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经济学> 城市经济> 城市的世界

城市的世界

对“城市的世界”的回应

短章 2010-08-16 23:23:17

我明白了,雅各布斯的学说确实依然存在不少漏洞,怪不得她会那么不见容于芒福德,谢谢您的提醒:)

wangbing 2010-08-04 21:15:22

或许是我用词上的不当,对立指的是二元性区分的含义。如“对与错”。
至于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在使用不同含义下的“城市概念”,雅各布斯所反对的“农村先于城市”这个观点中的城市概念(或其具体内容)是有经济学的城市含义规定的,而其内涵最标准(或正统)的说法可以见之于韦伯(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科学家),而雅各布斯所使用的城市概念完全不同于“农村先于城市”这个观点中的城市概念。即雅各布斯所认为的许多古代城市并不会被持有“农村先于城市”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是城市,而是会被看做大型聚落(既非城市也非乡村)。
问题就这么简单。


就如你所写到的“一直以来居于主导地位的农业发展在先理论认为,首先发展的是农村,然后才是城市。狩猎——定居的原始部落——稳定的村庄——劳动分工的复杂社会组织(城市),是这一学说的主要逻辑。”,
如果你把介于定居的原始部落和劳动分工的复杂社会组织的“稳定的村庄”归为乡村的一部分,那么“农村先于城市”的命题就成立,但是如果你把她看成城市(或城市的起源),雅各布斯的命题就是成立的。

我还是那句老话,在18世纪工业革命之前,所谓的“城市与乡村”区分并没有获得独立的意义,而是附属于政治等级区分的。因此讨论18世纪之前的城市与乡村的区分如果不考虑相应的政治与社会等级,是不大现实的。
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所反对的正统规划理论,一个根本特征就是继承了古老的政治与社会阶层在城市中对经济问题的优先性(或忽略),简单的按照传统社会分层的模式来规划城市。
但是,我们不能犯相同的错误,他们把另一个时代的观念用来理解我们这个时代。我们也不能用我们时代的观念来理解他们的时代。

短章 2010-08-03 22:41:45

1、“技术进步赖以为生的知识自然不会简简单单的是农耕的结果而必然是人类抽象思维和文化的成就。” 就是说知识来自思维而非实践?那么在原始人从居无定所地狩猎到定居生活的转变来自什么样的思维呢?

2、“在正统经济史中,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是以‘市场经济和自然-庄园经济‘对立为模型建立起来的”。在起源阶段,应该还不存在市场经济和庄园经济的对立吧?考察城市和乡村谁先出现的问题,并不是考察它们是如何对立的问题,对吗?

3、问题的关键还是:什么是城市?为了使问题清晰,我认为借鉴城市地理学的划分标准是适宜的:人口不低于2000且非农人口在50%以上即可,无论古今中外。韦伯的观点是什么并不重要,那是他自己的事。

wangbing 2010-08-03 21:55:51

正是基于现代经济史观的视野中才可能出现“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对立,20世纪之前的许多西方城市研究大师们(如韦伯),并不认为中国古代的各种“城池”是城市,而认为是“类似军营和供电的纯粹消费地”。

wangbing 2010-08-03 21:43:19

在正统经济史中,城市与乡村的对立是以“市场经济和自然-庄园经济”对立为模型建立起来的,是和商业-交换(流通贸易)与自给自足(储备和内部分配)的区分联系在一起的。
至于工业和技术发展在各个地方和经济区域内都存在。

wangbing 2010-08-03 21:37:54

我觉得这个观点并不是那么惊世骇俗。
因为我们必须首先定义什么是城市?
只有在现代经济史观的视野中才可能出现“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对立,(如果不信,可以看看库朗日的《古代城邦》和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古典与古代的论述)。
现代城市源自中世纪自治的公社市镇,而后者与古希腊的城邦是有着密切关系的。而城邦并不以乡村对立,而是其他城邦、王国或蛮族对立。
只有在现代经济与政治分离的视野中,城市的政治属性消失,国家内部的城市乡村对立才可能出现。
只要我们承认经济的发展和技术密切相关,那么各种知识技能的保存发展就和不从事直接劳动的知识人(从古代的巫师到现代的科学家、工程师)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知识人肯定不会生活在狭义的乡村(农耕区域),而是要么生活在大型聚落(我们现代人称为古代城市的地方),要么生活在小型聚落(村庄、集市、城堡、寺院),如果把这两种聚落都称为城市,那么城市先于乡村这个命题自然就成立了。
毕竟人类集合体和聚落先于农耕生活而出现,人类也不仅仅是从农耕中获得了生活的动力,而是从文化中获得的,技术进步赖以为生的知识自然不会简简单单的是农耕的结果而必然是人类抽象思维和文化的成就。

《城市经济》热门书评


书名: 城市经济
作者: [加蓬] 简·雅各布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译者: 项婷婷
出版年: 2007-7
页数: 205
定价: 29.00元
ISBN: 9787508609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