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部获奖电影叫《金鸡》,影片以阿金的角度看香港几十年的社会变迁。其中阿金这样描述1997之后的香港社会:“1997年,彭定康黯然离港,3个月零22天之后,港股两度跌破1万点。2000年之后,香港又流行三大产(惨)物,那就是负资产、申请破产和禽流感。” 闾丘露薇是凤凰卫视的记者,她说:“我是一个负资产,已经好多年了。”闾丘露薇在自己的书中写道:“在香港,只要说我是负资产,很多人都会表示感同身受。因为这已经是大多数香港人的现状。不过在内地,每当我说到负资产的时候,很多人都听不懂,于是我会花一些时间来解释一下,负资产就是你买的房子的房价下跌,跌到已经低于你向银行贷款的数额了。” 闾丘露薇解释道:“我是在1999年买的房子,因为亚洲金融风暴的关系,当时香港的房地产价格从1997年的高峰已经下跌了差不多4成,听从特区政府的话购置了房产,因为大大小小的官员出来说,楼价已经到了谷底,小市民可以置业了。” “随着工作的稳定,虽然当时买房子供楼的话,会很吃力,但是敌不过有一个自己的家,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的那种渴望。 “签完买卖合约,觉得自己的抉择应该算是英明,因为卖方亏了差不多100万,把这套不到46平方米的房子,用200万港元的价钱卖给了我。我觉得自己好像赚了不少。 “因为当时属于高利息时代,每个月还银行的贷款差不多要2万港元,而且还要20年的时间。从这一天开始,我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银行来打工了。 “楼价并没有像政府希望的那样到了谷底,不到4年的时间,我的房子已经跌到100万出头,于是我成了香港众多负资产一族当中的一员。” 波及全球的这次经济危机的起因是美国的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导致了大量负资产的出现。20世纪初的时候,在格林斯潘的领导下,美国实施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房价涨速很快,把已经做了按揭贷款的房子以更高的价格再抵押再贷款成了暴富的一种最快的手段。当房地产市场的泡沫破灭时,房价暴跌,资不抵债,就形成了大量负资产。这种现象我想不会就此绝迹,负资产一族在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和北京迟早也会出现。 不过,在财务上,闾丘露薇的负资产实际上并不是资产,而是个人财产。财产跟资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财产可以变成资产,也可以变成负债。比如说,一套房子可能是一项资产,也可能是负债,看你怎么管理它。如果房子使钱流进你的口袋,带来经济利益,那是资产;如果为了这套房子,钱从口袋里流出去,而且只是单向地流出,它就变成了你的负债。 如果你理解了资产的真正意义,你会明白为什么过去在农村里,农民认为生儿子是资产,生女儿是负债;在养鸡场母鸡是资产,而公鸡算是负债;以及在商业银行里,存款是负债,贷款才是资产。 2006年4月,媒体传出闾丘露薇的老板—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联合一家房地产公司收购北京城区内现存最大的一处烂尾楼—“瑞城中心”,涉及总金额超过30亿元。烂尾楼常被外界称为不良资产,性质与负债相似。但是很显然投资“瑞城中心”房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替朋友购买负债,也不是为了个人消费,而是看中三环边上这座楼顶有停机坪的未来经济利益。刘长乐收购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