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图书网> 成长> 把时间当作朋友> 如何写一本书

如何写一本书

对“如何写一本书”的回应

白起 2012-11-23 16:06:36

大补丸啊,哈哈

丫绿豆豆 2012-11-23 15:32:04

我和刘是同行;脑子都被钙化了。

白起 2012-11-23 15:24:41

对,其实我更喜欢刘的;
但是大众更喜欢李

丫绿豆豆 2012-11-23 15:20:44

刘未鹏的《暗时间》,里面有若干章节,改变我一生。不知道先入为主还是怎么的,我更适合刘的书。两本书没有可比性,因为讲的层面不同。刘的书很多观念一看就让我摸着后脑门大呼,我怎么没有想到啊?但是精神层面什么奋斗啊,什么惰性啊,看不到一点点,就如你在大学讲堂上看到某位功名赫赫的大教授只会谈学术,不谈其他一样。但是一句话就足以让你意识到自己在求学路上的误区,或者说思维上面掉入的陷阱。
李的书更加偏向于生活,更普通,简单,但是真如他自己说的简单才是最易忽视,最重要。各取所需即可。

白起 2012-02-20 23:08:37

你说得挺对,读这种书不要读结构,读其中的闪光点即可。有些自我矛盾的地方,是因为作者也没办法分出到底是要选哪个。

DB_倔强 2012-02-20 22:56:18

感觉《把时间当做朋友》这书有时候前后自相矛盾,比如前面篇章论述“努力无需强调”,后面篇章里面他自己就强调起来了。再有就是他的例子有时候有些牵强附会,让人感觉似是而非,比如他把天分比做咖啡粉,耐心比做水,这种比喻合适吗?你为啥不去把天分比做酒精呢?作者的思想很丰富,恨不得把三十年来的思想都浓缩在里面,但是这又导致结构比较散乱。

fangfang 2011-05-29 20:21:04

呵呵,我也喜欢刘更多。

啊声 2011-05-20 12:30:01

我喜欢刘未鹏多于李笑来

Todd 2011-05-20 11:29:33

你们提到的刘未鹏老师,他有什么书吗?买来拜读一下,谢谢。

AlexHe 2011-04-07 18:49:47

喜欢刘的严谨

东方白 2011-03-18 10:41:58

李的受众更广,刘的则颇有些以文会友的味道。

夸子(夸父之子) 2011-03-05 23:13:14

从开启民智的角度,我个人只对18岁之前的教育感兴趣,18岁之后,我希望要么是实用科学,要么就是刘这种方式,大家坐而论道。因为18岁之前,我可以接受采用一些手法“教”给未成年人一些生存法则与经验教训;18岁之后,就要放手让他去找自己的路了。犯错误跌跟头宜早不宜晚。至于学经验,前人的一大把,例如李的书这种,会不会听就要自己修炼了,耳提面命那是18岁之前的事。

如果觉得自己的道有宣扬的必要(虽然我个人不是这种性格,但非常敬佩李的用心以及做的事),其实最有效的方式是拉出自己的口号,号召人们行动,跟着大哥走,就别瞎想了;而不是去推演自己的学说和逻辑,一想就坏事了。世人做不了阿甘,就是因为想太多了。世界上真正有号召力影响力的演说词,通篇就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道,只有“咱一定可以解决问题”的情绪。扛旗的人,指路就是最终目标。不过这样的人,过的日子就是"大我"了,小“我”也不是被牺牲,而是在big picture里,非常自然的被忽略不计了。

其实,李和刘在做的,就是开启民智的效果吧。李的受众更广,刘的则颇有些以文会友的味道。





夸子(夸父之子) 2011-03-05 22:42:47

从听众角度讲,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跟随者”和“走自己的路”之间的。“跟随”是因为希望找到捷径,找到信心,找到同伴;而“走自己的路”是人希望拥有“自己”的本能表现。
由于这种混合性,很少有人能真正想得少,做绝对的追随者,所以虽然“李”的书很受欢迎,但真正能沿着他的路到罗马的,对不起,少之又少;但也很少有人真正想得多,在有限的时光中找到自己的路,并一直坚持走下去,从这个角度说,李的文章做启发的火把是很好的,真正能走到的罗马的,必然是在前人的经验基础上,找到了自己的路的。

fangzhzh 2011-03-05 18:00:15

哈哈,很赞成@夸子说的很对。喜欢什么样的作者还是和个人的性格有关。

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发挥最大的自己的能量。

有那么一个喜欢能够掌握自己想法、自己命运的人:听到别人的成功学,问了一个为什么,而不是马上就去做,然后经过思索认为这个成功方法不适合自己,而没有按照这个已经成功的人说的方法去做。这个时候那个已经成功的人,挥舞着旗帜,手一指,懒惰的人!!!!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来一句经典台词:去死吧,你这个异教徒~~~

