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教育> 我在美国做妈妈> 逼比放还难呢

逼比放还难呢

对“逼比放还难呢”的回应

好想成为大熊猫 2015-06-23 12:00:38

但那个虎妈十条放在小孩身上就很可怕了。不承认你有独立判断能力,做好得不到鼓励做错一定要批评,规定的事一定要做到,不论时间地点只要做错就否定你。
那些父母也当过小孩。当然放在自己身上会不舒服。当然对自己的孩子有时是另一副面孔。楼主也没必要一定要对那些人从道德层面上指责。
我最讨厌的是那句“老师永远是对的”。她就不知道小孩子也是有眼力看出某些老师就是十足十的混蛋吗?小孩常常比大人想象得聪明多了。甚至某些孩子还会批判大人。

痴线低低B 2011-04-24 22:50:18

我只想说, 现在两个孩子上名校了, 就证明她成功了吗?? 上名校的人不要太多, 有几个像她这样教的??

sqchen 2011-04-23 17:01:54

随着阅历的增长,兴趣也会相应的产生变化。
------------------
這似乎不能作為理由,如果你承認小孩子也是個獨立個人,就算他一分鐘改一次興趣,你也無權隨便干涉.你能做的只有引導和善意的提醒,決定要他自己來做.

真正的興趣可以跟隨你一輩子,並不是那麼善變.

平静如水 2011-04-23 15:51:42

我只看了不到300个字,就那条孩子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课,已经打消了我继续看下去的念头!小时候不能接触自己喜欢的东西,难道等长大了、老了、或者核辐射来了,才来感叹人生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没做过?
------------------------
随着阅历的增长,兴趣也会相应的产生变化。

sqchen 2011-04-02 13:08:29

LS的同学,英国大学里绝没有中国大学这么放养,我负责任地说。
-------------
我感觉也有,英国/美国人给人这种感觉就是玩起来很疯,当然你说他们学习起来很认真可能也不矛盾。

露珠 2011-04-02 10:42:24

我只看了不到300个字,就那条孩子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课,已经打消了我继续看下去的念头!小时候不能接触自己喜欢的东西,难道等长大了、老了、或者核辐射来了,才来感叹人生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没做过?

饺大仙 2011-03-27 15:56:31

这个虎妈让我想起了曾经风靡一时的哈佛女孩刘姑娘她妈。
结果那个妹子最后在波士顿一个咨询公司上班,成为了无数个专业人士中的一个。
所以如今这位耶鲁大学的虎妈的教育,到底成功不成功,现在看不到,我们就看过十年,她家孩子的社会位置在哪里,是跟那些正常普通教育下的孩子们处在同样的精英位置,还是成为无人能及的奇葩。

小南 2011-03-25 09:36:01

LS的同学,英国大学里绝没有中国大学这么放养,我负责任地说。

sqchen 2011-03-23 15:54:59

现在的条件也没那么差,比起以前考大学还是容易不少的。

大学里面放养不是中国独有的,日本韩国台湾都是这样,美国英国的大多数一般大学也是这样,比中国人玩得疯多了。但是美英法俄等的精英学校大学生都很刻苦,尤其美国,因为社会竞争激烈。

说到底放养对于每个人的效果都不同,一般来说高端人才比较适合放养。至于lz说的琴棋书画,属于装比专用。属于没追求的人的追求。爱因斯坦同学是专业小提琴手,人家的简历上用写这个业余爱好么?丘吉尔同学是专业画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人家和罗斯福比的是谁背的英文单词多么?

平静如水 2011-03-23 14:18:11

1-03-20 22:53:14 sqchen
   “让孩子自己找到兴趣,自己养成世界观,自己找到自己的路,这是这个孩子将来最能感激父母的。”这是风凉话。我读四年大学,别的没学到,自己兴趣好像知道一些了。那就是:我希望永远不用工作,有花不完的钱,天天看想看的书,电影,听音乐,到处玩,到处吃,到处交女朋友。简而言之,兴趣是广泛的,除了工作。这四年大学我处于您所谓“放养”状态,兴趣找到了,世界观有一点了,路也明确了——死路一条。我感激父母吗?没有啊。我现在开始嫌他们那段时间没逼我好好念书,小时候没让我多学学琴棋书画。看着别人一个个有工作上有学校要,自己只能挠墙。
  -----------------
  说实话,好好念书是大学生的任务,放养应该早一点。
  另外说一句话,真正的人才,已经远远超过了父母逼迫能够达到的程度。我有幸见过很多这种人才,而您,估计是没见着。

