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好决定》这本书不错,第二部分有大量选择题,可以借此来了解自己的决策风格、风险偏好、拖延指数、易冲动程度,以及情绪掌控能力。每一道题的选项都比较多,相对来说量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有些结论还挺反直觉。
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很有意思,我觉得值得逐条写一些心得。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结合起来,如果学以致用,我相信你的理性程度会迅速提高。
接下来,主要结合自身经历,聊一下17个思维倾向与错误的规避技巧。
1.如何避免过度自信?
这个问题对我来说基本不存在,因为我担心的是如何避免过度自卑。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这确实是最常见的错误。比如,数字器材公司创始人肯·奥尔森曾经说:不是所有人都想在自己的家里配置一台电脑。
2.如何避免惰性?
对于略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来说,一定谨记“完成比完美”重要的教条。因为正如书上所说,当有好几个备选方案的时候,我更倾向于寻找一个更好的方案,虽然有时候确实能遇到灵光乍现的好点子,但多数情况下是浪费时间。
3.怎么做到延迟享乐?
对即时的诱惑总是难以抵抗,遥远未来的好处离我们都太远,所以我们就不怎么珍视它。前几天看到河北井陉的残疾人贾海霞和贾文其,一个没有胳膊,一个看不见路,两个这样的人互相扶持,承包荒滩,十几年如一日,种了数十万棵树。为什么反而是这样的人完成了如此艰难的任务?我总觉得正常人所面对的即时诱惑太多,所以很难真正意识到这件事的价值。所以,一个人应该设立一个较为长远的目标,并经常检查它。
4.锚定效应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记住:当你买一件东西,不要太看重对方的首次出价;反过来,如果你是卖家,则应该利用首次出价来获取主动权。无论是哪一方,都要对看起来太高或者太低的那个价格保持警惕。这方面,最近大红特红的特朗普据说非常有一手,他买富人区Palm Beach的别墅,对方出价2500万美元,但特朗普只愿意出1500万,对方当即拒绝。这房子之后又陆续跟别的卖家谈,特朗普一看没成,就继续跟进,但是每次报价都比上一次低,最后这座售价2500万美金的房子,特朗普只花了500万美金。
5.怎么避免选择性知觉偏差?
所谓选择性知觉偏差,可以通俗解释为“人人都有偏见”,因为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与自己的态度、兴趣、经历、背景等有关。这就导致了很多的知觉偏差,比如书里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个炒股票的人建议大家逢低必买,她认为每一次的下降都是买进的好机会,所以道琼斯指数下降400-500点,她就买买买,但是遗憾的是这个策略让她损失了40%的储蓄。因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人对经济保持乐观,但是2000-2003年股市却是连着3年下跌。姑娘的这个策略之所以失去了效用,是因为她之前没有经历过这种一跌再跌的局面,以前是偶尔下跌,总体保持上涨,但是新环境是一路下跌,这是全新的情况。相反地她家里还有别人在炒股,比如她的父亲,因为经历过1973年到1975年的经济低迷,所以他认为股市没法快速好转,反而更加保守,避免了损失。
怎么避免这种认知偏差呢,其实就是换位思考。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对一件事的看法只有自己想到的那几种,每次头脑风暴都有新收获,启示就在这里,多一颗头脑就多N种看待世界的方式。
6.怎么避免证实偏差?
又需要解释一下,所谓证实偏差就是人们只愿意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忽视不想听的话,注重那种能够支撑他先前观点的信息。比如说恋爱阶段忽视那种表明两人合不来的信息;再比如过于重视现任工作的好处,使得我们一直做着限制自己天赋的工作等等。
这种克服起来太困难了,连《做出好决定》的作者都说非常难。我倒是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不要太要脸。很多情况,实际上都是怕脸上挂不住不敢去承认相反的观点。要敢于认为自己的观点可能是错的,然后证明它不对。不过这也可能是自我评价低的人才会有的优点。
7.框定偏差与语言陷阱
这是全书最有意思的一小节内容。一个手术如果说成活率有68%,很多人就会去做。但是如果说死亡率有32%,奇怪的是愿意去做手术的人反而会减少。但本质上这两种情况是一回事。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两个牧师嗜烟如命,祷告的时候都有吸烟行为,为此他们很困惑。其中一个问他的主教:我祷告的时候可以吸烟吗?主教回答说绝对不可以。另一个也问主教:在吸烟的脆弱时刻,我可以祷告吗?主教说可以的。这其实是一个问题,但是措辞变了一下,得到了截然相反的答案。这就是语言的框定,这是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创建的一种心理结构,通过改变措辞,我们改变了看待和理解事物的方式。这让我想起了另一个笑话,说一个老师对一学生有偏见,有一天他上课睡着了,老师拍醒说:读书的时候睡觉,要点脸吧。学生不服气说,那谁谁不也睡觉吗?老师说,那能一样吗?你仔细看看,人家睡觉的时候还在读书。
这一节给我的启发是面对一件事,要学会用框定的技巧来强化想表达的。当面对事物的正反面特征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个技巧,改变人们的认知。
8.如何避免易得性偏差?
