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秋雨的书是从他的《文化苦旅》开始的,作者从山水风物中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这种笔法之前也有人用但是没成气候,到他这里才真正成为一种风格,拓宽了散文路,开创了文化大散文之路,虽然“文化大散文”这个概念有些夸大有些牵强,但却一扫小散文的琐碎、狭隘、柔弱、苍白、小情小调、婆婆妈妈,历史与古迹人文风景焕发出新鲜的诱人光彩,在读书人中引起了轰动。从某种程度上说刺激了旅游经济都不为过。
余秋雨之前写的《艺术创造论》等书恐怕地球人都没几个知道的,这本《文化苦旅》一出顿时声名鹊起,风靡全国,他也从此从一个没什么名气的戏剧理论作家摇身一变成了真正的名作家,名学者,名人,明星。电视上也不断有秋雨老师的身影,出镜率很高,做评委,做演讲,做专访,做电视节目。
伴随余秋雨功成名就而来的是毁誉参半的各种言论,声讨余秋雨声势最大的最是“两余之争”中的另一个余——愤青余杰——指余秋雨为“文革余孽”、 “小丑”、“中国当代畸形文化发展的残渣”、“流氓加才子”,发檄文质问《余秋雨,你为什么不忏悔?》……语言刻毒,态度极端。然而骂得越多余秋雨名气越响,骂声反而更激发了他的创作才情,接二连三地出书,包括那本让他自己在写作时“泪流不止”的“封笔”自传《借我一生》。记得去年汶川大地震后,“敬爱的秋雨爷爷”发过一篇 《含泪劝告请愿灾民》文,有“这些往生者全都成了菩萨”“你们的孩子如果九天有灵,也一定已经安宁”等文字,引来板砖无数,看来真是该封封笔了。
这本《欧洲之旅》是“跟随余秋雨的脚步”丛书之一,我还以为是余秋雨解封之作,可这套书实际不是新书,只是炒冷饭之作,剩饭加了点佐料重新炒了一下而已。
凤凰卫视从1999年九月到2000年初举办过一次“千禧之旅──从奥林匹克到万里长城”大型文化考察活动,重游四大古文明发源地和三大宗教发祥地,把亚欧非几大洲都兜了一圈,历时4个多月,跨越4万多公里,踏遍10多个国家。活动请余秋雨随团做文化顾问,享受免费旅行,还有众多美女相伴,真是人生美事,令人艳羡。千禧之旅过后余秋雨借鸡生蛋写过一本《千年一叹》旅行日记记录这次活动见闻感受。这本《欧洲之旅》不过是把《千年一叹》和他之前写的《行者无疆》中关于欧洲部分的文章重新编排加上一些图片(图片不是余秋雨的作品,书后列了长长一串图片作者名单),这套书还有几本分别是《亚非之旅》、《中国之旅》、《心中之旅》,估计都是这种模式。
对余秋雨来说旅游就是工作,免费周游列国还可以赚钱,我等跟不上秋雨老师的脚步,只有艳羡的份儿,画饼虽不能充饥,但可以解解馋,只能看看书了。书里写文化的多,写风景的少,希腊的巴台农神庙与奥林匹亚,意大利庞贝、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德国、奥、匈、捷、瑞士等等,作为一本欧洲旅游指南还是不错的,也可以借机文化一下自己。
余秋雨炒的冷饭
《欧洲之旅》热门书评
-
让心灵去旅行——评《欧洲之旅——跟随余秋雨的脚步》
13有用 0无用 不夜影城 2012-01-23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意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一直以来,我非常欣赏这则烟草广告和它的意境,尽管我不抽烟。心情是很微妙也很复杂的东西,面对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问题,当你用不同的心情时,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态度,进而产生不同的结果。就拿旅行来说,当你用猎奇的心情和朝圣的...
-
余秋雨炒的冷饭
8有用 0无用 云有心 2009-05-18
读余秋雨的书是从他的《文化苦旅》开始的,作者从山水风物中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这种笔法之前也有人用但是没成气候,到他这里才真正成为一种风格,拓宽了散文路,开创了文化大散文之路,虽然“文化大散文”这个概念有些夸大有些牵强,但却一扫小散文的琐碎、狭隘、柔弱、...
-
文化,你活的好吗?
2有用 1无用 直布罗陀岩石 2008-04-28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里活的最好的,这似乎很早以来被无数国人所引以为傲,当巴比伦消亡,埃及希腊势微的时候,中国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似乎确实不值得小视,但是,中国的文化是活的最好的吗?这貌似这不是一个可以轻易说是的问题。从希腊发迹的欧洲文化发展到今天即便时日不比埃及中国但影响却足够大,从希腊到罗马到如今,...
-
旅行是品味文化
1有用 0无用 杜鹃 2009-06-07
《跟随余秋雨的脚步》系列丛书是余秋雨先生的旅行散文集,一共包含《中国之旅》、《欧洲之旅》、《非亚之旅》和《心中之旅》四部独立的作品。15年前,余秋雨先生因困惑于“书斋著述与实际发生的文化现象严重脱节”而走出书房。在旅行了大半个中国后,踏足亚欧大陆,叩访两河流域、埃及、以色列、阿拉伯半岛、希腊、罗马、...
-
感受生命的质量
1有用 0无用 果子林001 2009-11-20
评“欧洲之旅——跟随余秋雨的脚步” 从高中语文老师向我们推荐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到现在,好多年过去了。从《文化苦旅》到《欧洲之旅》,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让旅行也一改往日跋山涉水的艰辛,充满愉快,放松和遐意的享受。但旅途中丰富充实的意味,依然如故。 这本《欧洲之旅》是令人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