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欢的老师的课,他是我见到的第二个闪耀着北大精神行走于世的人,于是我很想交一份像样的期末作业给他。这也是我第一次很认真的试图去思考我力不能及的终极问题。我很无力但我很诚恳。
希波克拉底说过:“人类应当懂得,我们的喜怒哀乐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大脑”。
从人类诞生起,出于好奇的本性,这个世界就开始一日比一日缺乏神秘感。比起语言来,是否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而因此进行探索也许才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或者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的重要原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出于对生命或者死者的敬畏,人类对人类自身的好奇心始终被控制在一定的尺度之内,对自身的探索也远远落后于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而随着人类对大脑的认识,生命本身或者灵魂本身也开始逐渐失去其神秘性。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脑研究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理解和治疗各种脑疾病,更主要的是掌握人类灵魂的真正本质。神经生物学家已经无需借助灵魂这个几乎充满宗教意义的概念去解释人类和其它动物的行为。现代社会中许多受过教育的人都相信灵魂仅仅只是一种比喻,我们的大脑不过是无数神经元的集合,我们的精神或者说大脑的行为可以通过神经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的行为加以解释,这也是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中“还原论”的基本研究方法。现在心理学中认知科学领域的大部分研究实际上都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假设,
但是这样的观点很多时候并不能自圆其说,心理学的很多研究结果也不能完全用这样的理论解释。比如一个著名的实验中,用摄影机拍摄下被试一天的活动然后把录像放给被试看,大部分被试都很惊讶自己的行为,因为你很多时候做出的许多动作并没有进入到自己的意识中,尤其是手部动作,我们的手几乎一直在运动,比如挠头,摸脸,拽衣服等等,这些动作大部分都是在无意识的完全没有知觉的状态下发生的。我们的大脑替我们完成了这一切。它无时无刻不在调整内脏的运动,保持平衡,呼吸,和对外界的感知,而这其中大部分都并没有报告给我们知道,因此我们才得以有时间来享受生活。但是作为同样是大脑神经元电活动产生的意识,却像是被大脑隔离开的上司,它并不能直接参与到身体的运作当中,而只能掌握到有限的大脑认为你需要知道和了解的信息。那作为直接管理者的大脑部分和作为上层意识的大脑部分,它们应该拥有相同的神经基础,为什么后者会独立出来成为我们的主观意识呢。
按照现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他们认为作为意识的大脑相当于计算机中的操作系统,这个神经系统可以监视它所控制的神经系统的输入输出,它只需利用神经系统传递给它的结果而无需关注工作细节。这可以很好的解释上述的现象,但是又带来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作为操作系统存在的意识,或者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灵魂,必须有其相关联的神经基础,大脑中专门用来意识的这部分神经结构存在吗?对于这一问题现在有两种可能的理论,一种认为意识可能是某部分大脑区域专门负责的,比如脑科学家一直认为很神秘的丘脑,杏仁核或者海马,但是虽然这些部分都被证明可能和意识有关联,但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们就是专门负责意识的脑区,这些部分也并没有表现出作为如此重要的“灵魂”发源地的区别于其它脑区的在神经基础上明显差异。另一种可能的理论认为负责意识的神经元可能分散在不同的功能区域之中,比如视觉皮层中应该有专门负责觉知的神经元细胞,但是同样也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这些结构的存在。而事实上最初等的生物也具有觉知的本领进而趋利避害,而意识作为从客观世界到主观世界的重大飞跃也不能通过简单的将其分解为觉知而加以解释。婴儿刚出生时并没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而随着它和环境的交互,自我的概念很快就逐渐浮现。就像一片混沌黑暗之中,有人说要有光,于是无尽黑暗之中忽然光火闪亮,那是我们的意识,它有我的概念,和世界区别开来。从客观有形物质中产生了主观意识,和无机物质的组成元素通过排列组合产生了有机生命同样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那么如何理解意识的产生才是一个更为合理的方式,也许我们要首先放弃还原论的禁锢转而寻找一些我们熟知的类似于神经和大脑的例子来理解这一过程。比如蚂蚁。作为单独的个体,蚂蚁本身的脑容量非常小,根据我们现有的理解,它们彼此之间也没有非常复杂的交流方式,因此完全不能推断出它可以有智能行为。但是作为群体的蚂蚁却产生了远远不同于其个体的类似群体思维的结果。它们内部分工井井有条,秩序井然,筑巢、搬运食物等等都体现出了远远高于其脑容量的智能结果。那么人的大脑实际上是由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1000亿的数量相当于整个银河系的恒星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普遍可以理解的数字范围,而如果这么大量的神经元并行工作,产生的结果可能已经远不能仅仅从神经元的层面来理解或者解释了。
