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随手翻手机里的新闻时看到一则说夫妻苦寻被拐儿子十年,终在离自己家不到4公里外的邻村找到。照片中的一家人抱头痛哭的场面让人的心揪成一团,但看完新闻后又重重的松了一口气,由衷替这一家人感到高兴。虽然经过了十年漫长的寻找与等待,这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言说,但总归是在有生之年一家团聚,结局圆满。
我们总是看到很多这样的新闻,夫妻寻遍全国为寻找被拐的孩子、多年以后已经长大成人甚至生儿孕女的被拐孩子终于回家等等,这种骨肉分离的悲剧多是由其他的个人或者犯罪团体导致,有很多孩子被逐渐寻回家,也有更多的人还走在寻子的道路上。
《菲洛梅娜》这本书也是讲诉的一个关于寻亲的故事,真实且血淋淋地展现了一个骨肉分离的悲剧在读者的面前。而导致这个悲剧的最直接原因却并非是个人而是宗教和被神权凌驾在上的软弱的政府。
一别五十年,再聚首时天人永隔。
因为未婚先孕,18岁的少女菲洛梅娜被父亲扔进了修道院,经历了臀位分娩这痛苦的过程之后生下了一个可爱的男孩子,然后因为父亲没有钱赎她于是只好在修道院做了三年的苦工,这三年里唯一的安慰就是儿子。但是分别最终到来,菲洛梅娜跟其他的女孩子一样签署了以后再不联系孩子的文书,儿子跟朋友的女儿一起被远送美国。而因为一直被灌输自己有罪这一理念的菲洛梅娜虽然多年来一直忘不掉孩子,暗地里也曾不断的寻找,却从来没有向自己的家人透露过自己的历史。直到一次酒醉以后她终于吐露出埋藏了50年之久的秘密,女儿于是帮她寻找到一个记者,他带着菲洛梅娜再一次踏上寻子之路。这是电影《菲洛梅娜》里的情节,母亲一步一步接近儿子,从别人的口中熟知儿子的一生,却再也见不到他本人。因为儿子已经长眠于地下。
而小说,却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叙述。从儿子麦克的一生来讲诉这个悲剧的故事。因为其中探讨的内容繁杂庞大,比电影更多了一份震撼与感动。麦克一步一步走到美国政府权利的中心地带,但是心中却一直惶恐不安,一是因为自己是同性恋,而那时社会对同性恋的接纳程度还太低,甚至连政府部门的领导人都仇视同性恋。这导致了麦克在工作中始终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二是因为麦克始终不能忘怀自己的爱尔兰身份,总觉得美国这片土地始终没有接纳自己,自己像是一个小偷,总有一天会被打回原形。正是由于这种对自己身份的不认同,让麦克不止一次的伤害自己和深爱自己的人。他的惶恐和慌乱,遇到心结时堕落自毁,让爱他的人也深受折磨。因为麦克始终觉得身边的爱和温暖自己都不配得到,患得患失,所以最终因为在外面放纵才患上了艾滋,最终没能等到母亲找到自己。
30多万字读下来,我对麦克充满了同情,他其实可以过得更快乐,但是却由于自己的阴郁和对儿时记忆的耿耿于怀而始终没有得到幸福。若他能够不那么敏感,像同自己一起被领养的妹妹一样对过去释怀,那也许就能够不那么辛苦了吧。但人生谁能说的清楚呢,生而痛苦,也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但是同时阅读的过程中,我却像记者一样始终没法原谅教会和觉得自己没有错的修女。他们导致了千万悲剧,却从不忏悔和道歉,让无数的母子无法相认。如果当初菲洛梅娜一开始去寻找儿子的时候他们不是残忍的拒绝,为她提供哪怕一丁点线索,她也许就不会错过自己的孩子了,也不会遗憾悔恨几十年。如果麦克第一次甚至快要过世以后去修道院询问的时候,修女们能够提供给他一丁点线索,也许他就能够知道自己并不是被母亲抛弃,而且母亲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他,他就可以走得更了无遗憾了。但是命运弄人,终究是无可奈何。
这本书,不光是在叙述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它涵盖了太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宗教、信仰、道德、人伦、政治、同性恋、爱与包容.....正是因为它的不简单,才能够在打动人心的同时带给我们震撼与愤怒。它让我一再的放大了自己的情绪,所以我才读得缓慢,拿起又放下。
阅读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合上书页的时候,我脑海中是电影里朱迪•丹奇爵士为记者讲述看的书中的故事时爽朗的声音。那是一种释怀,是得偿所愿。而我也该从书中走出,去过自己的生活。
2014年11月15日
一场艰难痛苦的寻亲之旅
对“一场艰难痛苦的寻亲之旅”的回应
《菲洛梅娜》热门书评
-
绝不原谅
26有用 0无用 张躲躲 2014-11-24
受了同名电影《菲洛梅娜》和本书内容简介的误导,我误以为这本传记小说本身就是讲菲洛梅娜寻找失散五十年的儿子的故事。但是真的把整本书看下来,忍不住叹了一口气,这是一本太厚重的书,涉及好多宗教、历史、社会和心理学问题,“寻子”反倒成为一个引子。天主教的生育观和伦理观成为整个故事的引线。整本书的写作风格走的...
-
一场艰难痛苦的寻亲之旅
16有用 0无用 蓝晓潸 2014-11-17
今日随手翻手机里的新闻时看到一则说夫妻苦寻被拐儿子十年,终在离自己家不到4公里外的邻村找到。照片中的一家人抱头痛哭的场面让人的心揪成一团,但看完新闻后又重重的松了一口气,由衷替这一家人感到高兴。虽然经过了十年漫长的寻找与等待,这其中的艰辛自不必言说,但总归是在有生之年一家团聚,结局圆满。我们总是看到...
-
“菲洛梅娜”不仅是失乐园,更是麦克的现代政治哲学
14有用 0无用 段小七 2014-12-29
《菲洛梅娜》是英国记者马丁•西克史密斯的纪实作品。说的是1952年,一个叫菲洛梅娜的天主教徒的未婚生孩子麦克,三岁时被爱尔兰的尚恩罗斯修道院强行与母亲分开,送往美国天主教徒家庭领养。之后五十年中,麦克活在“被母亲抛弃”的心理暗示中,一生都在梦想着寻找生...
-
一个人的历史
12有用 3无用 小R_优雅de刺猬 2014-11-08
大学的时候(唉,现在知识框架貌似还停留在那个阶段),每一本教材,都在叨叨人口普查数据,当时特别不理解,总觉得那数据靠谱么?不就是查黑户么?如果是经常看The Economist的选手,也会经常看到分析demographic figures的文章。那么问题来了,老外为啥这么看重人口普查?汗颜的是,读了...
-
寻找真实的自己
10有用 16无用 胡阿忧 2014-11-18
“人啊,找到你自己吧”,希腊神山上的铭文这样告诫人们。企业管理大家德鲁克在书中也多有表露此类观点,即“正确认识企业自身,才能为管理创造更多实效和有用的管理学方法、手段”。认识自己,通常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最困难的环节;不论你是作家、还是画家、亦或是个理发师,都难以亲手创造自己满意的自己;所谓创作,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