其实我也蛮喜欢李的书,也跟好几个朋友推荐过,只不过看过几遍以后发现,有时候他的书太过于经验,太多的“顿悟”,太多的不讲道理,让我这个死宅逻辑理工男实在是没法接受~~~~~~


说远了去,我觉得如果能混到名人的地步,也许大概差不多应该担当一些开启民智的责任。
民智开启了,成功学这种东东,就都是浮云~~~

夸子(夸父之子) 2011-03-05 14:26:19

李是以导师的身份写作的,他本来的目的就是传授自己的个人体验,虽然他是以经验的方式(从效果上看,这样更好)。这种大众书的写法操作性较好,受众广,但难免深度与系统性不够。

刘的写作方式是思索型的。读他的文章,读者也要思考,因为作者并没有挥舞旗帜说,follow me。更多的是,这个问题,我这么想,读者很自然地需要考虑,那我怎么想?

这就好像“条条大路通罗马”。李是站在罗马,挥舞着大旗,指着其中一条路喊,我就是这么到达的;而刘在述说,我为什么要选这条路?

如果个性是跟随者类型的,显然李的方法要好,只要坚定不移地踏着前人脚印,到达的可能性很大;但如果个性是非要问个为什么,走自己的路的,倒是刘的文章可能帮助更大。

fangzhzh 2011-03-01 11:00:54

还有读《朋友》一书,真的有时候有种如鲠在喉的感觉。

笑来老师真的有些土鳖的观点,比如“英语语音不重要,能听懂就是了,我没有天分”(如果有方法能让你花同样的时间达到英语发言很棒的境界,为什么要阿Q的说,其是不重要,然后用着烂方法闷头学啊),英语学习没有方法,学就是了(事半功倍,事倍功半,如果花别人两倍的时间达到别人一样的效果,我觉得应该认为这是失败....)。



尽管他也提倡一万小时,但是明显他并不了解一万小时这个理论。
一万小时,并不能带来优秀;一万小时并不能自然而然的带来掌握英语。最好的例子就是我们天朝的英语教育,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整10年的英语,1万个小时,没有带来英语方面的人才,带来的只是哑巴英语,甚至干脆就痛恨英语。


这一万小时是需要好好使用的,需要一个叫做”deliberate practice"的练习。这个练习需要三个亟待:forthought,perform,self-reflection。每一个阶段又有不同的小技巧,策略。
有了这样有意识的”deliberate practicee“,人才能真正的达到某一领域的master。

下面举个例子说明”deliberate practice“的重要性,和真实的例子也可以被错误解读的真实性。

我举笑来《每个人都能用英语》一书的一个他用来说明”英语,用就可以“的例子。
笑来老师说当时教GRE作文时,也不太会。他考虑怎样写GRE作文能让同学明白,又能得高分(forthought,考虑这个练习的有效性和练习能够得到的收益)然后把每一篇作文题目都写过N多遍(performance,练习亟待),不停的批改同学的论文和修改自己写过的文章(self-reflection)。于是,他在GRE作文方面成功了。

但是,他在解释此事时,说看”没有什么 嘛,我就是不停的写,把所有的文章都写过而已“。
如果有的读者就是这么去做的,管用吗?不管用,因为我就曾就把所有的题目全做过,但是我缺少了前边的forthought和后边的修改、批改(尽管他是被逼这么做的),但是我的GRE考的不怎么样,现在还是都不怎么敢去写英文文章。

不管是《朋友》一书中说的心智模式,还是未鹏说的”思维、思考,认知“,都逃不过一点,认识自己 - 认识你的大脑,认识你的思维方式,认识你的身体。
没有认识自己这一点, 所有的别人提供的方法神马的都是浮云~~~~

fangzhzh 2011-03-01 09:44:47

昨天7点半左右还发了一个,一没谈政治,二没有人身攻击,三没有提到各种花卉,
但是被豆娘给禁了,说不当什么的,要检查,检查后如果可以就给发出来,如果不行会发到我的email,怎么现在还没有见发出来,emal也没有收到删除通知?

