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数月来沉疴抱病,我几乎日日穿梭在迷宫一般的医院,大概和绝大多数身边的朋友一样,我上班、娱乐、关心八卦、讨论楼价。医院,与我的生活如同两条笔直的平行线,是逛街路上经过的任意一处不相干的建筑。但一切都被家人的一场大病改变了,我开始与一向陌生的医生亲密接触,在心生畏惧的医院狼奔豕突,被疾病直逼到墙角,在勉强喘息的间歇,艰难地思考个人与医院、病人与医生、身体与疾病的关系。正是因为切肤之痛,讴歌的《医事》读来入耳入心。
虽然我愿意祈祷所有的人都远离疾病的狞笑,但正如杰米·韦斯曼所说:“疾病普遍存在,死亡最后获胜”,面对疾病的真实存在,人可以不上法院,但没人敢打包票说自己不会进医院。我很庆幸《医事》的大部分篇章先前就在网上读过,于是在不得不面对个人生活的重大变故时,这本书帮助良多。几个月在医院艰苦奋战的经历,仿佛就是《医事》第二章的实战演练——如何做一个聪明的病人?虽然刚开始的时候,我跟绝大多数进医院的人一样,畏惧和怯懦让我甚至把跟医生说话当作心理负担,但是为了家人,我得像电视剧里那样每天在心里给自己打气——我上网搜索学习相关疾病的种种资料,天呐,我是个文科生,要读懂那些艰深的医学文章可不容易,但我知道,学多一点才能获得与医生平等对话的资格,否则他们口中的术语你连正确的汉字都写不出来;我得下载照顾病人饮食起居的注意事项给母亲和自己学习,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的护士小姐实在顾不上向我们仔细交代;我还得努力安抚家人因过往经历而产生的对医院的敌视、怀疑和恐惧情绪;即使遭遇医院的疏忽错漏,也得面带微笑和言细语找医生护士协商解决。最后,在内心,我得让自己接受现代医学的种种局限,承认医生并不是万能的神……这样的日子,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勇往直前的SALES,动用全部的智慧和谋略,只是为了给家人看病而已。
关于身体与疾病的深入关系思考,仿佛是个黑色的玩笑,常常发生在不幸患病的人身上——爱德华·罗森邦晚年的喉癌促成了《亲尝我自己的药方》、杰米·韦斯曼身兼全职病人与全职医生写下了《当我活着并呼吸时——一个病人-医生的札记》,《疾病的隐喻》正是源于苏珊·桑塔格罹患癌症的切身体验,21岁时面对突然而至的残疾,并半生缠绵病榻的史铁生写下了《病隙碎笔》,也许真的只有到出问题的时候,人才能够跨越审美壁垒,关注承载了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肉身。我们从小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但是,也许是因为孔子说过一句“未知生焉知死”也许是民族心理中的特别忌讳,面对死亡与疾病,无数经验证明,几乎没有人不是在事到临头慌忙应战的。《医事》的副标题为“关于医的隐情与智慧”,面对庞杂的现代医疗系统,它的理念、技术、服务体系,它的不足为外人道的潜规则,那些医院之外的个人没有办法了解的隐情,由讴歌一一道来,如此真实、客观,并且充满趣味。也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隐情,方能更聪明更有效地利用这个体系,赢得最大的关怀和照顾,这便是智慧。
《医事》的意义绝不止于一本求医问药的实用指南,虽然实践证明讴歌教给我的原则非常管用,但更让人感动的是一个八年制医学系毕业生,经过了严格的制度化的现代医学训练,并对中外医疗制度都有着相当深度的了解之后,并没有因此变得“铁石心肠”,仍然坚持着当初的人文情怀与反思精神,并且这种来自医学阵营内部的反思,“因为懂得,所以慈怀”——没有不切实际的空谈,不是痛心疾首的愤世,而是老老实实地告诉你:一个小医师的成长史写满了压力和辛劳,在庞大的医疗制度机器上,他必须以疏离和冷漠为自己找到出路;一个大医生又必须怎样像凡人一样挣扎于医学理想和个人难以撼动的体制矛盾之间;看似主持公义的媒体,在不遗余力的铺张报道背后,未必认真地追求过传达给公众真正客观正确的健康知识;至于中国医疗体制,也许还不是最坏的,每个国家都有一道医疗伤口,穷国富国其实都一样千疮百孔。讴歌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但最终保有赤子之心。这个心怀悬壶济世理想考入协和的女子,虽然最后从事了医学基础研究,但她正以别样的方式实践着医学——那个注定失败但“美丽而荣耀”的事业。
不久以前,广州一周之内发生了两起因为患儿死亡,家属大闹医院的事件,甚至发生了限制医生人身自由的极端行为。医患关系的紧张,如一张拉满的弓。这也让人想起SARS蔓延的日子,我们每天被来自医院和医生的消息感动得泪眼朦胧,曾经的感动和今天的冲突都如此真实。
有一天,焦急等待的时刻,透过医院十四层的窗口,我看着脚下匆匆走过的人流,突然产生一种跳脱出自身俯视众生的感觉,当然这众生里也包括自己。面对疾病当然不是件轻松的事,但我们也许可以由它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并由此了解尘世的幸福。
很喜欢《医事》这个简洁有力的书名,虽然在图书市场的众声喧哗里,这是一个太过缺乏卖点的朴素名字。在封面上,我注意到了设计者的春秋笔法,红色的“医”字上叠印强调的一个“人”字,我想这正是这本书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医事,首先是人事。
医事·人事
对“医事·人事”的回应
《医事》热门书评
-
医事·人事
37有用 1无用 瓜州渡 2006-10-23
如果不是因为父亲数月来沉疴抱病,我几乎日日穿梭在迷宫一般的医院,大概和绝大多数身边的朋友一样,我上班、娱乐、关心八卦、讨论楼价。医院,与我的生活如同两条笔直的平行线,是逛街路上经过的任意一处不相干的建筑。但一切都被家人的一场大病改变了,我开始与一向陌生...
-
《医事》里提到的书和电影、电视剧
13有用 1无用 rin 2012-03-15
《当我活着并呼吸时——一个病人-一声的札记》(As I live and breath:Notes of a Patient-Doctor)Jamie Weisman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319690/《亲尝我自己的药方》(A Taste Of My Own...
-
难得一本让我想写书评的。
8有用 1无用 luilui 2009-06-21
在新浪读了这本书, 不由得想到几个人。Z医生,毕业两年,目前还处于作者笔下最苦难的实习医生阶段,大约是medical officer级别,只比最低的houseman好一点,每周至少值班一次。因为他进修的是麻醉学,所以门诊较少,比较多出现在手术室。他说过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 在麻醉科做妇女麻醉,有时...
-
医生,病人,医疗——剪不断,理还乱(含摘录重点语句)
3有用 0无用 清凉一夏 2008-06-17
人真的是长大了。从前我从来不会去想健康的事情。也许除了和大家一起讨论如何减肥之外,就不会再主动去了解相关的事情。以前也只觉得那是父母和姥姥她们该去琢磨和操心的事情。但是随着身边的朋友的健康出现危机,还有面对我作为独生女以后要担负着的照顾父母的责任感,我想我该开始关...
-
让自己的精神更强大
2有用 0无用 红黄蓝555 2006-08-09
讴歌告诉我们:让自己的精神更强大。选择自己最舒服的方式面对疾病。选择尊严、愉悦和谦卑。喜欢这本书。另外,从这本书出发,我找到了“自私的基因”,正在读,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