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公司读书笔记:中小企业B2C之路
去年底鉴于买的书很多没看,发愿以后至少要一个月看完一本书。同时为了避免陷入“常立志”的陷阱,先从一本自己最熟悉的领域开始看,培养一下自己饭后读书的习惯。作为发愿的第一本书,写一下读书笔记作为纪念吧。
框架结构
整本书框架结构很简单,分三部分:定义,特征(所谓轻基因),新的趋势,每部分3章。
书的主旨
我倾向用两个字来概括李黎的轻公司:“平台”。通过开放、分享信息来组织资源的横向平台,而不是深入产业链上下游的巨无霸。
我的评价
众多的案例:对我来说这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众多领域的轻公司案例让人大开眼界。
粗糙的细节:这可能是行业局限和不够细致所致。不论是重量40分的钻石理解成评价为40分,还是在纽约上市的新东方变成了在纳斯达克,众多细节处的不够完善不能不说是本书的一大败笔。
简单的理论:整本书的理论在第一部分已经表述完毕,后面都只是前面的简单重复。“资源的反向匹配”这类词在书里重复、重复再重复。
从《轻公司》到中小企业B2C
李黎心目中理想的轻公司是PPG和ITAT,而不是京东(起码不是当时的京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前两者有更大的社会意义:帮大量过剩的中国制造找到市场。这些中国制造,由大量中小企业组成的,严重依赖外贸,而缺乏销售能力。即只能完成“产品制造链”的工作,而无法完成“商品流通链”的工作。而以京东、卓越、当当为代表的渠道式的B2C,无疑承担不了这种责任。即使现在这些渠道式B2C,纷纷开放平台,但其也仍然也只能对品牌商开放,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中国制造显然无能为力。
在PPG和ITAT已死的今天,接过PPG大旗的VANCL无疑是李黎式轻公司的标杆,其对服装业制造过剩的解决之道也显然是传统研究中已经老生常谈的品牌化,加上B2C实现了渠道的快速搭建。但在更广泛的消费品制造产业,仍未找到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公司。
那么,非服装业的消费品制造产业的产能过剩如何解决?
这部分企业我们可以按有无品牌运营能力分成两部分。有品牌运营能力的企业,在目前的情况下无疑有太多的选择。这部分内容可参考『自在由我』的“从B2C到C2B—网络品牌之路”中的内容,已经相当精彩。http://www.paidai.com/displaythread.php?boardid=11&topicid=39965&page=-1#pid_274852。
没有品牌运营能力的企业,也即是大部分的中小企业的现状,对于这部分企业阿里巴巴无疑是互联网领域研究最深的企业。
阿里巴巴之前也一直试图解决中小企业订单难的问题,虽然宣传是B2B,但不可否认相当多的企业制造的产品是面向C端的消费品制造商,只是由于缺乏线下销售的渠道,希望可以通过阿里巴巴实现网上批发。但无疑由之前阿里巴巴固有的B2B印象,转到网上批发市场(1688.com),还需要大量的工作可作。
但今天凌晨发布的“无名良品”给消费品制造业的中小企业打开了一条更为直接的B2C路径,打通了其生产和销售之间的壁垒。但遗憾的是目前网上有关“无名良品”商城的评论,多是从淘宝流量变现的角度来分析,而没有意识到这对众多苦无途径来进行B2C中小企业带来了多大的价值。
相信从无名良品开始,中小企业的B2C之路开始了。前途或许仍有曲折,但光明无疑就在前方。
我拭目以待。
从《轻公司》到中小企业B2C
《轻公司》热门书评
-
观点还可以,调研质量很粗糙——作者编辑应引以为戒
48有用 0无用 joyal 2009-09-13
在甜水园买回来这本《轻公司》。因为欣赏书中的案例和几个主要观点。但是坐下来随便翻了4、5页就发现几处可笑的硬伤:1、p27第三行,原文“钻石首饰的价格是同类商场的50%-60%,一颗评价分值40分的钻石,价格在……”我们知道克拉数(Carat): 钻石的重量以克拉为单位,每克拉分为100分,一克拉等...
-
与《google将带来什么?》的观点惊人相似
33有用 0无用 尚任之 2009-08-12
“为什么让使用者免费,公司反而赚大钱? 为什么拥有人脉,产品,专利不一定成功,开放才是王道? 为什么给顾客控制权比砸大钱行销更管用? 为什么不花钱也能拥有创新的产品?” 《google将带来什么?...
-
何谓“轻公司”?
23有用 14无用 jiaon 2009-09-08
焦建/文 不久前,《南方周末》经济版做了一个有关淘宝上雇人为自己的店子刷好评的报道,算是在一定程度上把这个事情给推而广之了。这个事情的确可怕,相信不少人在“淘宝”的时候,都是看着店家的星级评分来最终下决定购买的。假如有一天,这种原来值得信赖的评价体系被告知能够掺水因此变得不值得信赖——不管这种现象出...
-
《轻公司》读感
12有用 1无用 chuanliang 2009-09-19
花了一天时间快速看完了新出的书《轻公司》。应该说书的立意及视角很不错,值得一读。 书中几个不错的观点: 1、在目前的中国商业环境中,企业或许能通过互联网或者IT...
-
比5星多了50页
10有用 0无用 mytony 2009-12-19
如果没有重复重复再重复的每几页就强调一次“反向匹配”理论,如果语言再轻松流畅些,而不是像一个案例分析教材般干涩生硬,如出大学生之手,如果没有把一段逻辑在书里拆成几部分,在不同的章节抡来撸去故弄玄虚,那如此好的立意题材和翔实生动的第一手案例,会让这本书成为公司运营的一本经典好书,也会给读者呈现更好的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