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客机巨大的羽翼掠过大陆的海岸线,辽阔的海域跃入视野,从舷窗望下去,宝岛海南正在向北方的客人们展开平坦的腹地。2004年8月,在海南最炎热的季节,来自各地的600来位房地产界人士汇合在小岛博鳌,聚焦行业的低潮与冰点,宏观调控成为论坛主题。万科王石的发言题目是:《宏观调控下地产商的发展之路》,目的是指点迷津,开出药方。新华远任志强的论题是:《中国现有土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其意图是追根溯源,点出土地政策的调整触发了行业巨变。潘石屹的标题是:《我看 8· 31大限》。中国房地产界的重量级人物悉数到场,他们的一言一行,无不传达了业界的焦点和心事。 “他要说不难受,那是吹牛” 8月7日大会首日,第一位主题演讲的王石,侃侃而谈宏观调控,但话里话外都是对顺驰的抨击。王石首先说,宏观调控有利于行业发展,符合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宏观调控对行业的影响症候表现之一是,很多企业会感到资金紧张,这些企业包括三类:高负债经营公司、产业多元化开发商和非主流住宅产品开发商,而专业化强、透明度高的万科不在其中之列,因此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很小,日子过得很舒服。在提到“高负债经营公司”时,王石单刀直入评价了黑马现象,他说:“像媒体炒作的那家黑马,在宏观调控下会很难受,这次他也到会了,还要发言的,到时候大家问他,他要说不难受,那是吹牛!”当时台下一片哗然,很多人交头接耳议论:这黑马即指顺驰。 会后的休息时间里,明眼人对王石发言中频频指向顺驰的暗语做了汇总,包括:规模不要追求得太大,资金链不要紧绷、不留余地;否则市场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受影响,天天加班都没用;去年销售额还20多亿元,今年就到了100亿,这是不可能的;融资越来越不容易,国内的钱都骗不了,到国外骗钱就更难了,等等。 接下来,任志强的发言倒是眼界宏观,没有细化到具体企业,然而记者提问又把话题拉回了顺驰——“刚才王石提到了业界黑马,那您认为顺驰是不是黑马,您认为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规避风险这二者的关系?”任志强显得不太理会王、孙二人之争,淡然回答:“第一我不知道王石说的黑马是不是指顺驰,第二我从来没说过顺驰是黑马。我认为没必要评论别人的企业,没必要评价别人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体制,我们只评价现象。地产模式有那么几种,选择在自己,最终是否成功要看市场的证明,当然也要注意资金链不要绷得太紧。” “不要都是问顺驰的” 最吸引眼球的压轴大戏是领奖典礼之后的对话节目,观众席上坐的都是天南海北的大小开发商,还有一批媒体记者。显然有主办方的一番用心,王石、刘晓光、任志强、李思廉和孙宏斌等五位大腕上台,组成了压轴大戏的钻石阵容:风范儒雅的王石,桀骜不驯的任志强,直率张扬的孙宏斌,还有气度洒脱的刘晓光和大气内敛的李思廉,都各具看点。 只见首创董事长刘晓光开门见山就问:“孙总,你先说,宏观调控中你最难受的是什么?”“其实最难受的还是钱。”孙宏斌老实作答,坦诚得出人意料:“对策是也没什么好办法,还是以前的办法,合作开发、快点卖房。今年我们一直在调整自己的目标,从150亿到180亿、190亿,后来又回落到100个亿,其实根据我们最后一轮的保守估算,今年的销售回款可以达到120个亿。” “睁着眼说瞎话,这是吹牛!”孙宏斌话音未落,王石话音响起。观众一时愕然,接着掌声和笑声弥漫会场。 对话节目进入了现场观众的自由提问时间。一连几个问题都是指向顺驰孙宏斌,老孙倒是气定神闲,各个击破。