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摄影史上,风光摄影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很多喜欢风光摄影的爱好者们不畏艰辛,前仆后继,用脚步丈量地球,用相机记录美景。这本由《中国国家地理》推出的《极致之美》由中国本土摄影师的作品精选而成。他们历时7个月,爬山涉水,入洞穴潜海洋,走遍荒野穿越沙漠,创作了成千上万张作品,本书所收录了其中162幅照片,呈现了中国自然风光、生态环境及地理特点,每一幅都独一无二、精彩纷呈。他们将伟大祖国的美丽景色定格为永恒呈现在我们面前,带给我们心灵的愉悦与享受。
风光摄影这职业听上去很美好,风景到处到有,但要拍一张优秀的风光作品,却非易事,一幅美好画面包括:光、构图、瞬间、曝光时间、色调等诸多因素。更需要作者付出艰辛的体力脑力,为了找一个好的角度,摄影者需要走很多地方,甚至爬上危险的山峰,有时为了等待那一丝光线或理想的天气,需经过一次次枯燥漫长的等待。人品也必不可少的,听说一位日本的摄影家为了拍黄山的云海,在山上住了两个月。
《极致之美》整本画册共分为高山冰点、水韵情怀、旱海探险、海洋记忆、喀斯特迷宫、绿色王国、文明痕迹、美丽生灵共八个部分。和以前的作品一样,《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老师们更偏爱于雪山和青藏地区的风光。他们认为,中国真正的美景是存在于西部高原,东部那些景点沾染了过多的人文世俗,天地者,自然也,鬼斧神工之自然也。在这本画册中,雪山、冰川、喀斯特岩等图片占据了大部分,而江南秀美的风景凤毛麟角,也就不足为奇了。
风光及地理摄影,中、大画幅相机及全画幅相机对于照片的成像质量有着相当的优势,在这要画册中,大部份图片出自于这些昂贵的器材,但也有APS画幅相机,如佳能400D,甚至数码相机,如索尼F828。器材重要,更重要的是器材后的那个脑袋,画册中的许多地方自己曾到过,也拍过,但拿不象样的作品。我承认自己的脑袋不如,人品不如,器材不如,而且站得不够高。
人是视觉性动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人们靠视觉寻求快乐或意义,作为一本风光画册,更是一种靠视觉为主的商品和艺术品,它的质量好坏不仅仅是取决于照片的拍摄水平,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如纸张、印刷技术等,性能优良的纸张,高质量的印刷工艺技术,才能很好把原作品的韵味完美地还原出来。有些照片色彩浓郁、重点突出;有些照片则通过温和的色彩,微妙的光线,丰富的细节给人以很强的冲击力,《极致之美》这本画册拎在手上沉甸甸的很有份量,图片印刷精美细腻,色彩还原真实准确,明暗过渡自然流畅,在较暗的图画部分,也能做到层次清晰、细节丰富。细细欣赏这些高清的大幅图片,不知不觉把我们带入照片中的场景,体会到作者当时真实的感受。客厅沙发旁放一本,高端大气上档次,即可神游,亦可作远足之参考。
俘获人心的视觉盛宴
《极致之美》热门书评
-
大美山河,影像瞬间
22有用 2无用 林间的猴子 2014-03-20
尽管出身正宗的理科女,谈到影像时我却甘愿以伪文青自居,一厢情愿地认为影像是为了解决“美到简直难以用语言形容”、“我没办法描述”之类的文字而生的,它虽在某种程度上禁锢了文字的想象,却用最直接的方式,甚至于是近乎霸道地,把恣意绽放的美感铺陈眼前,迅疾填充感官,又直插心扉。而作为一本画册,《极致之美》精心...
-
悖论与美好
16有用 0无用 小米=qdmimi 2014-04-15
To B.B.B.你知道昨天热闹欢乐的沙龙上我为啥要问那样一个有些“冷”的问题?因为我包里背着一本极沉的画册,印刷极精,选图极美,可就是不敢拿出来交流。在场那么多摄影专家,个个都有六上可可西里七下拆迁胡同的经历,似乎都在走着一条从风光摄影转向纪实摄影的正确道路,这让我一个只管看“美图”滑溜眼珠的家伙...
-
越过想象那头的美
13有用 0无用 店长K 2014-04-09
翻开每一页,我都忍不住屏气凝神,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摄影师的匠心独运所惊叹。曾几何时,我认为摄影较绘画而言,少了份主动和生机,但不知不觉才感受到,那定格的一瞬间传达出多少的深远意蕴。我不是个相机发烧友,会研究哪个相机...
-
编辑的想法
10有用 0无用 海杜马 2014-03-10
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它对于中国的景观、地理、生态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在自然环境、人类生存、原始的本能和情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寻找一个平衡点、找到相互妥协和自我表达的途径。 &...
-
不论山海,只念情怀
8有用 0无用 EwigFAE 2014-03-19
我早已不再乐于讨论极致这个词是否可以随意使用,作为一个普通摄影者我更加懒得去争辩“顶级摄影师”的评价到底由谁定论标准几何。但我认为那些琐碎的字眼之辩都不是“极致之美”这个概念的提出应该带来的思考内容。毕竟简单的“漂亮“是有章有法,能够刻意谋划的产品,而所谓美,则必须是超出视觉维度的震撼,每个人都有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