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尔顿•李•库珀博士简历 谢尔顿•李•库珀博士是加州理工大学的资深理论物理学家。他拥有一个学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和两个博士学位。他的理想是有朝一日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与室友兼同事的莱纳德•霍夫斯塔德博士分租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市N. Los Robels 街2311 号的4A 公寓②。他使用的电脑是戴尔的Alienware M17x ③(也许不久之后他就会升级到M18x)。除了PC 机,他还拥有一台MacBook Pro。 吉姆•帕森斯简历 姓名: 詹姆斯•约瑟夫•帕森斯 (James Joseph Parsons) 生日:1973 年3 月24 日 出生地:美国德克萨斯州休斯敦市 身高:1.88 米 居住地: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 教育:1996 年获得休斯敦大学戏剧学学士学位,2001 年获得圣地亚哥大 学戏剧艺术硕士学位。 出演谢尔顿获得的奖项:电视评论学会戏剧个人成就奖、全美广播事业者联盟主席奖、艾美奖最佳喜剧类男主角奖、金球奖喜剧和音乐类电视剧最佳男主角。 冷知识:在高中毕业时他被选为全班“最友善的同学”。他在大学中唯一的一次挂科是气象学。他从未看过《星际迷航》系列的电影或电视。除了在《生活大爆炸》中饰演的谢尔顿之外,他在2004 年的电影《情归新泽西》(GordenState )中出演的角色也会说克林贡语。在出演《生活大爆炸》之前他曾经参加过15 部电视剧的试镜但都未能获得命运女神的垂青。 IT’S NOT BAZINGA! 气象学(Meteorology)是研究天气的,而不是流星(Meteors)。 吉姆•帕森斯:群星,我的归宿 正如他所扮演的谢尔顿一样,吉姆•帕森斯出生在德克萨斯州。唯一的区别是谢尔顿出生在加尔维斯敦,而吉姆•帕森斯出生在休斯敦①。帕森斯的专业是戏剧表演,而不是令人头疼的物理或数学专业。他本科就读于休斯敦大学,上大学时他就参与了一系列的演出。 随后他进入圣地亚哥大学深造,在为期两年的经典戏剧的硕士项目中脱颖而出。正如该项目的负责人里克•希尔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吉姆的个性非常突出。他有很多与众不同的才华,这也是他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我们也非常担心——他独特的个性和现有的传统教育方式会不会发生冲突?——最终我们决定放手一试,因为我们相信他的天赋。” 从圣地亚哥大学毕业后,帕森斯搬到了纽约。在纽约他出演了一些商业广告,同时也在几部电影中饰演了几个小角色。在《女法官艾米》(Judging Amy )和《艾德》(Ed )中客串了两个多次出场的角色。他还参加了多部电视剧的试镜,因为对于一个演员来说,一旦试镜成功就意味着一份稳定的工作。 在出演莱纳德的约翰尼•盖尔克奇拒绝了谢尔顿这一角色后,帕森斯参加了《生活大爆炸》的试镜。他在形体戏剧方面的天赋被本剧的作者查克•洛尔一眼相中。虽然洛尔对帕森斯颇为欣赏,但他认为帕森斯的出色表现或许只是一时侥幸,于是邀请他参加第二次试镜。吉姆•帕森斯再次用实力向洛尔证明了自己并非浪得虚名。 《休斯敦记事报》记者安德鲁•丹斯比在对吉姆•帕森斯的采访稿中写道,谢尔顿的角色“要求吉姆•帕森斯的表演必须像相声演员的‘贯口’一样,抑扬顿挫地一口气背出衔接紧密的台词,然后在观众还没有反应过来时辅以面部和肢体的动作来增强效果”。谢尔顿独特的台词和声调让这个角色独树一帜。剧中的其他角色都倾向于用正常人的方式沟通,而谢尔顿则用一种精心设计的独特的语言风格来凸出他的个性:超长而又复杂的句式、富有节奏感的声调让观众直接感受到他严谨的性格。在帕森斯接受《每日新闻》记者刘易斯•比尔的采访时评价说:“编剧们十分聪明,他们使用了一些我们都不认识的单词,并用这些单词创造了一种特有的韵律。正是这种韵律让我十分着迷。每当读到这些台词的时候都让我有一种想随之翩翩起舞的冲动。” IT’S NOT BAZINGA! 韵律学(Prosody)研究的不是如何组织语言,而是如何将句子朗读出来的学问。根据维基百科的说法,“在语言学中,韵律学关注的是旋律、重音和音调。韵律可以体现演讲者的个性和语句背后的含义:例如演讲者的情绪状态;语句的性质(陈述、疑问或命令);是否是讽刺或挖苦;语句的重点或讲话者关注的焦点;以及其他无法以语法或选词来体现的细微信息。” 在第2 季第8 集《蜥蜴-斯波克扩展包》中,谢尔顿向拉杰解释了源自东方的古老游戏“石头•剪子•布”①的现代升级版的规则:“剪子剪碎纸,纸包住石头,石头砸死蜥蜴,蜥蜴毒死斯波克,斯波克砸碎剪子,剪子扎死蜥蜴,蜥蜴吃掉纸,纸证明斯波克是错的,斯波克让石头蒸发,并且按照原有的规则,石头崩坏剪子。” 只可惜这些写在纸面上的句子只能告诉我们谢尔顿说了什么,而不是他怎样说的,但恰恰是帕森斯的表演方式才让这段拗口的规则变得妙趣横生。 