--------------------------------------

但悲剧是,如果放养的太早,就没机会当大学生来念书了。

sqchen 2011-03-20 22:53:14

 “让孩子自己找到兴趣,自己养成世界观,自己找到自己的路,这是这个孩子将来最能感激父母的。”这是风凉话。我读四年大学,别的没学到,自己兴趣好像知道一些了。那就是:我希望永远不用工作,有花不完的钱,天天看想看的书,电影,听音乐,到处玩,到处吃,到处交女朋友。简而言之,兴趣是广泛的,除了工作。这四年大学我处于您所谓“放养”状态,兴趣找到了,世界观有一点了,路也明确了——死路一条。我感激父母吗?没有啊。我现在开始嫌他们那段时间没逼我好好念书,小时候没让我多学学琴棋书画。看着别人一个个有工作上有学校要,自己只能挠墙。
-----------------
说实话,好好念书是大学生的任务,放养应该早一点。
另外说一句话,真正的人才,已经远远超过了父母逼迫能够达到的程度。我有幸见过很多这种人才,而您,估计是没见着。

sqchen 2011-03-20 22:15:35

2.选择权明摆着有。义务教育结束后,你可以不继续读高中,韩寒,罗永浩都是例子嘛。是没胆量选择,不是没有选择权。选择是要付出成本的,至于成本高低,每个人情况不同,有人觉得高,有人觉得低。您就不必为他人操心了。
--------------------
这真的是胡说,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选择这条路的人少,本身就是因为选择成本高出太多。如果还不算lz这种人的风言风语的话。

小南 2011-03-14 23:03:04

LZ,太长了我实在没看完你们俩来回来去的,只看了一少半。对这一少半我有个想法,关于你大学4年的放养的,你有那种想法一是因为放养的太晚了,否则那个年龄早懂事了,另一是因为上大学前的教育没教对。--这是我个人的想法。

胡天翼 2011-02-26 17:35:58

侯爵,几天不见您,文明不少,令人高兴。

1.那一段我的确没在引用,造成误解,是我不对。

2.选择权明摆着有。义务教育结束后,你可以不继续读高中,韩寒,罗永浩都是例子嘛。是没胆量选择,不是没有选择权。选择是要付出成本的,至于成本高低,每个人情况不同,有人觉得高,有人觉得低。您就不必为他人操心了。

Mr. Money~! 2011-02-26 16:30:11

在下在加国也看到一些18,19岁都没谈过恋爱的,但是原因根本就不是有什么考试让他们不能谈,而是一些很形而上的原因。但是也有很多18,19岁就弹过好几场的,所以西方国家的情况复杂一点。重要的还是有没有得选的问题,以及抉择所带来的成本(opportunity cost)。

其实现在中国大陆的情况也好很多了,我之前在的高中也有很多人玩乐队,谈恋爱,去旅游了。情况早就不像30年之前那么糟了

Mr. Money~! 2011-02-26 16:22:36

我哈佛毕业,耶鲁上班,两个女儿成功有才,你们这些loser有什么资格骂我

这句话是作者的意思而不是你的意思?哦,我很认真地看了上下文实在没有看出你在引用,以后请注意,如果不是你的idea,请注明,直接引用请加引号,如果是你的推断,那其实也就是你的想法。

另外看了你的那篇因为高考,也赞同你的“十六七岁应该一门心思读书”和“十六七岁应该是谈恋爱、建自己的乐队、去心动的地方旅游,做一切今后再也没胆量做的事情的年纪。”不是一回事吗?“的观点。问题是有没有得选,在中国你有得选吗?%95是没得选吧?但是在英国当然不是每个人16-17岁都谈恋爱,都搞乐队,都去旅行~这我可以担保,但至少他们有得选,他们可以选择去谈恋爱,去搞乐队,而后果不像中国的那么严重~

重点是有没有选择,而不是谈恋爱搞乐队就比学习好

胡天翼 2011-02-23 17:01:34

@侯爵

您好!

您回了那么多,那么激动,我一点不理不睬心中也不忍。

首先,我明显没有对中式教育持“肯定态度”,但要说“否定”,也谈不上。我对中西教育方式都表示“理解”。中国父母想得多(当然不意味他们想的就对),信念坚定,对孩子方向明确,所以严管。外国父母深受自由主义影响,所以对孩子发展方向也没个准主意,于是不妨让他们自己试试,所以管得松。这种文化习惯形成的因素很多,我无意一一例出,反正结果就是这样了。我只能表示理解。

