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懒散惯了。书是愿意看的,但从小到大连周记若不是老师强迫,都是不写的,遑论书评了。最近感觉实在是太懒散了些,就逼着自己写些书评。长的写不了,就先往千八百字上凑。书评难写,经典著作的书评就更难写了。一是被称为“经典”的,无不是被众人检阅过了的。其中高深之处,自不是我这等黄毛小子能指指点点的,境界达不到,修为也不够。二是网上牛人实在太多,好文章超多。就拿这本书来说,豆瓣上的很多书评都是不错的。书中内容该评论的差不多都评论完了,书中没有的,能引申出来的也差不多引申完了。因此就随便写写吧。
这本书据说是“技术分析派”的“圣经”,它也确实当的起这个名号。在我阅读的“技术分析”这些书里,从“块头”、内容等各个方面上来讲,能和它相提并论的我印象中只有杰克·施瓦格的《期货交易技术分析》。罗伯特·爱德华的《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更厚实,但不知是不是针对股市,其中内容稍显浅显。而且几版的中文翻译也都差强人意。史蒂夫·尼森《日本蜡烛图技术》也是经典书,但只专述K线,与此书没有可比性。
我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这个8人宿舍最强的时候,这本书就有三四本(盗版10元一本,便宜),平均两人一本。除了一个对金融投资实在是没啥兴趣的舍友,每人都最起码读过一遍。对于我这些上一个学期课程到最后可能连教材都没翻过的舍友来说,这个比例实在是恐怖。为何如此,还是开头说的“经典”两字所致。上世纪70年代出的书,90年代翻译到中国来。二三十年一代又一代投机人的检验,不看它又看谁呢?大三教我们期货课程的老师,八九十年代就进入期货市场至今。到现在他家的技术分析书籍不过两本:一本是《日本蜡烛图技术》,另一本就是此书。
翻阅此书,你会发现墨菲在书中不断强调技术分析并非万能,这种形态可能失败,那种指标可能失灵。与国内作者比较,这实在是让人感叹。其实如果你读过国外其他投资经典,大体上都是如此。与国内作者在书中动不动就宣扬“每天一个涨停”,“××天××倍”来讲,国外作者更像是在做学术研究,其对市场的态度也更值得我们学习。那天在某博客看一国内作者说某些人只推崇国外的书,却不管三七二十一贬低国内作者的书。怎么说呢,或许国内确实有好书,但太少。相比金钱的损失,这个行业更怕的是时间上的浪费。我们这些后进者,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一本本鉴别。
零零碎碎、东拉西扯写了以上这些东西,就以此勉强做为本书的书评吧。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书评难写
对“《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书评难写”的回应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热门书评
-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导读
139有用 1无用 碧落花飘香 2009-11-05
《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被西方社会誉为技术分析的《圣经》,以它对技术分析学习的价值和推动技术分析发展的成就来看,确实当之无愧!我们当然也要感谢作者,并记住他的名字——约翰·墨菲(John J. Murphy)。我们还要感谢将这本书引入中国大陆地区的译者丁圣元和《金融市场技术分析》(本书的新版)的译者陈鑫...
-
Notes:市场分析的基本功
55有用 14无用 Jack 2012-02-11
真心觉得我应该多花一些时间分析图形,时间太少!只争朝夕。1. 大多数技术工具和系统在本质上都是顺应趋势的,当市场没有趋势时,他们通常表现拙劣,甚至根本不起作用。在横向整理的时期,技术型交易者最容易受挫。2. 趋势在发生重要变异之前,通常需要一段酝酿的时间,这种酝酿时期并不总意味着趋势将要逆转。3. ...
-
经典不决定于内容
52有用 2无用 碧落花飘香 2009-06-01
内容:★★★★★ 翻译:★★★★★ 排印:★★★★☆ 装帧:★★★★☆就像《股票作手回忆录》一样,即使独立写出这本书的书评,也难免会和前人雷同,因为大家都在尽己所能来赞美它,并表达自己对作者最大的谢意。虽然如此,作为一个投身于投机市场的人,即使写不出什么新意来,也不能放弃不写,否则,始终是心里的一个...
-
Notes
39有用 2无用 伊卡洛斯 2011-05-27
技术分析在股市和期货市场应用上的简要比较: 1)标价方式(更复杂) 2)具有一定的有效期限 3)较低的保证金水平(可以使用杠杆效应) 4)时间域大为缩小(每天涨跌幅没有上下限) 5)时机更为紧要 6)广泛商品价格平均指数用得较少 7)广泛性技术信号在期货市场中用得很少 大多数起源...
-
市场永远是正确的
11有用 0无用 夏日飞雪Sara 2010-11-14
经常听到投资者这样抱怨:这市场真变态,涨得好好的,说下来就下来了。这样说估计大半原因是追高被套,或者期价下来后,他砍了仓,可后来价格又上去了。一开始人们也许会埋怨自己运气不好,这样的事情多了,就会归因于市场,归因于操纵市场的所谓大户。出了问题把责任往别人或与自己不相干的事情上推,几乎是人的一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