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时,每周日同几个同学骑车到一位老师家读书,读的是《礼记》和《仪礼》,可惜都没读完。我读书向来不识大体,一枝邪斜,贪玩好奇,泥于小道。比如读礼,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器物。每次读书会都在一些器物上停留许久,大家一开始还围绕经注讨论,很快旁涉开去,再后来说的便全是当下周遭之物了。从上古穿越来,不过眨眼间,毕业只半年,却觉得已经很多年没碰过礼书了。今天拿到这本《明式家具之前》,开篇就谈两周家具,清通简要的文字说明,对照着文物图片,当时“异义相与析”后仍嫌灰黯的印象渐渐鲜明。
读礼易倦,那些似乎只存在于文献中礼制与器物,毕竟距现实人生太远,有时我会想,这么东西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就算能把它们的形制、功能、用法都研究清楚,于自己又有何益?虽然遥想古物颇足悦心,但古人使用这些复杂的器物,并非演出道具而是生活;我们已无从感触其间的庄重与贞亲,所幸仍会被感动。
去上博看青铜器,那些永远记不住名字的品种繁多的酒器,总会混淆的云纹雷纹龙纹鸟纹兽面纹,很容易就被打动,远古的先人对生活深怀敬意,“对用礼规范着的政治秩序和礼仪构筑起来的生活秩序的认同”。如果真有和谐这回事,我更相信存在于他们心里。记得有一次在张文江老师家听课,老师说了一句,“我们现在坐得比古人要高”,我一下子理解了古人仿佛天然的谦卑与恭顺。
读古书每觉更与古人亲,觉得安稳,也易读得人老,读礼书尤甚,常产生一种亘古如一的错觉——真是错觉么。
“初制时的礼,意在使人的生存本能与正常的生活秩序和谐交融,且把原属政治层面的等级制度生活化、艺术化,因而维护了一个很长时间的社会稳定。”古人安然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投入其中,从精神到物质,由生入死,都围绕着这些繁冗的礼制,但又不同于佛教徒的朝圣,未有彼岸,此处即是。我原以为这只是对特定社会秩序的服膺,后来才理解到生活本身亦需要秩序。我一直偏爱魏晋人的恣意放诞,很晚感受到缺乏仪式的不适,始知穷途而哭死便埋我背后丧失坐标的彷徨与悲恸,稍微理解孔子的不欲去告朔之饩羊。“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果真?
扬之水说自己热心“名物”之学,“即兴趣特别在于一事一物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我也爱这样的学问,喜其未必不关乎已身,知晓一事一物其来有自,未必逊于识其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它们一直在,是我们丢了初心。
看完一篇就荡开写到这会儿,窗外雨正下得紧,明天会有大雪。记得有一晚从老师家读完书骑车回学校,路上忽然下起雪来,我仰头看雪从虚空中纷纷扬扬落坠,感到雪化在脸上,觉得世界分外可亲,那些以为渺远的东西,原来一直在身上。
人之初
对“人之初”的回应
《明式家具之前》热门书评
-
认真对待名字
128有用 14无用 malingcat 2011-02-25
某豆友发广播说:“前天在上博看青铜器,见到一个罍,就哭了。见到一个觥,又哭了。我太tm浪漫了!”这种无以名状的心情,我在上博看青铜器时一样有过,只不过,我不觉得自己浪漫,我觉得古人浪漫——他们是如此一丝不苟地对待“吃饭喝酒”这件事啊!在青铜器里,属于酒...
-
人之初
19有用 6无用 icancu 2011-01-28
读大学时,每周日同几个同学骑车到一位老师家读书,读的是《礼记》和《仪礼》,可惜都没读完。我读书向来不识大体,一枝邪斜,贪玩好奇,泥于小道。比如读礼,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器物。每次读书会都在一些器物上停留许久,大家一开始还围绕经注讨论,很快旁涉开去,再后来说的便全是当下周遭之物了。从上古穿越来,不过眨眼间...
-
名物
4有用 0无用 杨葵 2011-12-30
喜欢小开本的书。精到有趣的内容,不要太厚,随时随地拿着舒心,看着愉悦。是性格使然,喜欢小、精、尖,对高屋建瓴的宏篇大论有抵触。自省一下,也是喜欢小情小调,不求甚解的弱点证明。这类书,早年有孙犁先生的诸种文集,近年有上海书店的“海上文库”。喜欢扬之水的书,从《 诗经名物新证 》、《 古诗文名物新证 》...
-
两周家具是以温和的态度演自绎然,看取人生
0有用 0无用 艺术世界 2011-04-01
(芯莹|文)两周家具是中国家具发展史中的第一个高峰,虽然一些图案的寓意我们尚不能准确把握, 却总可以感到它是以温和的态度演自绎然,看取人生,其中充溢着生命的喜悦, 而与人的生活特存一种亲昵的沟通。书中对文房清玩细致的描述里,蕴涵着一个长时段的物质文化变局对生活体验和审美趋向带来的微妙而深远的影响。这...
-
“见闻”而不是“见识”——关于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屏风发微一章
0有用 0无用 [已注销] 2012-08-18
此章节共分为三个小章节,第一节讲屏风的来历;第二节主要讲漆画屏风的故事内容(列女图的内容),顺带略讲屏风的绘画风格;第三节讲司马金龙家族的历史背景——还是沿用了扬老师过去擅长的考证方法。但是除去第二节内容,第一节和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