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人生》,很“鸡汤”的名字,很“鸡汤”的主旨,毫无悬念!不是我喜欢的直白。
“巴黎就是一场流动的盛宴”,而我对法国的作家,仍有一股莫名的期待,所以入手也算顺理成章。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庆幸拿它凑单之前,没有上豆瓣搜索它的名字(120人,6.1分)。
这不是说,它是一本多棒的书,而是,它依然有力量让我敲点键盘,甚至在四天后回想起来,我还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个愉快的时光。
首先,它突破了时间与地域的藩篱,最动人的莫过于共鸣。生活工作中同样的苟且,模糊了玛蒂尔德和杨的生活在巴黎,而我的在江南。当我看到“做公务员,就这么有优越感吗”,我终于不可抑制地笑出了声,也是唯一一次有声音的笑。
其次,幸好没有华丽的逆袭。马蒂尔德和杨都遇见了他们渴望的改变他们生活的那束光,让他们有了下面的迷信“ 我仿佛多多少少让自己升入了一个更高层的世界,现在的我无法任由自己回到原来的位置,这等于是要毁了我。”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成本叫做机会成本,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无法用货币来衡量的机会成本。不仅如此,当因为某个选择受苦时,我们也无法保证如果当初做了另一个选择,就一定是幸福的。我们,这个阶段的我们,只是根据这个阶段的需求,可以自主地做出独属于这个阶段的选择,便是美好的。马蒂尔德和杨都冲向了“更好的人生”,但他们的人生并不意味着圆满,甚至有可能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不幸的开始。
最后,我们的生活中,难道还缺少不想被毁掉而孤注一掷的执着吗?他们,在别人认可、反对或怀疑的目光中,选择了要过更好的人生,他们也许辞掉了工作,也许放弃了某个机会,然而激情过后发现,生活并没有比以前更美好(当然也有成功者),甚至要承受更多的压力,毕竟乌合之众式的错误总比一个人的错误更容易被人接受、理解、原谅。
玛蒂尔德、杨,这两个渺小的有着无数缺点的普通人,就是芸芸大众的一个缩影,等待获得一点启示,顿悟而获得自我实现的救赎的勇气,如你、如我!
作者的笔触很散,无关痛痒的杂乱叙述,还是给了读者一个满身烟火气的年轻女郎马蒂尔德。对于一开始并不知道这是两个独立的故事的我而言,当属于马蒂尔德的故事戛然而止时,杨的登场,还是让我有了很多妄想。我遇见了马蒂尔德,但记住了杨。他们的现实与妄想,也让我几度迷惑,至此依然。
PS: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即使是同一个人读同一本书,感受也都不尽相同。没读懂一本书和读懂一本书一样,总有几个瞬间,值得诉说。
更好的人生,并不等于华丽的逆袭
《更好的人生》热门书评
-
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15有用 2无用 豆花儿 2016-06-15
“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此后一生无论你去到哪里,它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海明威在临终的前几年用他硬汉柔情的笔触回忆了1920年代在巴黎渡过的青年时光,写成了著名的《流动的盛宴》。“巴黎是一座非常非常古老的城市,而我们却很年轻,这里什么都不简单,甚至贫穷,意外所得的钱财...
-
与自己和解
12有用 1无用 姜姜 2016-06-17
我们学习,我们工作,或者其他手段和方式,这一切不就是为能更好的生活吗?而什么是好生活,怎样才算好。而好的人生这应该是建立在好的生活之上的,而想要过好人生,得先过好生活。《更好的人生》这本书讲了两个很新颖独创的的故事,两个很年轻的故事,很美妙。书中两个主人公他们对生活一开始都充满着迷茫,但是最后都认清...
-
迷茫的人生需要一束光
6有用 5无用 十里红妆 2016-06-14
也许,我们都会经历这样一个时期:工作不顺利,生活不如意,爱情遥遥无期,或者婚姻已然乏味,总之,生活还在一如既往,而自己却处于迷茫,甚至崩溃的边缘。那是一眼能望到头的未来,或者那是永远也看不到的明天,处于那种境界里,无法自拔,也无法超脱。渐渐的放逐自己,失去自己。期盼着,也许下一秒,下一个遇见的人,下...
-
你不可以再等
4有用 0无用 Fxn 2016-07-10
张爱玲曾经说过:“想做什么,立即去做,都许来不及了,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还妄谈什么未来。‘’这句话 简直道尽了人生的真谛。 你也许会发现,现在的你,虽然拥有比同龄人更高的工资,虽然你身穿香奈儿,手拿iphone6,但是...
-
遵从初心,一路向阳
3有用 0无用 Jenney 2016-06-24
文/阿迟邦崖人这一生中大抵会遇到一个或多个处于生活公转,而我心自转的阶段,或工作阻滞,或交际紧张,或情感困顿,总之对周遭一切乃至自身都感乏味,也曾尝试过奋力挣扎,闯出一片新天地来,却往往力不从心,有时还心生厌世之感,企图自寻短见。其实,这样的生活只是缺了一缕阳光。因为我们的生存环境无懈可击,挤不进一...
书名: 更好的人生
作者: [法] 安娜·戈华达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 2016-5
页数: 256
定价: 3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博集·外国文学馆
ISBN: 9787540475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