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构成我们世界的一切: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都始于此。大爆炸之前是虚无,爆炸之后,是宇宙向着最终归宿演变的不可逆过程。
要不,宇宙在漫长的膨胀中消耗了所有能量,坠入永恒的黑暗。熄灭的恒星在引力作用下被黑洞吞食,最终连黑洞也都消亡,宇宙只遗留稀薄的光子,中微子和逐渐减少的电子和正电子,荒凉而又空虚,但面临的仍是永恒的生命,或者说,永恒的死亡。如果说,那时候还有人类,他们有可能会进入“慢道中的生命”,无限长地处于不活动的休眠状态,保持然而却并不啬他们的记忆力,同时几乎一点都不干扰寂静黑暗的垂死宇宙。也许,借助巧妙进化的组织,那时的我们仍然能够进行无限多的思维,感受无限的经验。也许。
要不,宇宙到达膨胀的极限而最终坍缩。宇宙会越来越快地收缩,宇宙背景热辐射温度也会越来越快地上升,宇宙慢慢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熔炉,连原子核也被分裂,所有物质变成了均匀的粒子,黑洞也开始相互合并。最后的时刻,引力把一切物质碾得粉碎,空间和时间也不复存在,只剩下一个时空奇点。大爆炸时从虚无中诞生的宇宙,将于虚无中消失,它曾经灿烂辉煌地存在了无数亿年,而现在甚至连一丝回忆也不会留下。 大危机下的我们,或许必须适应这种“快道中的生命”,在温度不断升级的宇宙发展出超级思维,至少可以在末日到来前做到对生存取得充分的理解,让我们顺乎天命的面对必然死亡的终点。
当然,宇宙的末日并没有那么的可怕,因为,我们也很可能活不到那一天。根据相对论,任何信息或物理影响都不能传播得比光更快。因此,任何以光带向我们逼近的物理影响在到达之前是完全无法预防的。也许,此刻太阳已经爆炸,但我们要到8分半钟后地球末日到来时才会知道。也许,我们所处的真空只是“伪真空”,随时可能发生真空衰变导致泡内一切暴缩成时空奇点。好消息是,也有科学家提出Baby Universe的说法,许多许多年后,人类可能可以创造或者迁移到新的宇宙中去,从而延续宇宙中的生命。
不管怎么样,我们已经跟随着时间之河浩浩荡荡地向宇宙命定的终点奔腾。生命太短,也许我们的一生在宇宙中连一瞬都算不上,但我们的身体承继了宇宙初始爆炸形成的物质,亿万年恒星诞生又死亡留下的灰烬。来自宇宙,归于宇宙,逝者如斯,不分昼夜。
逝者如斯,不分昼夜
《宇宙的最后三分钟》热门书评
-
读《宇宙的最后三分钟》
7有用 0无用 oldj 2009-11-17
已经很久没有哪本书能让我像对《宇宙的最后三分钟》一样在拿到手的第一天就读完了,原因之一是这本书比较薄,另一个原因则是这本书写得非常生动有趣。 对宇宙命运的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认为是一种忋人忧天,但如果我们真的要思考一些最为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最不能回避者之一。宇宙是否有开始与结束...
-
参考笔记
3有用 0无用 小马驹 2013-01-20
书中有很多理论的入门解释和思想实验,看多了容易混乱抓不住重点。我试着理顺下脉络,就是找找中心思想。希望给有需要的人带来帮助。一、世界末日 &nbs...
-
奇迹...
2有用 0无用 chloris 2008-05-28
读完保尔戴维斯的《宇宙的最后三分钟》虽然第一章 就是 “世界末日” 描述的极其惨烈形象却没有出现 友人极度担心的 悲哀绝望 的读后感150亿年前的那一次大爆炸 空间 时间 物质 能量的最初开端 那些构成你、我以及整个世界的原始物质 经过了多少亿亿亿次的发展变化 排列组合 失败成功才让我们得...
-
逝者如斯,不分昼夜
1有用 0无用 约略颦轻笑浅 2016-03-05
我们的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构成我们世界的一切: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都始于此。大爆炸之前是虚无,爆炸之后,是宇宙向着最终归宿演变的不可逆过程。要不,宇宙在漫长的膨胀中消耗了所有能量,坠入永恒的黑暗。熄灭的恒星在引力作用下被黑洞吞食,最终连黑洞也都消亡,宇宙只遗留稀薄的光子,中微子和...
-
生命和宇宙有意义吗?
1有用 0无用 Nolan 2010-05-29
的确,越深入思考,越觉得生命无意义:无论如何挣扎,如何赋予过去、现在和未来意义,最终的一切(甚至时空)都会在宇宙最后的三分钟后泯灭。文章的最后有个问题,一个对于生命来说的终极问题:如果宇宙是一个没有终点的旅程、一个没有目标的旅程,存在有意义吗?如果宇宙的存在是有意义的,生命能在最后的时刻体会到吗?或...
书名: 宇宙的最后三分钟
作者: [英] 保罗·戴维斯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原作名: The Last Three Minutes
副标题: 关于宇宙归宿的最新观念
译者: 傅承启
出版年: 1995
页数: 118
定价: 10.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科学大师佳作系列
ISBN: 9787532336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