帕森斯却将谢尔顿的成功更多地归功于作者而不是他本人。他曾经对合众社记者法泽尔•莫尔说:“所有这些都是剧本中写好的,我不想故作姿态地谦虚,不过我心中始终有一种感觉:并不是我才让这个角色出彩的。大部分时候我觉得好剧本才是最大的功臣。” 可是表演本身就是一种需要创造性的工作,正是帕森斯的演绎让这些剧本中的对话变得活灵活现,他让观众感觉到这些又绕又长的句子既精确又权威。帕森斯自信的表演让我们认为谢尔顿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电视剧角色,而且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以独特的语言风格塑造出来的独一无二的人。 早年的谢尔顿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在德克萨斯州东部长大的谢尔顿,都是在一片神奇的土地上长出的奇葩。他生活在宗教氛围浓厚的南部,对体育运动毫无兴趣,颀长的身型和与之对应的超高智商让他显得卓尔不群,或者说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只有科学让这个敏感的孩子感到些许安慰,他沉迷于那些可以被反复验证的理论。精确的数学演算确保了唯一解的存在性,这让他感到无比的安全。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断,如果谢尔顿真的有过童年玩伴的话,那么也一定屈指可数。在他看来,这些同龄人的智力水平显然与他相差太远,因此他们之间也不可能有什么共同语言。 谢尔顿的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父亲则是只关心橄榄球和打猎的典型粗人,他还有一个好斗的哥哥和一个“嘴不饶人”的双胞胎妹妹。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对于谢尔顿来说无疑是一种痛苦,因为他不想也不可能成为他父亲和兄妹那样的人。他不得不在家庭之外寻找一个偶像,一个能够成为他榜样的人。最终他在电视剧《星际迷航》中找到了希望,在未来的世界中,宇宙间各个种族相遇,人们(如果还可以称之为人的话)尊重智慧,而逻辑统治万物。剧中的主角,半人类的斯波克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谢尔顿心目中的英雄。 斯波克 在《星际迷航: 原初系列》(Star Trek:The Original Series,1966 年—1969 年)刚刚播出不久,观众就发现看似威风的柯克船长并不是真正的主角。很显然,如果斯波克这种果断、英俊又有女人缘、集万千优点于一身的正面人物不是主角的话也太侮辱观众的智商了。斯波克有一半人类的血统和一半瓦肯人的血统,他的内心纠结于自己的身份,而这种矛盾更是深深吸引了观众,特别是大量文艺女青年。透过她们花痴般的玫瑰色眼镜,斯波克是一个无法被(除了她们自己)诱惑的天下第一高帅富。按照斯波克的扮演者莱纳德•尼莫伊为加州理工大学的全职理论物理学家,但是从他获得第二个博士学位到在加州理工大学就职之间的经历尚不清楚。(有理由假设他仍然在德克萨斯州上学,因为这样他的妈妈可以就近照顾他。) Cathedra mea,regulate meae IT’S NOT BAZINGA! “Cathedra mea,regulate meae”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我的地盘我做主”(“My chair, my rule”,Cathedra 在拉丁文中是椅子的意思)。在第3 季第22集《楼梯间实施》里谢尔顿曾经用这句话向莱纳德宣告他正在坐的那把简易折叠椅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而且今后家中的大小事务悉数由他做主。 在以回忆为主线的第3 季第22 集《楼梯间实施》里,我们回到了《生活大爆炸》开始前3 年半的时间,彼时谢尔顿正在盘问前来应征室友的莱纳德。从那时开始,两位主角之间的互动就已经完全被谢尔顿主导了,他说话自然是一言九鼎:除非他不发一言,否则只要他定下规矩,其他人只能在旁边帮“顶”……谢尔顿和前室友之间的关系显然没有这么融洽,他们之间充满火药味儿的斗争并没有引起莱纳德足够的重视。当那个可怜的亚裔男生对着莱纳德说“哥们儿,快跑,越快越好,越远越好!”的时候,莱纳德并没有意识到在楼上等着他的,是一位被穿着粉红色长裙变装癖的黑哥们儿称为疯子的家伙。而墙上那仿佛正在滴血的无声控诉“谢尔顿去死!”也没能让莱纳德悬崖勒马。 到了《生活大爆炸》开播的第1 季第1 集,莱纳德和谢尔顿已经成为了最好的朋友。对于谢尔顿来说,这也许是他人生的一个拐点。在遇到莱纳德之前,谢尔顿有着极强的戒心并拒绝任何人靠近他身体一丈之内。但是当他发现自己和莱纳德有着共同的兴趣,他的心防逐渐开始瓦解。后来也慢慢接纳了拉杰、霍华德,甚至是潘妮这样一个青春美少女——如果不是因为碰巧成为邻居的话,恐怕生活在两个宇宙中的谢尔顿和潘妮是永远无法成为朋友的。 