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码》全书读书笔记(观点和结论整理):
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25614006/
人格,什么是人格?百科上说,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也会根据社会角色的不同来换面具,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现。面具后面还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真我,即真实的人格,它可能和外在的面具截然不同。
手头这本《人格解码》一书,源自塞缪尔•巴伦德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神经生物和心理治疗中心主任、前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不管是实实在在的真我,还是外在的面具,它之于我们的社会关系,自身的精神生活,这本书都通过大量的研究文献,浓缩、提炼,为我们解读了较为全面的人格心理学,让我们了解人这种社会型动物,为他人留下的印象特点从何而来,如何产生。通过阅读这本书,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更能让我们在了解的过程中,启发对人生的思考,甚至指导自己的人生。
就像一本操作指南,我们观察到不同人的类型,也似乎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运用一些词汇来形容某一个人,用以清楚地描绘个体的特质,如“外向的”、“朋友众多的”、“有魅力的”、“好接触的”等等词汇来形容,也会用“乖张的”、“吹毛求疵的”、“神经质的”等等词汇来形容,但这种能够将“一个人的行为区别于其他人”的词汇竟多达17953条!
根据一些标准进行剔除和筛选,最后还剩下1000个单词。心理学家请人们用这些词汇对自己和对其他人进行描述,7代表得分高,1代表得分低:
1、外向 1 2 3 4 5 6 7
2、大胆 1 2 3 4 5 6 7
3、善谈 1 2 3 4 5 6 7
4、精力充沛 1 2 3 4 5 6 7
5、自信果断 1 2 3 4 5 6 7
6、可靠 1 2 3 4 5 6 7
7、讲求实际 1 2 3 4 5 6 7
8、勤奋 1 2 3 4 5 6 7
9、有条理 1 2 3 4 5 6 7
10、细心 1 2 3 4 5 6 7
研究发现,如果我们给一个人前五项任何一项高分的话,那么我们也会在剩下四项中给他高分;如果前五项某一项得了低分的话,那么剩下四项往往也跟着得低分。后五条同理。
正是这些特质互相之间高度的相关性,让研究者为其划归为五大维度,这就是莱韦斯戈登伯格所称的“大五”人格特质的由来,它们分别是:外向性,宜人性,责任心,神经质和开放性。
“大五”人格被发现后,立即就成为评定人们与社会和物质世界互动时所表现的个体差异的基础。每一项人格都有其对应的特点,代表一类人的共同属性,从而能够更为全面地将某一类人和另一类人进行比较。
在每项人格的比较中,总有那么一些评价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它形象直观,能够将此类人生动地勾勒出来,如“工作狂”、“戏剧王后”等,正是在这些词汇的发展和衍生下,专家总结出十个他们认为特别重要的词汇来具体阐释“大五”人格。
反社会型——不尊重他人且侵犯他人权益的一种类型。
回避型——社交回避,有自卑感,对负面评价高度敏感的一种类型。
边缘型——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及情绪都不稳定,非常容易冲动的一种类型。
强迫型——过分追求条理、完美主义和控制感的一种类型。
依赖型——过度需要被照顾,一种顺从和依附的行为类型。
表演型——过分寻求情感和关注的一种类型。
自恋型——夸夸其谈,需要他人赞赏,缺乏同理心的一种类型。
妄想型——不信任、怀疑,恶意曲解他人目的的一种类型。
分裂样型——远离任何社交关系,情绪表达受限的一种类型。
分裂型——对亲密关系感到非常不舒服,认知或观念扭曲,行为乖张的一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高低评分,都能够让我们对某个人的“大五”人格情况和潜在的问题类型做出综合的评价,从而认知到其在社会中所处的身份和角色,以及各种利弊端所带来的人生思考:这种丰富多彩的性格,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我羡慕他的人格特质,我如何改变自己呢?高适应性的人格如何养成?……
带着种种疑问,我开始了解到,基因对人格的遗传性。通过观察小白鼠的生活状态,将其分成三类:无畏组,控制组,焦虑组。每一组中的成员自由交配,30代之后,无畏组的成员一般都能在开放的领地里自由漫步。与之相反,焦虑组的成员则通常挤在箱子的一个角落里。控制组的成员保持了其最初就表现出的中等探索水平,并且历经30代未有什么改变。
另一显著的发现是,这两组老鼠的分化是逐渐的、代代递增的。将无畏组在开放领地的行为绘成图表,它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长期的增长股,在10年的时间内一年比一年递增。与之相反,焦虑组的图看上去就像是没落产业中一个不景气公司的股票,持续下降直至降到0点附近。这种逐渐变化的方式有两层含义:很多基因的变异共同影响这种性格特点;随着在每一代中所选择的相关基因的变异程度的增加,其引起的行为效应也持续递增。
等等多项实验结果都指向了,基因对人格塑造的代代相传的影响。这不禁让我想到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常常会说,自家的孩子跟父母的脾气秉性类似,难道,我们的特质,从生下来的那一刻就被决定了吗?教育、环境、习惯,难道对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改变吗?