不妨再拿我们最为熟知和拿手的物质世界的科学探索史为例,人们曾经一度认为以牛顿三大理学定律为基础的物理学已经几乎解释了这个世界全部的秘密,科学的大厦已经完工。而19世纪末开始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则彻底颠覆了人类的盲目狂妄。爱因斯坦发现时间、空间、物质和能量乃至整个宇宙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一旦割裂它们就会产生严重失真。用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完全无法解释这个宏大的世界,而如果按照还原论的观点将其还原成为分子原子来逐步理解其规律的话,那么我们想要自下而上走到目的地的话既繁重又徒劳。而微观领域的量子世界,我们不仅无法把一个整体确定地分为一些组成部分,更无法把这些组成部分非常确定地组成整体,用我们从世界中得到的知识和经验完全无法想象微观世界的运行法则,就连爱因斯坦对于量子力学至死都将信将疑。比如说,电子既是粒子,同时又是波。它根本不像一颗行星绕太阳运行那样绕原子核飞速转动,在你观察到它之前,根本不可能知道它会在哪儿。
如果借鉴物理学的观点来看,从分子,细胞,神经回路,皮层,到脑和意识,精神实际上可能是生物世界构成中同一个纬度上的不同层次,正如我们熟知的无机物质世界本身的构成方式一样,由基本的原子分子的微观量子世界,到一花一木的客观世界再到星体宇宙的宏观世界,它们遵循着截然不同的规律和法则,但却是同一纬度上的不同构成尺度。我们需要做的是选择在不同尺度中最为适合的研究方法去了解这个尺度的世界。而意识究竟是从哪个尺度开始产生的即其在这一尺度上的各种特性则是心理学可以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已经有许多学者注意到解剖、实验、分析等还原论的方法的局限性,开始尝试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解释精神。诺贝奖获得者、美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斯佩里就已开始尝试用系统方法解释精神。斯佩里认为,“意识是脑过程的突现特征,‘只有在大脑高层次活动中突现出来的某些动力的整体特性才是意识现象’。再比如功能主义心理学家实际上就是跨过神经结构层面和意识从无到有的层面而直接从一个比较宏观的角度研究大脑功能。
计算机模拟就是很好的理解大脑的方式,这也是现在最前沿的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思路。计算机作为接收信息处理信息的系统和我们的大脑具有非常相似之处。人脑也是一种极其复杂的信息处理系统,输入的信息比如各种图像、声音转换成经编码的电信号,输入大脑,之后大脑才能处理这些信息以编码的形式储存信息,之后做出以电信号表达的指令,再经神经系统输出。而我们就可以通过分析电脑进而得到关于大脑工作方式的启发。
但是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是根据现有的技术,只能实现最简单的类似于刺激反应的输入输出模式,却不能够模拟出向大脑这样庞大而精细的神经网络,这需要难以想象的巨大计算量,也许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计算机它可能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只草履虫或者一只低等果蝇的脑,而不能模拟出高级的具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因此我们现在也只能借鉴到这样初级的输入输出和信息加工方式来理解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加工,而尚不能上升到意识层面。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更高运算速度和运算量的计算机的出现,模拟更为高级的人工智能就成为可能,心理学家也可以进一步打开黑箱,解开关于意识产生和主观意志的更多秘密。
