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创业时代,有太多的人做梦都想辞职创业,不为老板而为自己打工,这是好事。但竞争的残酷超出了你的想象,胜利不会因为谁更努力而倾向谁。所以,你在创业之前,必须要了解创业的规则。
互联网餐饮品牌火了,你也想做餐饮。
朋友开了家VR体验店,狠狠的赚了一笔,你也想尝试。
朋友圈的人大都沦陷为微商、代购,于是你也想搭上这趟末班车。
是的,关于这些创业项目,你的很多猜想都是正确的。但是,你不得不承认,你并不会系统地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是否可行!
准确的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是否适合你,是所有创业者的必修课。除非你有钱任性不在乎,否则你会交很多学费。
那么,如何系统的判断一个创业项目是否适合你呢?
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专利技术”Technology:你/团队能否做出好产品吗;
第二“占领小市场”Marketing:如何把产品卖出去;
第三“发展潜能”Potential:这个行业到底有没有发展潜能;
大部分成功的公司都有意、无意的遵从了这些规则。
(为了便于记忆,我将它简称TMP。.tmp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临时文件,正好暗示我们在遇到创业项目时,大脑快速思考、筛选产生的临时文件)
现实的情况是:大部分人直接忽略掉对未来的规划(P),盲目地认为一步步做起来就会有市场(M),自以为是的感觉自己拥有技术(T),最后因为什么都没有而走向了失败。
1、Technology——“专利技术”
试想一下,可口可乐的配方如果路人皆知,它如何在市面上立足?街边的面馆,有秘制的红油辣椒。菜市场门口的卤肉摊,是秘制卤水。更何况企业?企业如果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会造成什么局面?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问题,以至于很多创业者在这里栽跟头。他们盲目、自大。而你必须要在这一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你没有行业的经验技术,就不要去创业。
专利技术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你掌握的核心技术
自己本来就会或者自己去学,或者花钱买。
史玉柱的创业起步产品——“M-6401桌面排版系统”,就是自己懂技术,利用空余时间自己研发的软件,开始创业。
而“西少爷”、“伏牛堂”这种餐饮品牌,原本可以花钱请厨师,但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他们都是创始人花大半年时间去学的技术,学成归来开始了创业。
如果你不懂技术,也没时间学,那怎么办呢?那就像“雕爷牛腩”一样花500万去买配方。没有钱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有,那说明钱没有给够。
另一种是由你的“团队”掌握的核心技术
雷军在互联网行业那么多人脉资源,小米刚建立时,建立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
组建团队是非常困难的,普通人根本做不到。只要你能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你就具备了团队管理能力:
如何让比你牛X的人不在乎短期的收益死心塌地的跟你一起打拼?
如果核心团队一散,企业离倒闭也就不远了。是的,你可以重新招人打磨团队,但费时费心费力,而且企业将长期处于团队建设。而没有成熟的团队,企业还怎么发展?
创业团队另外需要额外注意三点:
1.合伙人/员工如果是兼职,会让团队产生分歧;
2.每个人员只专注于一件事;
3.股票才能让团队全力以赴,高薪只能让团队过得舒适而懒于拼搏;
如果你不能闯过“专利技术”这关,短期看好像问题不大,但长远来看,成功的概率都非常低,就像买彩票中500万的概率一样。
2、Marketing——“占领特定小市场”
在你掌握了“专利技术”以后,你也就拥有了一个好的产品。那么下一步即是如何将产品卖出去。而创业项目能够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都是以占领一个特定的小市场开始的,然后下一步再扩大规模,蚕食更大的市场。如果找不准“小市场”,就很难生存下来。举个栗子:
初出茅庐的史玉柱,凭借自己研发的软件(专利技术),在哪里找到市场突破口呢?1989年,他在《计算机世界》报上做广告,两三个月的时间做到了100万的销售额。而《计算机世界》面对的人群,就是这个特定的小市场。
而彼得·蒂尔的PayPal创业之初同样是先找到了一个“小市场”!他们最终把目光锁定在eBay的拍卖交易上。在1999年末,仅仅专注的努力了3个月,PayPal就已经被其中25%的卖家所用。与其想引起百万人的注意,不如赢得数千个确实需要产品的人,这显然要容易的多。
不同的产品,选择的销售方法也不一样,只有选择正确的销售方法,你才能有效的占领市场。你想想:你常常接到推销电话,但为什么你从没接到来自宝洁公司的“骚扰电话”,那是宝洁公司的产品特性决定了它的销售方法。所以,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销售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销售方法分为4种:
病毒式营销:
如果产品的核心功能可以鼓励用户邀请其他朋友成为用户,这个产品才能进行病毒营销,比如Facebook、优步等;
市场营销和广告:
有广泛吸引力却缺少病毒式推广方法的低价产品极为有效,比如宝洁公司的“海飞丝”“飘柔”等
复杂销售:
通常需要数月才能与客户建立恰当的关系,用一两年才能达成的,每个细节都需要密切关注交易。比如大型政府项目
人员销售:
交易金额几千几万至几十万不等,需要销售人员向客户推销。比如:许多B2B的公司等
根据产品的特性,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产品的销售方式,才能更加有效。
3、Potential——“发展潜能”(规模经济)
大部分人觉得,有了产品,有了有效的销售方式,就可以开始创业了。但为什么还要加上“发展潜能”呢?这是因为,当解决了企业的生存问题,那企业下一步一定是扩张,这样才能有更大的利润。但是如果你选择的行业很快摸到天花板,而你没有计划应对,那创业不是一场空吗?