未料王石一旁似受冷落,探身拦住话头,说道:“请提问者把话题也放到其他公司的身上,不要都是问顺驰的,那大会岂不成了顺驰发展研讨会了?!”接着,任志强也借着宏观调控的题儿,语重心长,似在暗中规劝孙宏斌:发展规模要控制,弓不要拉得太满,好比 7个锅盖要盖 10口锅,现金流不可太吃紧云云。倒是担任主持人角色的刘晓光作壁上观,微笑不语。还有一直沉默的广州富力老板李思廉最后做总结,挽回了几个争斗者的和气,他说:“如果孙宏斌那里今年真能做到 100亿元的销售额,那正是王石万科和我公司销售额的总和,的确算得上地产企业里的第一了。”语气是和事佬,细品还是有倾向。 台下诸看客但见台上兵来将挡,煞是好看,几个回合下来,不觉时间已至午夜。经过两位主持人的百般阻拦,观众提问才算刹住车。 0:30,对话节目戛然而止,余音绕梁。 “顺驰不是黑马” 次日上午,孙宏斌再次登台,发表了专场演讲《把每次变化当作机会》,600人的会场座无虚席,经过前一天晚上那场对台戏的铺垫,人们不顾疲倦兴致很高。在不到1小时的演讲时间里,全场十余次如潮掌声,气氛热烈,成为论坛开幕以来人气最旺的专场。口齿并不伶俐的孙宏斌一反常态,语气急促迫切,在申明“顺驰不是黑马、不是异类”的时候,那双标志性的大眼睛充满了无辜、激动,还有愤怒。 孙宏斌掰着指头跟大家解释,顺驰今年定下的100亿元销售额具有强有力的支撑。顺驰2004年销售额分解为三部分:库存项目回款、新开项目回款和新增项目回款,分别指2003年已经开盘的项目在2004年形成的回款、2003年已经拿地2004年开盘项目的回款和2004年拿地的项目在2004年形成的回款。其中,仅第一部分的回款就可达到80多亿,仅天津一地的预计回款也在70亿元。如果没有几年前的准备,今年就是手上有1000亿现金,也不可能做出100亿元的销售额。这就是战略。 按照孙宏斌的理解,商业模式就是“回答你的钱是从哪来的,你的钱去哪了,你的钱有没有升值,钱如何回来,什么时候回来。”按照这个简单的商业模式,顺驰的风险几乎为零。“所有投的钱都增值了,所有钱都在按着计划回来。你说风险在哪?”他反问。说到钱的来源,孙宏斌说,顺驰对银行的依赖没有外界想像的那么高,银行贷款在企业中所占的比重不到三分之一。顺驰的资金渠道相当广泛,包括:自有资金、合作伙伴资金、销售回款、银行、信托、境外基金和上市等。而所有这些资金均用于购买土地和项目建设,同时要选准最好的时机。所谓时机,对顺驰的意义在于:务必选择付款条件好的土地。在拿地的时候,具备分期付款条件、付款期限较长如二三年的,才是顺驰的首选目标。然后,由于顺驰所有土地实现了增值,所有项目的房子都实现利润,提供了价值价格比高的产品,加之时间进度上也完全按计划开盘、销售、回款等,这样的结果使顺驰的风险为零,保守点儿说,是“几乎为零”。 说到政策因素,他认为调控不是现在开始的,而是几年来行业政策一直在变化,从121文件、18号文件等等,政策变化已经成为市场的一种常态,关键看房地产企业如何适应变化。顺驰的观点是拥抱变革,拥抱变化。孙宏斌表示,宏观调控对“房屋市场”的影响还是积极因素占多。从今年和明年的情况看,市场供给正在大幅减少,需求方面经过短暂的持币观望状态后又将反弹到原状,顺驰对前景的判断是乐观的:房价看涨、供需两旺。而且顺驰在面对宏观调控的时候,灵活地做出了反应。宏观调控的结果是让顺驰更具优势,经过狂风暴雨反而更加强大,经受锤炼的顺驰人更加团结。此外,优势还包括依然选择顺驰的高忠诚度客户,经受了市场考验的高品质产品,能够保证未来几年发展的土地储备等。 在会上,孙宏斌得到了到场的中小开发商的热烈拥护,认为他的态度是向那些大腕们的话语霸权叫板,是“发展中的房地产企业的希望”。一位到场嘉宾激动地站起来,对孙宏斌说:“我们期待你成功,为我们追求进步的中小企业做个榜样。” 博鳌论战之后,很多甚嚣尘上的流言不攻自破,媒体舆论也齐刷刷地“一边倒”,成为顺驰的支持者。被地产大佬围攻的孙宏斌,以自信和气势征服了众人,意外地获得了业内和媒体的普遍同情与广泛支持。他独特的行事风格与个人魅力终于开始被人们接受。