《卧室里的大象》最后说,无论玩游戏的时代还是不玩游戏的时代,每一代都注定有着自己的恐惧与希望。所以,一切还是交还给命运吧!
教育无用,相信命运。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对“教育无用,相信命运。”的回应
这位家长简直就是在渎职!
美英大部分家长差不多就是这类教育方式,放任自流,培养出来的典型人格就是妄自尊大和自以为是,自私而不顾及他人。
而中国传统教育方式又是另一极端。
良好的教育应该是二者的中和。
这本书是真实的,卡尔威特确实存在,他的原名是Johann Heinrich Friedrich Karl Witte,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是从日文版翻译过来的,名字都被改成Carl Weter了,所以按这个名字在网上是查不到的,英文版的维基百科上有关于他和这本书的简介。
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鉴和提倡,但是家长们自身的素质有待提高,老卡尔威特自己就是个通晓多国语言并且知识渊博的人,加上他有高尚的道德和自律的严格精神,能培养出那样的孩子也是不足为奇的。好的东西都是相通的,我到不认为教育也会出现国别和水土不服的情况,关键是作为孩子的领路人——家长——自身够不够强大
卡尔维特的书是不错的 不过看我们怎么用 我们要培养出什么样子的孩子 我觉得我们需要培养出快乐的孩子 身体健康的孩子 有想象力的孩子
有主见的孩子 热爱学习的孩子 善于表现的孩子
看了这本书是在大一的时候 那时候还做了很多笔记感觉说的句句在理 不过 现在翻开笔记看一遍 结合上面许多人的经历和教育想法 我觉得不同的国家 环境不一样 教育的理念也不一样 老卡尔是18世纪的德国人
德国人的价值观不一定适应于我们的教育
另一方面 时代的变迁 历史的进步 我们的教育理念也会同步的发展和更新 互联网 电脑 手机 电子游戏 对孩子的反应能力 想象能力 分析能力 适应力都有好处 只不过要适度
zhuo226 朋友的评论,让我想起今天下午在当当网看到的一个网友评述。她说到关于小孩教育的婆妈,小孩教育的细节。其实很想反对,但是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就像lz所说的,不知道是对是错,是好是坏。
现在想想我们大概就是囿于这些金科玉律,囿于我们所谓的细节。我们不能忽略条条大路通罗马。
你可以反对,可以支持;而且每个家长的做法会不一样,甚至今天的你和上个月的你做法也完全有可能不一样。关键不是这些,我们的任务也不是要让他成为你的,他的,别人的翻版,我们只是一对爱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并将会离开他们的父母。show出你的爱和尊重,才是你最重要的本职。
每一位家长都应该好好学习教育,与孩子共同成长!
总结过<教育孩子的"金科玉律">
http://blog.sina.com
我同意楼上,虽然我没有孩子,没结婚,但是自身痛苦的经历和对老一代人性格、命运的观察和思考,让我经常思考这个问题。我毕竟没有经验,所以我的想法想得到大家的指导。
我相信孩子出生之时可能带有一些性格因素,但是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环境。
孩子起初是一张可以任意书写的白纸,早期打下的基础很重要。我觉得环境、父母影响非常重要,不一定非要强行灌输什么,很多影响潜移默化的。
孩子和父亲就像橡树的种子,总不会落到离大树太远,这句话是《战争之王》里出现的。我们说得就是龙生龙,凤生凤。父母的思想和道德水平和性格因素经常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强硬的施加自己的影响和意志,把孩子变成自己和某种想法的延续是不公平的。也可能对孩子的兴趣和个性的发展带来压制和干扰。儿女自有儿女福,有些事情操心不完,最好的财富不是金钱,因为金钱并不会带来幸福,反而可能带来享乐主义和懒惰、浪费。而是一个良好的习惯、性格和思想,一个健康和坚强独立的个体。这在未来几十年中将陪伴孩子度过,并影响他的下一代。
出现不良的征兆有时候是必须加以引导的。但如果施加影响粗暴的方式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反抗、仇视和恐惧、懦弱。这个时候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良好沟通应该很重要。对孩子亦师亦友就挺不错。