但是,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心理学和大脑并没有抹煞现在大部分心理工作者的努力。在我们尚且不能模拟出类似大脑的人工智能时我们该如何研究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实际上意识具有多种形式,作为初始的科学把精力集中在最容易研究的形式比如视觉听觉记忆等等过程,是非常有效而且必要的,这些数据和结论的积累都使得我们在最初探索过程中对我们的大脑的了解更多了一些,也为我们将来能够更好的研究意识提供了最初的数据积累。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要经过这样长期的探索和无数人的努力才能积累起真正有价值的宝贵的进步。而心理学作为一门发展还不到200年的学科,尽管已经站在了数学,物理等等其它古老而成熟的学科的基础上,但是对于人类灵魂或者意识本身的探索来说仍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尽管我们尚未触及到真正关于意识的研究,但是一个年轻的领域中所有的努力和所有的已经得到的结果都是长足的进步。
一个领域的任何研究离不开细节和琐碎的工作,但是也永远不能缺乏宏观的思考,对于心理学也是如此,如果永远不曾有过来自于类似上帝角度的对于灵魂对于意识对于大脑的近乎哲学的思考,我们也许永远也没有办法真正理解这门科学存在的意义和它对人类的价值,也永远无法就人类在这一方面对这个世界的探索做出哪怕一小步的推进。如果一门学科是一列呼啸着开往前方的列车,那么尽管你负责的也许仅仅只是敲煤清炉燃火这样细碎的工作,固然你要用大量的时间把这些工作做好,但是你还是需要不时的抬头看看这辆列车在开往哪里,它是不是在前进是不是开往正确的方向我作的工作为它的前进贡献了什么,甚至我到底在不在这辆列车上。
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实际上应用心理学的领域大多远远没有触及到心理学的核心。充其量只能算作略高于统计学意义的使用了科学方法的经验总结,它固然有其自身的价值,比如其直接的利用价值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但是对于心理学本身或者对于人类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贡献甚微。也许这也是所有应用类科学不可避免的弱点或者换用更易于接受的词叫做特点。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对这个世界和生命了解得越多,我们越会对其心生崇拜和敬畏,在敬畏这一点上来说我们和我们远古的祖先并无任何不同,这个世界和生命本身也确实值得我们如此。而科学是人类对这个世界出于最为可贵的好奇而从事的最有意义的工作。
灵魂究竟是什么
对“灵魂究竟是什么”的回应
《惊人的假说》热门书评
-
灵魂究竟是什么
16有用 9无用 王小西 2008-06-20
我很喜欢的老师的课,他是我见到的第二个闪耀着北大精神行走于世的人,于是我很想交一份像样的期末作业给他。这也是我第一次很认真的试图去思考我力不能及的终极问题。我很无力但我很诚恳。希波克拉底说过:“人类应当懂得,我们的喜怒哀乐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大脑”。从人类诞生起,出于好奇的本性,这个世界就开始一日...
-
一切尽在脑中
7有用 2无用 Starling 2013-12-23
高中时代就读过这本书,近年来才发现二元论思想依然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所以觉得有必要做一番介绍。作者弗朗西斯·克里克,曾经和詹姆斯·沃森共同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掀起一场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革命。获得诺奖后克里克又投入了脑科学的研究,他掀起了另一场革命:一场志在弥合所谓“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
-
意识可以独立于人而存在吗?
3有用 0无用 咩咩牙 2012-01-21
老实说这本书很难读并不是因为书写得不够通俗易懂(确实也不是非常通俗易懂)而是因为神经科学这个学科本身太难了哎当年姬十三怎么念了这个专业据百度显示 神经科学寻求解释神智活动的生物学机制寻求了解在发育过程中装配起来的神经回路如何感受周围世界如何实施行为 又如何从记忆中找回知觉的神经科学在人工智能 神经控...
-
霍普菲尔德神经网络,妙啊
2有用 1无用 凉薯 2009-10-21
整天和计算机打交道的我第一次了解到存储还可以这样进行。记忆和意识不再神秘不可及!看朝闻道时,我也想问一个问题:物质如何能形成意识?虽然现在还没有最终的答案,但我想我不用再用命去换答案了。...
-
札记
2有用 0无用 colin 吕 2013-08-24
跟物理学一样,脑科学既意义重大,又充满哲学意味。为了对这门科学有更多的了解,我就去找了这么一本科普读物。此书的作者是与詹姆斯•沃森合作发现DNA分子结构的克里克博士,这位天才科学家自从完成了DNA研究之后便改行研究脑...
书名: 惊人的假说
作者: [英] 弗朗西斯·克里克
出版社: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作名: The Astonishing Hypothesis : The Scientific Search for the Soul
副标题: 灵魂的科学探索
译者: 汪云九
出版年: 2004-01
页数: 350
定价: 29.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第一推动丛书
ISBN: 97875357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