这次大会,成为舆论改变方向的一个转折点。 孙宏斌妙语对答 记 者:很多人认为,顺驰改变了房地产行业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这些规则具体有哪些? 孙宏斌:顺驰没有改变任何游戏规则,它抓的是企业基本面的问题,只是行动更坚决,速度更快,执行更彻底。为什么说我们是黑马?!我们不是黑马,不是异数,我们才是正统!(全场掌声) 我们从一成立起关注的就不是一个项目,而是怎样做一个好企业。 记 者:你刚才提到,顺驰发展中的风险几乎为零,但你有没有想到万一出现意外怎么办,顺驰怎样应对这万分之一的风险? 孙宏斌:还有什么比宏观调控更严重?!我们已经经历过了这场最大的考验,再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万一”了!(全场掌声) 记 者:很多企业都带着创始人的性格烙印,你怎样评价自己的性格? 孙宏斌我的性格是偏执狂,格鲁夫说得好,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我们企业的性格就是:不管别人说什么,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你是大腕还是普通百姓,我们都坚决地走下去,因为我们知道目标,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掌声雷动) 记 者:潘石屹刚刚说,地产圈里不要互相攀比,何必非要做第一。你怎么看? 孙宏斌你总得允许我们有理想吧,有理想错了吗?!即使做不了第一,做第二也不丢人;做第三,也不丢人呀!(掌声) 记 者:顺驰为什么要做NO.1(第一)?你为什么那么富有理想呢? 孙宏斌:在商业社会里,企业没有理想就没有竞争力,就活不下去。同时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理想,就找不到有理想的员工,不可能有能力参与竞争。 记 者:顺驰的企业文化鲜明,有凝聚力,很多企业想学顺驰,为什么怎么学也学不像呢? 孙宏斌:很简单的事情执行起来却很难,像我们企业文化的信任并尊重每一个人,当发生具体事情的时候,企业管理者很难做得彻底,做得坚决。 记 者:为什么外界、同行甚至业界大腕对顺驰有这么多的非议,为什么很多人看不懂顺驰? 孙宏斌:对顺驰的误解都是因为不了解这个企业。而且大多数开发商过多、更多地关心项目和产品,顺驰则更关注企业的综合素质,就像顺驰企业文化里提倡的“创新、激情、适应变化,信任、尊重、团队精神”等。 记 者:你认为现在的房地产市场有没有泡沫,整个行业是不是面临洗牌? 孙宏斌:我们不争论市场有没有泡沫,是不是过热,关键是如何应对的问题。如果判断有泡沫,就快点卖房;如果判断没有泡沫市场紧缩,就赶快买地。 行业的牌一直在洗,房地产的版图也一直在变。 记 者:任志强在演讲中用“7个锅盖扣10口锅”来形容一些企业资金链紧张的状况,你怎么解释? 孙宏斌:实际上不是这个逻辑,顺驰真实的情况是“先有锅盖再找锅”,绝对是每口锅都配得齐锅盖,如果锅盖不够用就不会找更多的锅。何况当企业运作多个项目的时候,各项目之间的资金是可以通过打时间差灵活调配的。所谓锅盖理论,当运用到单个项目资金周转时,可能更恰当。 记 者:王石说,做专业化的公司更舒服,规模过大的公司早调整早舒服;潘石屹也提到,只有公司健康,才是快乐的,放松的,你怎么看? 孙宏斌:从风雨中走过,空着手走得当然轻松,而我们是负重走过来的。但经历过风雨之后的境遇就会完全不同了。一年来,顺驰在质疑的眼光中快速成长,在宏观调控的风雨中经受考验,但只有经历狂风暴雨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温室里长不出大树,温室里长的,都是西红柿、黄瓜,还有茄子!(笑声、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