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照不算是我比较熟悉的台湾作家,大陆对其纯文学作品的引进也不算多,反而是作为文化评论家的他,被慢慢熟悉和接受着,比如《故事效应》、《故事照亮未来》等作品在辽教和广西师大的陆续出版。
2012年起,杨照与香港的马家辉、大陆的胡洪侠三位生于1963年的专栏作家一起,合写了一本专栏《对照记@1963》,三人每次就每个话题各写一篇文章,由于分别来自三个有着明显历史文化差异的地区,于是在互相对照中也能从侧面折射出两岸三地的人事沧桑。没想到后来可以一年一本,直到现在。
也大约是那年,杨照的这本给女儿爱的书写被广西师大出版社引进。正如张大春在序里写的那样,本书就是一本情书,是父亲写给亲爱女儿的几十封短章,编排貌似杂乱无序,却串联了女儿成长的诸多细节,在对每一个点滴的追忆中,父亲既品咂着女儿每一次成长的滋味,也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年,成长的也不仅仅是女儿……
同样作为拥有一个女儿的父亲,我必须承认本书最初吸引我的地方其实是它的名字——《我想遇见你的人生》,这句话几乎就是我惯常的心境。在女儿出生之前,我常常与妻子讨论宝贝未来的模样、性情等特征,而这些所有的未知正是我们当时最大的期待。出生后,随着她一天天的变化,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奇迹就这样交相呼应着,而时刻刷新着乐趣和奇迹的,就是她不断带给我们的各种惊喜和感叹!之所以下班回家和周末都更多的愿意守在她身边,也正是不愿意错过她的颦笑,与她遇见。
本书对喜欢研究教育孩子的读者而言,也是有颇多可取之处的,杨照虽未直谈教育,但在对女儿性格气质的塑造和熏陶上很花心思,尤其是音乐和读书等兴趣的培养和引导,很是妥当。
说实话,至少在女儿读书这件事上,我与杨照是几乎完全一样的心思,我们都想遇见她的人生,也都想让她在书中遇见更多更美人生:“我把我爱的书,我读的书,绕着布置在你身边。有一天,你打开其中任何一本,就看到一个之前没有触碰过的人间景色。”
给女儿的情书
《我想遇见你的人生》热门书评
-
爸,我觉得做女儿真好。
72有用 2无用 韩小暖。 2012-03-22
部分原文已刊载于2012年4月8日《青年时报》“女儿”这个词,真是听起来就绵软甜腻。举着棒棒糖的女儿,梳着娃娃头的女儿,哭起来眼睛亮晶晶的女儿,磕到头伸手揉着然后委屈撇嘴的女儿,穿上新衣服蹦蹦跳跳的女儿,说话一声比一声甜的女儿。还有杨照老师笔下的女儿,和所有身为女儿的我们,都一样。生命的延续真是奇妙...
-
他的爱,你“读懂”了吗?
5有用 1无用 瑜 2012-05-27
这是一颗“太阳”与一株“向日葵”共同成长的故事。这是世界上最爱她的男人,从很久很久以前就为她写的“情书”。他为她写的每一段文字,都倾注了全部的爱。却又怕他的疼爱宠坏了她。长大后,当她翻开这本书的扉页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我想,她会是世界上最幸运的女儿。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拥有一位善于言辞与文笔的父亲,能...
-
对话杨照:“公知”引起议论是求仁得仁
4有用 0无用 熊猫少 2012-03-18
《东亚周刊》:《我想遇见你的人生》对您和女儿的影响分别是怎样的?杨照:我相信因为有了这本书,她有机会反复理解我所说的事情,她会说从前我说的一些话她并不懂,现在一次次不同地看,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因为有这个孩子,我自己也发生改变。跟孩子相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你会发现他身上有很多你不预期的东西,例如所有...
-
给女儿的情书
3有用 1无用 bookbug 2015-05-22
杨照不算是我比较熟悉的台湾作家,大陆对其纯文学作品的引进也不算多,反而是作为文化评论家的他,被慢慢熟悉和接受着,比如《故事效应》、《故事照亮未来》等作品在辽教和广西师大的陆续出版。2012年起,杨照与香港的马家辉、大陆的胡洪侠三位生于1963年的专栏作家一起,合写了一本专栏《对照记@1963》,三人...
-
弥补了那些年父母少给我的那些教育
1有用 1无用 几禾 2012-06-02
真心羡慕这个年代的小孩 虽然是90后 但从小成长在一个小农村的普通家庭 父母都在为生计忙碌 只关心是否身体健康 有没有按时上放学 关于更深层次的教育几乎没有 杨照用最朴素的言语 述叙最真挚的感情 与女儿分享各种自己童年的经历 站在女儿的角度 以一个慈父的形象 引导着女儿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