比如餐饮和软件开发,做餐饮你只能拥有一定数量的顾客,当然,你可以雇更多的厨师,更多的人员,开更多的分店,但利润是有限的,你永远不可能像软件那样,为上百万的顾客提供产品,并获得巨大的利润。并且软件开发不需要重复投入,边际成本低。餐饮则有固定的成本投入。
所以,如果项目不具备规模经济效应,就要在创业初期就思考企业未来的出路,未来如何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开头的创业项目:
互联网餐饮品牌火了,你不能做,第一因为你根本不懂技术(T)。要么你花钱加盟学技术学配方,要么去新东方拜师学艺。第二餐饮应该采用市场营销(M)的销售方法,那么你擅长市场营销吗?你能找到擅长的人吗?第三,餐饮不具备规模经济效应,你必须要制定出一个未来扩大利润的计划(P),否则,天花板触手可及。
朋友开了家VR体验店,你不能开,因为等你开起来,想体验的消费者都体验过了,再次消费的市场(M)不一定有想象的那么大,并且大众消费市场,你如何做好市场营销,并且体验店未来如何发展(P)?
结语:
当你明白了TMP这个基本原则,现在你也可以用它来系统的判断你现在和未来会遇到的所有创业项目了。熟练使用几次之后,相信你能在大脑中快速的思考、筛选出真正适合你着手的创业项目。
除非你想创业失败,否则你必须要了解这三条军规!读《从0到1》有感
《从0到1》热门书评
-
《Zero to One》的一些读书笔记
465有用 2无用 DATou 2014-10-25
2014年10月25日读完第二遍。以下为各章的笔记。 第一章《The Challenge of the Future》:全球化是横向的扩张,只能复制以前就有的成功,而科技创新是纵向的扩张,是创造以前不存在的东西。没有科技创新,只有全球化,这个世界只能玩完。这是为什么要科技创新的原因。 ...
-
从0到1看竞争:同时也说说滴滴打车和快的联合
278有用 23无用 小崔 2015-02-14
快滴合并突如其来却又并不出乎意外。恰好最近读过彼得·蒂尔的书《从0到1》(中信出版社),所以写一点小片段,既算评论这个事件,又算书评。彼得·蒂尔,美国支付paypal的创始人,他被称为投资界的思想家,硅谷的天使。他创办的paypal卖了15亿美元,之后搞了创始人基金,投资了linkedin,spac...
-
从0到1
132有用 26无用 水之痕迹 2015-03-09
书还没看完,倒是把豆瓣的评论翻了一遍,整理思路如下: 我们常常为了打败对手,将所有精力放在了竞争上,上学时候为了学分,工作时候为了升职,而充分的竞争并不能产生超额的收益,如果你无法迅...
-
读书想明白的一些道理
125有用 23无用 张磊 2015-02-23
此书章节短,文笔好,阅读轻松。先来看第一个有意思的点:作者:当我面试应聘者时,都会问一个问题: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呢?从小处看,未来只是还没有到来的时刻,但真正使未来如此独特的,并非未来还没有发生,而是未来的世界会与此刻不同。如果我们的社会在之后100年都没有发生...
-
创新是打破?是突破?还是???--关于创业那些事儿
44有用 3无用 纪汐 2015-03-30
----读《从0到1》 文/纪汐托夫勒说过:“多数人在想到未来时,总觉得他们所熟知的世界将永远延续下去;他们难以想象自己去过一种真正不同的生活;更别说接受另一个崭新的文明,我们是旧文明的最后一代,新文明的第一代。《从0到1》该本书问世于2014年9月16日当时是英文版的,由于英文版一面市,就立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