这个偏差让我们趋向记住那些最容易从记忆中提取的事件——这些事件多是最近发生的、较为生动的事情。比如酒店遇袭案媒体大肆报道的时候,一般人都会有一种错觉说这种事情发生的很频繁,但是实际上的统计数据表明和我们的直觉不太一样。同样的道理,为什么飞机出事率很低,可是还是会有人认为飞机不安全呢,因为飞机一出事就会上头条,这些东西更容易进入人们的记忆。
克服这个偏见的办法,其实非常简单,增加见识,尊重统计规律。
9.代表性偏差如何克服?
在今天我觉得让人理解这个偏差意义非凡。媒体上每天都有各种暴富的例子,这些例子因为种种原因隐瞒了一些真实的关键信息,但是渴望成功的人们来不及仔细分辨这里面的东西便选择相信。比如做自媒体赚钱,很多人就认为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成功,不少人甚至感觉都有了魔怔了,更新了一年没有什么起色,说话都带着怨气。同样是写字,有些差异不是通过练习就可以补起来的。小样本会出现有偏差的结果。从大概率上来看,做自媒体真正赚钱的人是极少数。
所以,克服这个偏差的诀窍就在于,确定更多的样本,并且要非常谨慎地与目标进行比较。
10.避免为随机事件赋予意义。
我觉得这点在买彩票的人里发生的最多。很多人会分析什么双色球走向之类的事情,并且会根据前几期的号码来选择新号码,实际上这一点意义都没有。普通人当然也会有类似的迷信,以前认识一个朋友每次找工作都会系一根红绳。这当然无伤大雅,但是有这样想法的人在面对重大决策的时候,则有更大的概率相信直觉而不是事实判断。
11.如何走出熟悉度偏见?
沃伦巴菲特是投资天才,他的信条就是“投资你熟知的领域”。他是熟悉度偏见的受益人。但是同时,他也错过了苹果、亚马逊、ebay、netflix和谷歌。商家会利用熟悉度偏见这一点来经常性地打广告,以混个存在感,反正你熟悉它,渐渐你就会依赖它。要克服这个偏见,就要经常性地强迫自己走出舒适地带,了解未尝试的事物。
12.该放弃时就果断放弃。
沉没成本这个概念已经不新鲜了,比如你看电影觉得不喜欢,完全可以离席去做其他事情,但是很多人会觉得钱都花了,看完得了,这就是考虑沉没成本的例子。这里需要再次提到面子问题,很多人做了错误的决定而不及时放弃,有时候就是因为觉得不能承认自己先前的选择是错误的。事实上,我们应该把眼光放在未来,而不是过去,沉没成本应该被理性人忽略。总之,重要的是你接下来要干什么,而不是反复为过去的决定买单。
13.如何规避有限搜索错误?
这个问题也非常有意思,以前上班遇到过一个苛刻的领导,他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你再回去改改,后来有同事就教我说,你准备两个方案,让他选,他就会选择其中一个,而不是让你改来改去。我依计而行,果然奏效。不过很快我发现这里面的问题了,有时候为了满足这种形式,我的所谓选项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选项,这些选项大部分很容易想到。表面上好像给领导提供了多个选择,但是实际上这些选择如果对自己有要求,应该全部被否决。在工作中,可能有时候大家都是为了赚钱,不是特别较真,但是如果是做必须为自己负责的决定,那么这种方法就不可取了。这里面潜在的风险就是有限搜索错误。比如当你比较两所大学你应该上哪一所的时候,很多人会根据自己所知道的信息,列表,给每一条打分来选择,但问题是你对这两所大学真的了解吗?如果不是真的了解,只是根据脑海里的印象来打分,即使看上去这个决策运用了各种科学方法,那它其实依然是不科学的。
避免这个错误,和我们如何避免惰性这条有些许矛盾。避免惰性的时候,我们提到完成比完美重要,但是为了规避有限搜索错误,我们需要有一点完美精神。为了调和这个矛盾,我觉得重大事情应该要学会扩大选择范围,而小事情,日常性事物,则需要迅速完成。
14.如何避免做决策的时候被情绪干扰?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做重大决定的时候,如果压力太大,或者过于激动,就推迟决定时间。如果有长期目标,那么就专注于长期目标,这样会最大可能让你避免冲动。最后就是向信得过的局外人求助。
15.自利性偏差怎么规避?
所谓自利性偏差就是成功都是自己牛逼,失败都是别人的错。反过来别人成功,那都是运气好,别人失败都是他们能力不行。这个错误我觉得大部分人都会犯。克服的办法就是经常提醒自己事情做成功,哪些是真正因为自己的能力,而那些是因为运气好,或者正好符合历史的行程。这一点我自己深有体会。去年八九月份,我会觉得自己牛逼的不行,但是今年回头再看,就会明白罗振宇说的那句话:大事件都是遇到的,而不是策划出来的。
16.适应性偏差能用来干什么?
