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妮宝贝,摘自《城市画报》
最近阅读一本日本僧人写的书,在书中写了一种调教法,“主要是通过净化五感,强化实感以超越思考假想物的方法。在生活中,从专注眼、耳、鼻、舌、身五感开始,进而练习如何去自由操控思考。”如此把佛法融汇到普通日常事务之中,脱离宗教的范畴,转向指导人的心灵和行为的范围,做法很是实际。日本人习惯关注朴素和本质的实体细节,这个特性一贯存在于他们的艺术性行为之中。小到做一只杯子,大到盖一所建筑,不喜欢泛泛而谈,却会默默把一件微小的事情推动到足够深度。
认识的一位禅宗师父曾说他刚出家的时候,种了10年的地,除了种地,其他什么都没有做。最终他成为一个离生命的实相无限贴近的人,也喝酒,也吃肉,可以不遮挡地谈论对情爱的态度或其他,在人群之中像火焰般散发出热量。真正浸入佛法的人,未必不食人间烟火,却是对俗世人情有了充分的了解和领悟。也不是端坐寺庙里不理会人间万事,反而愿意跟各色人等打交道,有充分开放和容纳的心。
这位写作的年轻僧人,写作一本指导性的简便的书。自己在书封上自做模特拍摄照片,图片风格颇为清新。无人的公车车厢,旁边座位放一只麻布条纹包袱,孤人微睡,日光流动。他开了一个兼具寺庙和咖啡店机能的店铺,同时经营网站,推广各种训练方法。这些意在普及大众的做法,符合时代的流水,没有丝毫孤芳自赏之意。传授佛法,重要的是对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方式说什么样的话,如此才能合宜。无法要求繁忙奔走的上班族读透一本佛经,只能用实际而简洁的方式告诉他们,利用佛法的智慧,可以这样做,或者不那样做。
他的建议可说是细致入微,大致涉及说话、倾听、观看、读写、饮食、舍弃、触摸、培育等各个层面。具体的建议比如,不看电视,惊悚的不看,新闻也不看,即便是综合类和搞笑类节目也有攻击性;除非必要,尽量不上网,堵住垃圾信息的源头;吃素食,食物要慢慢咀嚼,这样人的气息也会淡;香水要用从天然植物中提取出来的精油制成;经常清空壁橱和抽屉,控制不让物品过剩;在人际关系中,不刺激对方是首要原则;做事时不要发出声音;说话谨慎小心,不散布流言蜚语,才是举止优雅之人;把意识集中在当下在做的事情上;远离共同堕落和徒增烦恼的关系,远离使自己品级降低的人;不能说肮脏的话,不要有肮脏的念头;孩子即便大哭大叫,也不要否定斥责;每次和他人见面时,都要想一想,自己的样子作为图像映入对方眼里,这图像会如何刺激对方的心;说话时语速舒缓,沉静稳重,对方也会侧耳倾听......
所有这些细枝末节的训练,是为了得到一颗纯净的心。过滤多余的意识、情绪、妄想、念头,只是让自己如其所是地存在。这也是禅宗一贯有的观点。这些建议很实用,很朴素,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对很多人来说会具备难度,因为书里的观点都是反现代的。它因此成为一本有趣的书,即作者采用顺应和合宜时代特征的方式,做着逆反时代潮流的倡导和指引。
如何从这些脆弱的虚假的错综复杂的内容中,剥离出单纯明净的心性。而人们又是否真正地从内心渴望得到这样一种方式,得到简单的生活。一些人会说,这是好建议。一些人会说,无法做到,做到了可能了无生趣,与社会和周围的人彻底脱节。一些人会说,这是真的。有一些人会说,这才是假的,不是真的。那么,写一本书的目的,到底是给哪些人看。书只能吸引跟它相同的人,而无法说服跟它不同的人。这决定了任何一本书的观点,在发出声音的同时,已经决定了它的范围。书的影响力其实很有限。最终它是在属于它的读者之中流动。
对于我来说,得到这本实用的小书,仿佛是听一个朋友絮絮唠叨一番,说的都是一些在理的实话。字字句句,如其所是。没有超越,没有新奇,没有答案,没有疑问。如同真相,如同人的本身早已具足的单纯明净的心性,只需要感知,聆听。只需要清理,发现。
作者于书中说,佛教认为,如果能够彻底看清无自由给人带来的痛苦,就能抵达真正的自由彼岸。如同开悟了的人,可以一面看着自己舞台的内幕,一面进行整体的人生设计。如此,我想起曾在人烟喧哗的餐厅里,问坐在对面的朋友,色既是空,空既是色,他如何理解。我们彼此聊了一小会。我说,你感知一下这些人影、人声、气味、色彩,这当下时空中充溢的种种,如果在其中感受到了一种永恒不变的稳定,与这些所见所闻从未隔离,互为一体,并且彼此支撑,彼此映照,你必然会从中感受到一种巨大的安宁和喜悦。
思想的单纯
《不思考的練習》热门书评
-
请不要迷失自己
8有用 0无用 LULU 2011-08-21
为什么发现最近自己看的书都有点非主流,都很少人看呢。。都是少于10的评价这本书改变我蛮多。我会开始在上班途中,突然聚精会神地去听耳边的风声,或者注意到路旁哗啦哗啦摇晃的植物,或是留意地看别人细微的表情,而不再只是一味的沉浸在耳机里,想着自己烦恼的事情。有时,不要思考,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人,听他们的声调...
-
小瓶子评《不思考的练习》
6有用 1无用 ustbettylam 2011-08-27
佛学所讲的「无眼耳鼻舌身意」 , 目的是想净空身心, 不被自制的烦恼困扰.现代人为了要追求声音方面的刺激, 整天都把自己浸淫在流行曲里, 无论去到何处都塞ipod在耳中. 作者认为, 这是一种洗脑, 令自己长期依赖刺激, 无法察觉微细的声音及培养敏锐的意识.关于听, 还包括观察入微, 体察及抒解别人...
-
思想的单纯
6有用 0无用 Jophy 2014-10-22
作者:安妮宝贝,摘自《城市画报》最近阅读一本日本僧人写的书,在书中写了一种调教法,“主要是通过净化五感,强化实感以超越思考假想物的方法。在生活中,从专注眼、耳、鼻、舌、身五感开始,进而练习如何去自由操控思考。”如此把佛法融汇到普通日常事务之中,脱离宗教的范畴,转向指导人的心灵和行为的范围,做法很是实...
-
现在,不要想
2有用 0无用 闻夕felicity 2014-12-24
这本书挺奇妙。妙在哪呢,首先我读它的时候飞快、几乎是一目十行,也因为薄所以很快就读完了,当时只有一点服气的感觉、除此之外妙语啦偈语啦啥都没记住。我一向顶讨厌别人告诉我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所以这本书也是带着反抗情绪读,打算一边读一边和作者辩论一番,结果我还没出招呢,人家就心中有剑坐地成佛了,于是有一点...
-
为什么你会感觉时间过得好快,一晃多少年
2有用 0无用 大米 2013-02-06
为什么你会感觉时间过得好快,“数年恰如弹指一挥间”?因为思考的杂音占据了你的当下,让你活在当下的充实感荡然无存~解决的方法就是强化当下的感官~这些内容都包含在《当下的力量》这本书中,但个人认为本书更通俗易懂,举了很多日常很多人都会遇到的情形和心情~情绪上来的时候曾经尝试小池所说的以第三只眼观察自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