培养习惯和独立,完整的人格是很重要的思想和目标。
真善美作为启蒙基调和作为未来思想基础我认为还是没有错的,只是不要那么较真,形成对不良事务的抗拒、排斥和恐惧或者理想主义。不脱离实际的融合现实和理想,能够宽容和谐、有现实有理想。
我想只有追求真善美的人才是一个具备较好人格的人,一时不见经济之效,但好处长远可让人高远、正直,不致困惑、短浅和沦落,可据此对其将来追求发展做出指导。
我想有为和无为都不是绝对的,自由发展和科学合理的监控,引导都需要。而这无疑需要知识和悟性。
能写出这段话的人绝对是一个重视教育的爸爸。
我也有个儿子,六岁。有一句话给我的感触比较大:男孩是需要放养的。所以我支持读易洞的做法。儿子与人交往也是很大方的。但在实际中我的困难是找不到玩伴。因为大多数人都被圈养着。
关于游戏。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游戏。我爸爸玩泥巴,我玩塑料玩具,我的孩子玩电子玩具。很难说那种游戏一定比那种游戏好,时代总是在进步,游戏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如果其它孩子都在玩电子玩具,而你的孩子在玩泥巴,他是很难融入其中的。无论玩什么,学什么,最终还不是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进入社会吗?
关于教育。我觉得教育最关键的是让孩子觉得你在关心他,关注他。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一个例子:一段时间,儿子自己拿了本成语故事书翻。突然间,他的话里满是成语,让我很吃惊,有些甚至我也用不上。所以你想让他学什么,最好你给他一个环境,他喜欢的话,自然会去学的。而家长最重要的是留心观察他,和他交流,在他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他。
我们长大了,但是创作生命是一件无能为力的事情.
前几天看了一本书,说,试想你养了一只小狗,你会对它怎样?你会教他学这学那,你会努力的告诉他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原因是你一直想保护它,你一直试图想告诉它一些你认为对的事情.文章里就是这么提醒孩子们如何理解父母"奇怪"的行为.尽管有的时候这些行为相当的粗暴和没有道理,但是走到这个年纪我们知道,家庭的约束至少在我们已经形成的人格里占了一定的分量,包含好的或者不好的.
我从小非常喜读书,6岁的时候已经能通读报纸文章.可以说我的对世界的认识是从读书开始的,我并不直接认识世界.到现在我的人际关系能力还是非常的贫弱.关于游戏我认为我也有沉迷的时候,人在小时侯恐怕没有办法拒绝那种东西.但我却是在家躲着偷偷玩,在外面死活都不说自己玩游戏的那种人.
整体说来如果让我选择一次从新来过的童年,我愿意做一个天真的小孩子,我愿意不读书而天天玩耍,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有一群开心的伙伴,有一个自信的笑容.我觉得那些是一个男孩子最应该经历的人生.
先跟spike0730握个手。
具有强烈好奇心的人往往兴趣广泛,知识丰富,但是博而不专,广而不深,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我就是这样的。因为常常自省,对自己的优缺点认识得很清楚,也试着去改变过,但是人的意志确实很难拗得过本性。)
至于“不求甚解”,我想或许内心是想要追根究底的,但是因为兴趣实在广泛,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深入探索某个问题,所以只能“不求甚解”。
LZ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我不敢说他们对我的放任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但我确实很感激他们的开明和包容。
另,其实沉迷于书与沉迷于游戏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种痴。读书能学到很多东西,玩游戏也同样。只是前者看起来更高雅而已。
卧室里的大象 最后说,无论玩游戏的时代还是不玩游戏的时代,每一代都注定有着自己的恐惧与希望。所以,一切还是交还给命运吧!