其次,“如果你觉得在耶鲁当教授就是精英,没上过名校就是loser”——我可没这么说,那是虎妈的意思(至少是暗示)。我和虎妈当然很可能受的是您所谓“小农式教育”,但我很不喜欢您的表述方式,因为您的口吻好像暗示自己已经脱离“小农式教育”,高人一等了。我从您身上也嗅到了所谓“精英”的那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来自世界顶级名校的学生老师,我也有幸认识几位。论才学,论见闻,我都远远不如人家,一交流起来,心中充满自卑。还好,别人都对我挺客气,也认真听我讲话,甭管从我嘴里出来的话多幼稚,都会尽可能先把我的意思理解清楚后再讲自己的看法。说他们是“精英”,称自己为loser,我个人是心服口服的。

放养还是严管,这当然是个问题。但实际上问题更复杂,我看人家写过一篇,说得很诚恳,强烈建议您读读看:http://www.douban.com/note/132825122/

“让孩子自己找到兴趣,自己养成世界观,自己找到自己的路,这是这个孩子将来最能感激父母的。”这是风凉话。我读四年大学,别的没学到,自己兴趣好像知道一些了。那就是:我希望永远不用工作,有花不完的钱,天天看想看的书,电影,听音乐,到处玩,到处吃,到处交女朋友。简而言之,兴趣是广泛的,除了工作。这四年大学我处于您所谓“放养”状态,兴趣找到了,世界观有一点了,路也明确了——死路一条。我感激父母吗?没有啊。我现在开始嫌他们那段时间没逼我好好念书,小时候没让我多学学琴棋书画。看着别人一个个有工作上有学校要,自己只能挠墙。

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一句,以上的例子只是为了反驳您说“放养”的孩子未来“最能感激父母”的说法,不等于我认为“放养”不好。

事实上,您在说“放养”或者“严管”之前最好定义一下两者的概念。比方说放养到什么程度算放养?孩子问:“我讨厌那个小朋友,我可以揍他吗?”放养型父母应该怎么回答?“随便你,你觉得开心就好”吗?严管型父母要严到什么程度?像监狱里,撒尿都需要经过允许么?

用法农看待殖民主义的观点来反观中西教育模式,我觉得最传神。中西文化的态度就和《黑皮肤,白面具》里的黑人与白人(包括阿拉伯人,犹太人)互相看的态度是很类似的。您觉得是不是?

最后,我再想对您个人提一点小意见,请海涵。您在评论中的用词颇不得体。“这么一个哗众取宠的2货写的垃圾也能引起争议?"这样的行文风格对作者多有侮辱。看您豆瓣页面显示居住于“温哥华”,想必您也受欧美文化教育影响,不知您这种表达习惯是中国教育教的,还是在旅居欧美后学会的?

Mr. Money~! 2011-02-23 15:59:15

补充一句,逼比放还难??你去问一下的爸爸和老母,是放难还是逼难??我跟你赌小jj和蛋蛋,放比逼要难多了!!老美不知道要逼自己小孩??但是你知道他们做了多少心理斗争最后采取放养?唉~再用这样的教育方法中国人就永远只佩做别人的血汗工厂,廉价劳工!

Mr. Money~! 2011-02-23 15:50:18

原来您也看了?看来你对这种教育还持肯定的态度嘛~不过我只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式教育这么好,好到中国这个国家这么烂?为什么西式教育这么suck,suck到他们统治全球?

如果你觉得在耶鲁当教授就是精英,没上过名校就是loser,那我只能说我们没有共同语言~不过这也不怪你,中国这片土地从来没有受到过启蒙,你和那个虎妈其实受的还是小农式教育,受的还是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糟粕。

放养还是严管?这是一个问题!放养看似问题多多(孩子爱玩,不听话,短期看起来傻等等等等),但是它的优点不言而喻!让孩子自己找到兴趣,自己养成世界观,自己找到自己的路,这是这个孩子将来最能感激父母的。而严管呢?短期看来收效颇丰,长期看来祸害无穷。且不说孩子的童年,等这样的小孩长大后,他们的心态会扭曲到什么程度?一个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孩子,注定了是个悲剧!科大少年班的血债历历在目,中国没有一个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甚至可以说没有诺贝尔奖)的事实犹如警钟,您还觉得我们的教育好?

最后,我真的觉得老美是怎么了?这么一个哗众取宠的2货写的垃圾也能引起争议??估计他们在看完后也是一笑置之,继续放养自己的孩子吧?至于这种理论也能找到支持者?我只想说祝你的儿子们好运~希望将来能够高人一等,变成你所梦寐以求的“菁英”

《我在美国做妈妈》热门书评


书名: 我在美国做妈妈
作者: 蔡美儿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副标题: 耶鲁法学院教授的育儿经
译者: 张新华
出版年: 2011-1-14
页数: 265
定价: 32.00元
装帧: Paperback
ISBN: 9787508626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