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经济学》成功了,全球卖出4百万册,还拍了同名纪录片。
原班人马以极快的速度(2年)打造出续集《超级魔鬼经济学》也是顺其自然的,毕竟主创者是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为经济利益做出什么事情,都不奇怪——这也是这本书的主题。
和前一本的区别是,《魔鬼经济学》总结了经济学家莱维特多年来的研究,由记者都伯纳主笔写成简单易懂的形式。无论行文基调多么轻松愉快,研究的主题绝对严肃认真。那是莱维特有生之年所有智慧的结晶。
到了《超魔》,莱维特自己的研究用光了,下面的问题是如何在全世界从大到小、无所不包的经济学研究中挑选出好玩的,拼凑出另一本书。在这个问题上,我愿意相信记者都伯纳主导着大方向,整本书是报纸“科技惊奇”版再现,选题无不耸动低俗。
举例来说,本书第一个故事,作者想说明“看似很好的计划不一定得到预期效果”这个道理,选择的主角是印度。这个道理真的不难说明,在中国抓个10岁小孩也能谈谈恒河浮尸、航母计划、全民上网之类的问题。你觉得我拿这说事已经很不厚道了吧?可是这本书选了这个例子:为了控制人口预防艾滋,国际卫生组织在印度发放了大量安全套,可是收效甚微。
为什么呢?为什么呢?象牙塔中的教授们疑惑了。
经过两年精密研究,原因是这样的:60% of Indian man have penises TOO SMALL for the condoms offered by WHO…
喂,两个作者,三哥是把你们怎么了,用不用这么损啊?
更损的是,第一章所讲的研究是一个印度经济学家,在芝加哥亲力亲为做的特殊服务行业调查。前言里毫无预兆地抛出惊爆内容,和后文哪里都不呼应,就是和这个印度学者呼应,到底是针对他啊还是针对他啊?
对了,作者之一莱维特,和上文中的印度学者,都是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到底是报仇还是耍他就不知道了。
以上仅是一例,这种不搭前后文,仅以选材耸动为追求的段落,书里还不少。在这种强烈的刺激下,描述统计研究的部分显得平淡无味。总的来说,个人觉得不如第一本。
《超魔》的中心思想和《魔鬼》一样,都是谈诱因产生的意外结果。即,如果任何一个计划有可能产生任何利益,就会有人被这个利益引诱,而产生计划者最初没有料到的结果。
第一章:街头流莺和商场圣诞老人的共同点
在美国,平均每100个妇女就有一个性工作者;旺季每50个妇女中就有一个。但是她们的收入普遍不高,特别是和十几年前相比。
和圣诞老人的共同点:都是季节性高收入工作。
为什么男女同工不同酬:男人更爱钱,女人更爱小孩(女人愿意为生孩子放弃经济利益)。
好教师都到哪去了?妇女解放以前,再聪明的妇女也只能选择教师、秘书一类工作。现在,最聪明的女性和最聪明的男性一样,去当医生律师科学家,导致教师的平均智力比以前低。
第二章:为什么恐怖分子应该买保险
用银行记录找到恐怖分子:恐怖分子一般不买人寿保险,因为保险不包括自杀死亡。他们开现金账户,第一次储蓄也有好几千,他们经常换地址,他们没有正常转账项目如房租、汽车保险等。恐怖分子开支票和提现金的次数极多,周五晚上不会提现金去娱乐。
癌症患者增多的原因:心脏病治愈率提高,大多数人可以等到癌症夺去他们的生命。
第三章:冷漠和理他主义
ACLU: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旨在减少监狱人数的组织。ACLU每赢一场官司,在三年内当地的暴力犯罪升高10%,损毁物品犯罪升高5%。
最常去养老院看望父母的人:有可能得到遗产,并有兄弟姐妹作为竞争对手的人。
接下来是冗长的博弈论研究。人类既不如我们想像的冷漠,也不如我们想像的乐于助人。人就是人。
第四章:简单方法解决大问题
产褥热造成的高死亡率被“消毒”这个简单的动作解决(当时没有发现细菌)。
残疾人工作平等条例造成雇主不敢雇佣残疾人。
野生动物保护法使大量拥有土地的人宁愿砍伐森林,让野生动物无法在其中生存。
旨在减少浪费的“垃圾税”造成垃圾污染,人们焚烧垃圾、用马桶冲、把垃圾丢进森林,造成了环境污染,烧伤事故,以及鼠灾。
鲸鱼曾经是油脂最大的来源,在鲸鱼数量急剧减少时,人们曾经一度恐慌。同时,在19世纪,马的粪便和死马充满各大城市,成为大问题。这两个恐慌,同时被石油和汽车解决。
结论:天不会塌下来的……
第五章:全球冷化
在出版的2007年,全球暖化还是个事,现在我都懒得说了。
最大的震撼是作者和三哥有仇
《超爆魔鬼经济学》热门书评
-
解决全球变暖的简单方案
25有用 1无用 同人于野 2009-12-18
“一些专家认为人类正处在一个新的,恶化了的全球气候模式的边缘,而且没有准备好怎么应对… 气候变化是对全世界人的威胁”。– 《纽约时报》“气候变化将强迫调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活动… 气候学家对政治家们是否有能力应对气候变化,哪怕仅仅是减轻其影响,持悲观的态度。” — 《新闻周刊》你一定误会了。以上...
-
为什么这本书叫《魔鬼》?因为它告诉我们人类并不高贵
16有用 2无用 安非 2010-11-08
人类是一个自负的物种,他们中的医生不爱在进行手术前洗手(注意,这是在巴斯德业已发现病菌是感染的元凶之后)、他们认为安全带使用起来十分麻烦(而且这还是在无礼地质疑司机的技术)、他们还觉得自己一定能够打败庄家...
-
书托太多
14有用 9无用 myidear 2010-04-19
列维特还是不错的经济学家,但这书后面的评论都是出版社的托写的,干巴巴,没水平,要买前还是去翻一翻,以免被忽悠了。...
-
本书,强烈推荐!
11有用 1无用 想想 2010-04-09
统计学应用之广,实用性之强不可否认,但不知从何时开始,统计学却演变成了造假的工具,混淆视听,害人不浅。本书的作者天生就是统计学的高手,运用统计学的和经济分析的方法为我们揭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告诉每一位读者现实背后的真实原因!我们应该庆幸,作者没有凭借他的才能玩弄我们,但就这一点已是难能可贵。本书,强...
-
超级
9有用 0无用 贝小戎 2009-10-27
据说,(前)财经执行主编王烁说,说明可以翻译成超级雷人经济学,上一本的简体版叫魔鬼经济学我目前只是看了FT,卫报,电讯报,泰晤士报的书评和官网上每一章的开头新书有一个很长的副标题:“全球变冷、爱国妓女和为何自杀式炸弹袭击者应该购买人身保险。”在讨论全球变暖的一章中,作者纵览了各种给地球降温的方案而不...
书名: 超爆魔鬼经济学
作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SuperFreakonomics: Global Cooling, Patriotic Prostitutes, and Why Suicide Bombers Should Buy Life Insurance
译者: 曾贤明 | [美] 史蒂芬·都伯纳
出版年: 2010-4
页数: 308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人人经济学
ISBN: 978750861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