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健康> 神医这样看病> 中医之路,从现在起步

中医之路,从现在起步

对“中医之路,从现在起步”的回应

丁琬晨 2014-07-16 10:23:19

首先我想说一下,下面涉及的某些摘抄的方子是罗老师在书中提到的,但是罗老师在书中也多次强调不可直接用方,要在当地医生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病症来服药,请大家谨记。
1.焦三仙(消积食):用山楂、神曲、麦芽炒糊熬水,土方法就是将导致食积的食物炒焦熬水也可。
2.感冒后咳嗽始终不好使因为风寒侵入人体,小孩可用橘皮熬水,如有热气加上梨皮或萝卜丝,如有痰是青色或白色,可入姜片或苏叶。
3.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
4.调理脾胃不和—八珍糕:太子参20g,白术30g,茯苓50g,山药50g,薏苡仁50g,芡实20g,白扁豆20g,莲子肉50g,生山楂30g,炒麦芽30g。
5.胆随脾升,胆随胃降。
6.鼻炎:桔梗9g,元参9g,杏仁、橘皮、半夏、茯苓、生姜9g,甘草6g,水泡半小时,水开15分钟,一日2-3次。(其中半夏茯苓和甘草是上次通气之药)。
7.久咳:细辛3g,五味子5g,薄荷9g,射干9g,法半夏9g,杏仁9g,枳壳、沙参、桔梗9g,陈皮6g,瓜萎壳9g,甘草3g,如有黄痰,如黄芩5g,桑白皮9g。
8.便秘的时候可以通过杏仁露降肺气通便。
9.批把叶+苏叶通小肠,尿液通畅;杏仁和紫苑通大肠,防止便秘。
10.镇阴煎:熟地60g,牛膝6g,炙甘草3g,泽泻5g,肉桂3g,制附子6g,如有水湿可以加茯苓15g。
11.八辩/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
12.生大黄:治疗热结,熟大黄:平缓,泻火解毒,酒大黄:对口舌生疮、目赤咽痛、上焦实热证,醋大黄:活血化瘀。
13.养元粉:糯米一升,炒山药三两,炒芡实三两,莲子肉三两,少量川椒(2钱),研粉末,每次二三两药末熬水入冰糖,养脾胃。
14.归脾汤/归脾丸主治心脾两虚。
15.手脚都发凉,四逆:即气血供应不好:无法到达四肢(柴胡、白芍、枳实、炙甘草)。
16.舌诊:舌微红—肾阴虚;舌缺胎—肾精不足;舌淡白—肾阳虚;舌黄—干燥,体内有热;舌黑—下焦严重;舌苔满布—湿气重。
17.冬至是阴气最盛,阳气生发,但是有的人阳气一生发,却因为阴气不足无法依托而导致阳气飞升,致热症。
18.邪热在体内,不可用大苦大寒的药物,因为苦寒药物都燥,更损津液,且易“冰伏”邪热,应用清透的药物,使邪热向外走。而生石膏透热非常有效,高烧快退,体虚之人需配扶正药物,如党参。
19.温医理论把人体分为卫气营血四个层次。
20.感冒:如发冷,就用葱白加苏叶泡水;如咽痛、痰黄:就连翘和金银花泡水各6g,或6g板蓝根。
21.少白头秘方(二至丸):女贞子(冬至)30g,旱墨莲(夏至)30g,熬水三碗至两碗。
22.月经不正常—益经汤:熟地30g,白术30g,山药当归各15g,白芍生枣仁、沙参各9g,丹皮人参各6g,柴胡3g,杜仲10g。
23.脾属土,统摄津液,脾阳不足则水湿泛滥—水肿—四肢肿胀—大便溏泄。

《神医这样看病》热门书评


书名: 神医这样看病
作者: 罗大伦
出版社: 吉林文史出版社
副标题: 罗博士讲古代的名医
出版年: 2009-4
页数: 287
定价: 2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807026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