这个偏差简单来说就是对于新事物无论多么热衷或者兴奋,我们的新鲜感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减退。新东西带给我们的喜悦不管是什么都很难维持很久,同样地挫折后的失落感也不会维持很久。还是举买彩票的例子,很多人看到别人中大奖,会觉得我要中奖了那该多好,还不是飞上天了。但伊利诺伊州对彩票中奖者和非中奖者的幸福指数做过一个比较调查,中奖后中奖者幸福指数飙升,但是很快就降落到正常水平。很短的时间以后,中奖者的幸福就和未中奖的一样了。而且前段时间豆瓣上还有一篇文章讲到了一些中大奖的人无福消受巨额财富,最后陷入了凄惨境地。
这个偏差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就是,想增加幸福感那么就去做新鲜的事情,做完就算。如果想摆脱某些麻烦,那么就迅速解决掉它。一些让你不开心的事情,越拖延越会带来更多不开心的麻烦。而且书上还说中断一个你正在享受的愉快经历,反而可以增加幸福感。最后这一点我还不是很理解。作者可能想要表达的是,胜利的快感和失败的痛苦都是短暂的,所以中断行为本身可能反而保留了那种快乐的峰值。
17.事后诸葛亮有那些坏处?
很多人在事发之后会觉得某些事情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事实上事先他们并不能确定。事情发生以后,他们就突然变得好像掌握了真理的样子。这就是事后诸葛亮。这好像看起来没有什么大碍,但问题就在于这种反应其实相当于放弃了向过去学习的机会。他会让人感觉自己很会预测,然后这种自信会延续在新的决策之中,那事实上这很可能是我们第一条说的过度自信,反而容易做愚蠢的决定。
克服办法就是假如你觉得自己判断很厉害,那么要假设如果事情不是这样的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这种练习会有助于你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的决策能力。
读书小记:17个思维倾向与错误的规避技巧
对“读书小记:17个思维倾向与错误的规避技巧”的回应
《做出好决定》热门书评
-
提高你生活质量的六个标准步骤
41有用 6无用 鼹鼠的土豆 2016-05-20
在很多情况下,一个“输在运气上”的人其实只是因为他做出了一些错误的选择:辍学、因为决定自己不会上瘾而吸毒、做一些愚蠢的投资、无法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最多只能保持原有的水平、一拖再拖而错过了巨大的商机、认为酒后驾车也没什么问题······我们做决定时——不管决定是大是小——都不能掉以轻心。如果掉以轻心...
-
读书小记:17个思维倾向与错误的规避技巧
41有用 0无用 魔云兽 2016-05-31
《做出好决定》这本书不错,第二部分有大量选择题,可以借此来了解自己的决策风格、风险偏好、拖延指数、易冲动程度,以及情绪掌控能力。每一道题的选项都比较多,相对来说量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有些结论还挺反直觉。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很有意思,我觉得值得逐条写一些心得。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结合起来,如果学以致用,我相...
-
这样做出来的决定,一定是好决定
31有用 0无用 古尔浪洼 2016-05-25
几个月前,我就听说《做出好决定》这本书要出了,所以几个月来,我一直翘首以盼,希望能早点读到这本书。为什么呢?因为它的作者罗宾斯实在是太有名了。只要是从事过管理工作的人,几乎没有人没听说过他,没人没读过他。他写的《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精要》是这两个领域最畅销的教材,如果没读过,你还敢从事管理工作,那...
-
做出好决定,你需要“纠结终结者”——决策平衡单
27有用 0无用 漂泊小鱼 2016-05-26
做出好决定,你需要“纠结终结者”——决策平衡单 人生由无数个决定组成,小的叫选择,一般的叫决定,大的叫决策,生死攸关的叫抉择。 说实话,做决定是挺难的,我就是一个选择犹豫症患者,症状是:陪媳妇出去吃个饭,不知道选择哪家餐厅,进了餐厅不知道点什么菜;双十一上淘宝买东西,...
-
你知道,是什么决定了你的生活质量吗?
23有用 2无用 甜宇 2016-05-29
你对你现在的生活满意吗?如果满意,那当然是最好不过。可若是不满意,你是否考虑过造成你现在生活状态的原因是什么呢?简单来说,你是谁,你将成为谁(或者已经成为了谁)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你的决定。在《做出好决定》开篇中写到,“你应该知道,现在你是21或22岁,做一些决定后,一下子就70岁了。”在我们的一生中...
书名: 做出好决定
作者: [美] 斯蒂芬·P·罗宾斯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原作名: Decide & Conquer
副标题: 理性掌控工作与生活
译者: 包云波
出版年: 2016-5
页数: 168
定价: 36.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02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