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规模的住房建设过程中,居所的现代格局影响了每个人对“家”的新认识,对私有形态的奢望蛰伏多年,一旦迸发,势不可挡。置家热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席卷众生,好比英国波普艺术家汉普尔顿的那个著名命题:“是什么使我们的家庭如此美丽,如此与众不同?”
人在本质上就是居住者,因为居住而存在。居住以广义的生活空间,使人知道自己的存在方位,安身立命,投入社会。社会乃“外”,家为“内”,虽然话是这么说,但中国人崇尚“内”“外”兼修,治家有如治天下,需要天理人伦的秩序,反之亦然。以社会基本单元的角度,家之“内”其实从来没有脱离社会之“外”的浸染,时代变迁也造成“家”的不同内涵。“艺术与生活”系列丛书中的《家的梦境》,以今天的居所现实为剖析对象,分析社会符号的投影如何推窗入门,声同形随。
由“外”而“内”,“家”是现实主义的变体。但作为个体的“家”,它的魅力取决于由“内”而“外”的过程,此刻,“内”所代表主人的性格和修养显现于“外”在之“家”, “家”则变成了浪漫主义的梦境。“家”就是这样奇妙的中界,里应外合。18 世纪建筑师热尔曼•博夫兰德曾断言个人品位在家居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物主的社会地位和志向很容易从中得到辨别。也就是说,家是一个最不可能撒谎的地方,它是格调的营造,心境的透明糖纸,一览而无余。明代文人早就深谙此道,他们对家居的俗雅的观点相当具体,文震亨“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至于萧疏雅洁又本生”就是说法之一。虽然年代不同,文化有异,但大卫•季德的桃源洞,杜克夫人的香格里拉,刘丹先生的居所,以及翦淞阁主人的生活空间,正是家居美学事迹的各自表述,同工异曲,令人回味。
如何活得比生命更漫长,是人与生俱来的情意结。正是因为对短暂的预知,才激发了人们对无尽的贪想。就这点来说,虽然家居是空间的梦境,但它悄然砌进时间的砖块。美国人约翰•亚当斯在 1778 年造访巴黎的旅行日记中写道:“我快被比比皆是的凝视烦死了,那些毫无意义的财富挥霍和富丽堂皇”。凝视即是让时间停滞,面对家里摆放的美器天物,尤其那些年代久远的古物,很容易让人添上不少“今夕是何年”的恍惚。结果呢,人在家里的停留时间似乎更长了,心思也更远了。即便如此,一个再怎么美轮美奂的“家”, 也难逃“物是人非”的宿命,不过,人终究能够找出各种抗辩的办法。
从昙花一现到生生不息,“家”流传延伸,而成“家族”的线索,授人慰藉,魂飞梦牵。一代代主人在物质上编织“空间”和“时间”的经纬,其实是为了获得精神上追忆或遥想的权利。追忆遥想只是愿望,命运的叙述则是另外一道难题,单调、重复、变异、貌合神离,也许才是其中最真实、最严酷的部分。花开有时,落叶无声,我们何尝不是家内家外的一个过客?
内应外合的家
《家的梦境》热门书评
-
内应外合的家
2有用 0无用 蜜蜂书店 2009-02-12
在中国大规模的住房建设过程中,居所的现代格局影响了每个人对“家”的新认识,对私有形态的奢望蛰伏多年,一旦迸发,势不可挡。置家热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席卷众生,好比英国波普艺术家汉普尔顿的那个著名命题:“是什么使我们的家庭如此美丽,如此与众不同?”人在本质上就是居住者,因为居住而存在。居住以广义的生活空...
-
如此混搭的一本书
1有用 0无用 老羊 2010-04-08
不清晰的记得周星驰在一部电影里有段台词大约是:“你的发型完全不配你的脸,你的脸又完全不配你的身材,你真是失败。”我想对《家的梦境》这本书说:书皮封面和里面的插图完全不配文字,文字内容又完全不配书名,这本书真是失败。 &...
-
满足
1有用 0无用 cao 2010-04-14
即使现在房价再高,但人们还是在搏命为了几平米奋斗,中国人自古求一居的传统可谓传承得很好。看完整本书,觉得华丽过剩,实用不足,大概是这本书要来突出“梦境”的原因吧。不过人人都追求锦衣华居,越是不可得才会越是崇拜。这个毛病也不是一两日了。其实说起来,我对家的需求度并没有那么高,仅仅能有一处可辗转侧卧的空...
-
【一些摘录】
0有用 0无用 董泽宇 2011-09-08
【乾隆】两广进贡的象牙席,福建进贡的台湾竹凉席。《黄帝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病之起。乾隆,早上六七点之间吃早饭,下午两点前后晚饭,睡前吃点心,然后就点睡觉,睡前会喝点酒。很少有人知道,乾隆皇帝曾经戒过烟。烟草在明末时从吕...
-
我家的梦境
0有用 0无用 ♫. 妮妮 2010-04-14
粗略翻了翻这本书,不太符合我的胃口。太过正派,太过一板一眼。但是通过次书,我还是畅想了一番我家的梦境!院子的围墙由红色砖块和铁栅栏组成。栅栏上攀爬着大红色的蔷薇。院子里种满了各种植物。有夏天开的栀子花,秋天开的桂花。还有一些叫得上或者叫不上名字的小植物。铛铛铛~进入一楼。首先看到是客厅。客厅里有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