同意LZ最后一句话,也赞同楼上朋友 “尽到责任,顺其自然,平等对话.坦诚沟通”的原则,本人也正在努力中。
前两天在 读者 上看到周海婴写父亲的一篇文章,文中曾经提到,严厉的鲁迅对子女的方式很简单:“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多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很是感触! 我也是“顺其自然”论调持有者,但也不意味着一概不管,就如楼上所说,多沟通多交流,不管可以提提建议总可以吧。
我小时候就跟您的孩子差不多,喜欢游戏,根本没有爱好,就像您说的一样:
由此变得非常的有主见,善于与人交流。另一方面,也发现,他的兴趣爱好保持的时间比较短暂,不喜欢阅读。
我今年已经20出头了,从小时候那个在书桌前面只能做5分钟的小朋友变成了可以在书桌前面一做就是十几个小时的小伙子,这几年发现我学习上面有些夸张地说法,如饥似渴,我愿意学习那些我不了解的东西,这好奇心可能就是小时候培养出来的,对新鲜的事物总是抱有兴趣和爱好,而且总是三分钟热度 (小时候)。
细细想来,可能是自己10多年的模型生涯使我在桌子前面稳坐的时间从5分钟到10多个小时,模型可能是这些年唯一保持下来的兴趣爱好了。
但是善意的提醒您一下,这样的孩子再长大以后很有可能有些某种不求甚解的性格,这方面要注意一下,因为好奇心的驱使只能使人懂得皮毛,而不能对东西很专注,我就是正在克服这个问题。有些人可能不存在这种问题,但是三分钟热度的性格很有可能导致这个很致命的问题。
ps:我非常赞赏这种教育孩子的方式,随意感很强,能成就一代可塑性很强的年轻人
对于那些没有孩子,但是正准备为人父母的人来说,教育未尝不是一棘手的问题,一个是防止自己孩子走自己当年走过的弯路,又不希望孩子们太被放任自流。一直都很矛盾
我妈妈这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可以拿来做榜样,至少我这么认为,经常找我谈心,把握思想上的方向。并且只在大方向上把握,琐碎的小事交给孩子自己来处理。
《卡尔·威特的教育》热门书评
-
教育无用,相信命运。
133有用 7无用 邱小石 2007-01-22
子女优秀的父母亲,会把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奉为金科玉律,《卡尔•威特的教育》就是这样一本书。还有一本书叫《斯托夫人自然教子书》,斯托夫人受《卡尔•威特的教育》的影响,把自己的女儿教育得也非常优秀。我这人有点不好的想法,读过《卡尔•威特的教育》的父母,实施成功教育的案例有多少?不成功的又有多少呢?很值...
-
已经证明是伪作。
62有用 2无用 世界 2009-05-19
卡尔威特的书充斥市场。《卡尔威特的教育》较早由“刘恒新 编译”,已经证明是伪作。其它译者编者的假托之作就更多了。该书内容的主要来源是日本教育家木村久一的《早期教育与天才》一书,《早期教育与天才》很大篇幅介绍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刘恒新编译”的《卡尔威特的教育》,主要采纳了《早》一书的材料,加上其它...
-
彻头彻尾的伪书
20有用 0无用 依旧小M 2011-02-07
以前有朋友是做畅销书的,这书的制造一看就知道是批量制造出来唬人的那种畅销书,虽然我很鄙视畅销书,但总觉得里面的内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看完这本书的第一感受是,小卡尔威特之所以能成才是因为他老爸老卡尔威特本身就是个博学多才,懂得非常多知识的人,这一点本身就非很多父母能及。再然后因为小卡尔威特的幼...
-
真实世界的声音
13有用 0无用 大天使 2009-07-29
一向很懒的人,不得不为这本书写几句话.偶然的机会,惊讶的看到03年对这本书的争论:曾经有人质疑卡尔其人的真实性,以及该书的中译本为剽窃之作.http://www.qingdaonews.com/big5/content/2003-03/16/content_1110993.htm. 于是查了维基,结...
-
天才是怎样练成的
13有用 2无用 铂程斋@喷嚏网 2007-09-08
(一) 对于家长来说,在教育的问题上,只有一个真正尖锐的问题:你是否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当前的教育?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重新思考教育的边界和责任,要问自己几个问题: 【1】教育是为谁服务的,它的目标是什么? 【2】教育的目标满足了什么...
书名: 卡尔·威特的教育
作者: [德] 卡尔·威特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
译者: 刘恒新
出版年: 2003-01
页数: 261
定价: 19.8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哈佛天才与素质教育典藏文库
ISBN: 978780600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