一寸行者 2011-02-28 21:28:49

汗,你们聊,这是个很哲学的话题。
估计有一个终级解:刘的受众喜欢刘的文章,李的受众喜欢李的文章。

其实我还是喜欢方法论的原子元素。

白起 2011-02-28 19:50:32

一个事例不是为了一个理论而诞生的,事例的一面说明了理论,事例的各方面说明各方面的知识。其实,理论才是虚的,而不是事例。

fangzhzh 2011-02-28 18:53:28

但所有的例子都很真实
  发现问题是简单的,解决问题是难的,刘未鹏并没有提供多少问题的解决方法,他只是提供了发现的问题,可能有理论上论证的方法,但他没有验证,理论上可以的东西,很多时候并不可以。

=========================
说到这,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我想讨论的重点。

别人给的东西,就像很多成功学书中说的方法,在自己用时发现往往是不可行的,而这也是《把时间当作朋友》中力图强调的一点,那么为什么朋友一书中给的问题的解决方法就可行呢?

例子是真实的,但是人千差万别,笑来成功的真实的例子就未必能成功的复制到做为他书的读者的身上。

刘做到的就是给你一面镜子,一个契机,让你开始认识你自己;而认识自己后,能够客观的真实的认识自己的后,才能发掘潜力,有效的发挥自己的所有能。

刘给出的是世界观,李的充其量也就是方法论。

一寸行者 2011-02-28 18:35:01

授之以渔和授之以鱼的区别。

一寸行者 2011-02-28 18:34:18

哈哈。
其实未鹏扮演的角色本来就只是“信息过滤器”,是科普而不是工程。

白起 2011-02-28 18:27:25

看刘未鹏的文字,我往往有振聋发聩的感觉,刘的文字知识点多,逻辑比较强,而且强调数据和知识的本源。看这样的文章。不仅有知识吸收,还能引发人的思考,没有经验的人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而李笑来老师的《时间当作朋友》一书,在论述一个观点的时候,过分的强调了举例说明这种方法。
  要知道为了论述一个观点,*一个*例子绝对是不够的,更何况有时候书中选择的例子也不是很准确。
   ===========
但所有的例子都很真实
发现问题是简单的,解决问题是难的,刘未鹏并没有提供多少问题的解决方法,他只是提供了发现的问题,可能有理论上论证的方法,但他没有验证,理论上可以的东西,很多时候并不可以。

白起 2011-02-28 18:22:24

2011-02-28 17:19:44 无著
  人到了三十岁上下,基本上不再需要观点,而只需要例子了。-------为什么?我觉得多数人的失误,还是在于观念上就存在着误区的,还需要刷新观点的。

==============
我觉得我还是要求得太高了,只是说例子很重要,改了改原文

一寸行者 2011-02-28 17:42:54

“多写”的问题,我以前也思考过,不过我的切入点是“如何写出有文采的外语文章”。其实找一坨一坨的方法都没用,最有效的就是最简单的,“多写”。

fangzhzh 2011-02-28 17:42:18

说实话,两相比较,我还是喜欢看刘未鹏的文字,对你说的“当然,后者写不出来到不是因为他没有助人之心,事实上,只是他经验不足,不知如何写才好。”,我完全不赞同。

看刘未鹏的文字,我往往有振聋发聩的感觉,刘的文字知识点多,逻辑比较强,而且强调数据和知识的本源。看这样的文章。不仅有知识吸收,还能引发人的思考,没有经验的人不可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而李笑来老师的《时间当作朋友》一书,在论述一个观点的时候,过分的强调了举例说明这种方法。
要知道为了论述一个观点,*一个*例子绝对是不够的,更何况有时候书中选择的例子也不是很准确。

回来再接着说,吃饭去鸟~~~


白起 2011-02-28 17:35:53

  人到了三十岁上下,基本上不再需要观点,而只需要例子了。-------为什么?我觉得多数人的失误,还是在于观念上就存在着误区的,还需要刷新观点的。

================
我这里是说纯理论的论证不需要,你知道的,有些理论论证可以很深邃与庞大。三十岁上下的人不需要这些理论论证,给他几个有关联的例子已经简单的过渡就行了。

两人行 2011-02-28 17:23:58

你写的很对。的确,太多概念、使人感到艰深、感到读起来费劲、不能吸引人。好的书写,内容应该浅显、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语言应该生动具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引人入胜。

两人行 2011-02-28 17:19:44

人到了三十岁上下,基本上不再需要观点,而只需要例子了。-------为什么?我觉得多数人的失误,还是在于观念上就存在着误区的,还需要刷新观点的。

[已注销] 2011-02-28 17:01:13

你在这里这么爽的,还是不要消失了哈!

《把时间当作朋友》热门书评


书名: 把时间当作朋友
作者: [文莱] 李笑来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出版年: 2009-6
页数: 248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2108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