接下来作者又用大量的笔墨为我们阐述大脑自我构建对人格特质的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大脑都在使用一种模式,在这个模式的驱动下,它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不停地依根据基因和环境的变化加以重塑。也就是说,人格的塑造,是基因和大脑对外界反应持续不断地形成的,到达中年时期之前,这种人格不断地成长、塑造,一直到最终稳定成型。
重复测验表明,在20岁时,一个人在“大五”上的得分已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在30岁时会更为稳定;直至50岁时就不会有太大变化了。
因此我们要在人格稳定之前,就要掌握提升它的技巧。基因部分,我们无从选择,只能从后天的学习和自律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生活,甚至成为想要成为的人格,选择想要的人生。书中列举了富兰克林,通过培养好的品格来加强自己人格中的道德成分,从而享受了更为精彩的人生。
在一项针对东西方主要宗教和哲学传统进行的研究中专家发现,人们对很多优秀品格存在普遍的认同和赞许。所有文化都高度认同的优点可以归为六大类,即他们称之为的六大核心美德:
节制——诸如自我控制和节俭等优点。
勇气——勇敢和坚持的优点,面对内外阻碍时它们有助于我们实现目标。
人道——善良和爱的优点:关爱他人,友善待人。
正义——公正和公民意识:有助于集体生活。
智慧——开放的心态,热爱学习,有助于知识的获取和运用。
超越——敬畏和精神力量,它可使我们与更大的宇宙相连,提供生命的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地了解自己的人格,修正不足,我们才会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最终在中年时期,实现自我与周围环境的一致性,基于此,我们就可以更为肯定的告诉自己,还有他人: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对“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的回应
《人格解码》热门书评
-
关于人格心理学的简单介绍
21有用 0无用 hiro 2013-03-16
网上人格心理学的东西很多,有什么九型人格、MBTI之类的,看着很玄乎。想知道正经的人格心理学是什么样的,所以整了一本《人格解码》看。这本书只是对人格心理学的简单介绍,并不是很全面,想要全面了解估计以后得看大学教材。本书的作者是塞缪尔•巴伦德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神经生物和心理治疗中心主任、...
-
我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13有用 0无用 程 諾 2013-04-06
《人格解码》全书读书笔记(观点和结论整理): 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25614006/人格,什么是人格?百科上说,人格也称个性,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ersona,原来主要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类似于中国京剧中的脸谱,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
-
心理学大家的书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1有用 0无用 Happylynn 2014-01-16
市面上心理学类书籍不胜枚举,一半多都是门外汉打着心理学的旗号卖弄骗钱的书,剩下的一半专业书,国内的系统但内容比较过时,国外的有趣、系统但都是大部头,平常根本无法放到包里随身携带。最爱的还是这种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所写的综述类书籍,系统、专业、精细,多是毕生的集大成之作。本书首先思路明晰,非常典型的学者...
-
很有逻辑
0有用 1无用 静夜思 2015-05-15
由于专业的原因,零零碎碎的学了些干干巴巴的理论,总觉得不够系统,这本书正好弥补了某些方面的缺陷,虽然的确不够深入,当然它的初衷也是帮大家普及一下人格心理的知识,所以总体看还是比较成功的。 逻辑顺序: 人格人性发展过程:...
-
读 人格解码
0有用 0无用 口袋里的天空 2013-12-18
就某些方面而言,每个人(1)和所有人都一样(2)和一些人一样(3)和任何人都不一样 此书以这段话作为正文的开端,引出了人与人之间既存在共同点又存在着差异,开始了第一部分人格差异的讲解。在看此书前,我一直想要解决的问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