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开年最火的当属在诗词大会上夺冠的小姑娘武亦姝,她的诗词量大到让人瞠目,同时也让不少人蠢蠢欲动,为新年加了一个“背诗词”的小目标。但是也有人问:背一辈子诗词,充其量不过是小小存储卡的容量,意义何在?
我自己有每天早上阅读一小会英文杂志的习惯,一来二去,身边很多同事都问过我:“我也想学英语,该怎么开始?”每次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说:“不需要学,没有必要”。这么说绝对不是我不愿意分享,而是为了一项鲜会用到的知识付出大量的时间,真的值得么?
英文、诗词,拥有这些知识固然能够丰富内涵,让人艳羡,但是对于忙碌的职场狗来说,在一项短期内看不见成效的事项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坚持下来的可能性非常低,低到不如就不要开始。
更关键的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我认为,纯知识储备的价值并不大,真正决定人和人差距的,是运用知识的能力。
2.
本周我看了《大数据》,其实也在讲这个观点。这本2012年由牛津大学教授和《经济学人》杂志编辑共同写作的书,现在看来仍不过时。书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巨量资料掀起生活、工作和思考方式的全面革新”,未来的社会将会完全被大数据改变。
书一开篇就以海量数据库Google为例,讲述Google通过分析搜索关键词,甚至能比美国疾病管制局更早得预测出即将爆发的流感,而且Google能精确地知道流感将会爆发在哪些州。类似的案例很多,比如飞机晚点预测、车辆故障预测、基因测序,大数据让人类的智能生活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而这种台阶的跨越,来自于大数据的一个非常关键的能力——颠覆传统因果联系,可以将毫无关联的现象联系起来,发现更深刻的逻辑。
今年情人节前,Facebook出了一份「分手大数据」,其中指出:
“刚经历了失恋的人们在社交网络上更活跃。分手一族将Facebook感情状态从“恋爱中(In a Relationship)”恢复到“单身(Single)”,并且在宣布恢复单身的前后两周,接受一个或以上活动邀请的几率比宣布前后60天要高出40%。
研究还发现,人们在宣布分手后的一个月,旅行消费上升了25%。”
根据这个预测,商家完全可以锁定刚分手的用户,将旅游广告推送到他们的页面,转化率一定会相当高。分手和旅游,在过去看来是两个截然不相关的两件事,而现在基于大数据分析,却可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售额,而这只是数据颠覆商业模式的一个案例。
书中预测,未来社会,不仅重复性劳动能够由机器取代,许多现在依靠人脑判断的事务也将由电脑取代,比如医生会根据你的病史在疾病发作前就给予医疗建议,罪犯在犯罪前就能被逮出来。
3.
相比于手机、电脑这些硬件的普及,普通人对于大数据的蔓延其实并不太在意。其实,千禧年之后我们已经完全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书中提到:2000年全球只有1/4的资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而到2013年这个比例已经达到98%。当存储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之后,对使用知识、数据的能力自然也有了截然不同的要求,所以这本书会说,大数据思维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而对于我们个人来说,运用知识和数据的能力也能产生巨大的价值。不信翻一翻你的订阅号,其中很多我们熟悉的大号并不是专业人士开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依赖超强的搜索能力和背后的思维能力。
比如说,时尚类大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基本每条阅读都过10万+,但黎贝卡本人原来是记者,并没有任何时尚相关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因为自己热爱买买买就开了这个号。而她的推送中用了大量的国外明星、超模、时尚博主的照片,基于这些资料写出了一条条让普通人趋之若鹜的时尚指南,成为中国新一代的时尚大V,跟故宫联名出设计作品、被宇宙一线大牌邀请看秀,可以说是超级成功的跨界。
再比如罗辑思维,有媒体评价其创始人罗振宇“靠两片嘴皮子说出十几亿估值的帝国”,他自己并不写书,通过为大家选书、读书、输送观点成为了超级IP。仅仅靠卖书这一项,罗辑思维就已经赚得满盆钵。有人说虽然知道在逻辑思维买书会贵一点但还是愿意掏钱,因为这些书都罗胖筛选的,有品质保障且节约时间,他们并不介意为此多花几块钱。
其实不仅仅是内容营销的公众号,靠翻译外国新闻起家的36Kr、靠新闻+算法成功的今日头条,都是因为大数据思维脱颖而出。
再看看我们的生活,靠Fitbit 24小时监测身体数据、为称霸朋友圈步数多走几步、以百度地图避免堵车……可以说,一系列基于数据的app正全方位地改变甚至指导着我们的生活。
当然,我绝对不是说知识不重要。就像武亦姝之所以能够记下这么多诗词,背后有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诗词的深刻理解为支撑。而这是那些完成任务式地背诗词缺少的,二者产生的价值也不可同日而语。
而对于你我来说,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思维绝对是标配,而且它也并没有听起来那么玄妙。下一次,当你想尝试什么新的工作,或者培养一个新的爱好时,跳出思维的框框,不要说我没学过,因为通过搜索和思考,你可以让全球的数据资料为你服务。这么想想我们每个人都是千亿富翁呢,拥有千亿资料的富翁。
此文也发在个人微信号:土拨鼠笔记 ,一个 怀孕育儿 | 读书 | 生活 的公众号。
知识不是核心竞争力,那什么才是?
《Big Data》热门书评
-
故作惊人语的《大数据时代》
681有用 43无用 阿九 2013-08-01
花了三天的零碎时间大致看完了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思维的大变革》。我看推荐说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一本大数据专著”。目前公司在搞Hadoop、大数据应用,外面各类零碎的资料也非常多,那么想我应该去看一下这“最好”的专著吧。买回来看完的感觉是平平而已。个人看法,在五分制下,大概也就是最多打...
-
未知的information,已知的technology-写给未来的思维范式
132有用 4无用 Miss power 2013-02-11
两年前,还是社会学专业的我最喜欢翘的课叫做”社会统计学”,与其听着传统死板的抽样调查与回归分析,我更喜欢和一个做数据挖掘的数学系同学四处溜达。“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什么?”她跟我举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沃尔玛通过对超市里人们购买行为的大量数据分析,发现男人们来买啤酒的时候,通常也会买...
-
大数据时代的金融投资
104有用 7无用 eric 2013-02-13
大数据时代的金融投资思维金融数量化投资由于其巨大收益,是大数据最早应用的领域,而其也符合大数据最重要的三大思维变革:1) 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数据。 根据作者的定义, 大数据是指不用随机分析,而采用所有数据的方法。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当前的技术能力让人类可以处理海量的数据, 二是随机样本无法获取某些...
-
一个理工狗眼中的大数据
71有用 3无用 丧心病狂刘老湿 2014-05-10
作为一个学计算机出身的理工狗,我一直忍到自己写完论文才回过头来看这本书。此时距这书出版,已经一年有余,大数据的概念已经甚嚣尘上,无人不知了。 维克托和肯尼思在...
-
你已经体验到的大数据时代
69有用 7无用 星腾 2012-12-19
你认为什么是大数据?如果没有仔细关注过这个领域,也许这是一个很难让人轻松回答的问题,而自己之前也没有那么清晰。但对于数据的直觉和一直以来的理解,告诉自己,如果你能掌握更多的数据,其中会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数据在不断产生,而自己也在追踪着数据,习惯性地使用Manictime来记录...
书名: Big Data
作者:
出版社: Eamon Dolan/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副标题: A Revolution That Will Transform How We Live, Work, and Think
出版年: 2013-3-5
页数: 256
定价: USD 27.00
装帧: Hardcover
ISBN: 978054400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