对于谢尔顿来说,各种人性之美——尤其是让人情感上产生波动的人际关系,诸如交友、恋爱、性爱等等——不过是“五色使人目盲”。他认为这些只能让人分心,以致无法关注真正重要的东西:获取无尽的知识,通过不断拓展人类认知的疆界以留名青史。(对于一般人来说,学习知识不过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而在谢尔顿看来,追求知识既是因也是果,他不需要其他的动力来探索未知,将未知变为已知就已经是对他最好的奖励。)可是在莱纳德和霍华德看来,约会、恋爱乃至性爱是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他们都需要异性的抚慰——但谢尔顿对此却不屑一顾。 谢尔顿的悲剧是,他和我们一样都受到身体的制约。1980 年出生的谢尔顿经过认真思考发现,以他的小身子骨很可能无法亲眼见证那些被人们寄予厚望的科学难题得到解决的那一天——例如冷核聚变和统一场论等等。因此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撑到技术奇异点到来的那天(大约是2045 年前后),这样他就可以将自己的思维和意识注入一个机械的身体中从而达到灵魂不朽的目的。如果技术奇异点真的到来的话,他就可以变成半机械人,并且成为探索宇宙的永恒的思维机器——谢尔顿2.0 版——说得好像真的一样。 IT’S NOT BAZINGA! “如果计算机运算的速度能变得更快的话,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它们必然发展出能和人类智能相提并论的智慧。人工智能……也许我们可以扫描自己的思维并将其注入电脑,从而永远地生活在虚拟的世界中……这种变换会将我们变成某种按照2011 年的标准看来不是人类的东西。这种变换叫做奇异点。” ——列弗• 格罗斯曼评论奇异点 (“2045:人类获得永恒的年份”,《时代周刊》,2011 年2 月10 日) 但是现在谢尔顿还必须忍受人类天生的种种“缺陷”:一种生来就注定会在未来某个时刻死去的物种、脆弱的身体、甚至还有变成精神病的风险。这些缺陷都可能让他在没有实现自己的进化梦想之前就挂掉,他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新的人类,自由自在地在宇宙中穿梭,那些现在的谢尔顿从来没有去过也不可能去的地方…… 无性人谢尔顿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性的需求是写在基因中的,而显然谢尔顿的基因与众不同。他明确地知道性行为是人类作为生物的一种本能并且意识到了这种行为的重要性,但其他的一切对他来说都不重要。性行为不过是一种毫无必要的、令人分心的活动而已,基于他对莱纳德和潘妮之间纠结关系的观察、对潘妮与其诸多前男友之间的关系的观察、对霍华德会被任何雌性生物吸引的特点的观察,谢尔顿得到了确凿无疑的证据证明他无可辩驳的论断:性行为造成的问题远比它能解决的要多得多。 研究心理学家杰西•白令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上发表的关于无性人的文章称: 如果真的有第四种性取向的话,无性恋既不是基因缺陷的结果也不是环境影响的产物。尽管其病因学的研究没有任何成果(心理学家安东尼•博加尔特认为可能是怀孕期间婴儿下丘脑病变的结果),但是从外观上来看无性人都是正常和健康的,他们的荷尔蒙分泌正常并且完全具有生儿育女的能力。但是出于某些尚不明确的原因,性行为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无聊的耗费体力的“哈欠”而已。在某种意义上说,无性恋与其他的性取向一样,都不是后天形成的,而是一种人类的生理现象。 在莱纳德认识谢尔顿之后的七年多里,谢尔顿从来没有过任何男欢女爱之事。事实上他有过不少女性拥趸,但她们都很快意识到谢尔顿对于性爱之事是免疫的,正如莱纳德在第1 季第7 集《饺子悖论》中说的——在谢尔顿看来性爱不过是“裸体、高潮和与人类接触”。 但是就算是斯波克这样的半瓦肯半人类的人物,由于一种叫做“喷发”的本能,每隔七年都要与异性交配一次。斯波克与其他瓦肯星人一样,他的身体会变热,血液仿佛沸腾一般,人也变得暴力,无法与和自己心灵相通的配偶交配可能有致命的后果。就算是瓦肯人这样没有情感的生物,“喷发”这样的机制也是必需的,否则他们早就已经灭绝了。 在正式播出的第1 季第1 集《试播》中,谢尔顿在去捐精的路上告诉莱纳德他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而莱纳德的回应是,“我以为你怎么也算半个专家呢”。从这段对话来看,谢尔顿应该也有偶尔自慰的时候。但是正如杰西•白令在《科学美国人》上的文章中所说的,在完全不想象任何色情图景的情况下单纯通过动作达到高潮是几乎不可能的(去吧,自己试试),这也是为什么他认为那些自称无性恋却能够通过自慰达到高潮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无性恋,他们自慰时脑中想象的情景已经足以说明他们的性取向。 这就给我们带来一个有趣的问题:谢尔顿自慰时脑中想象的是什么呢?不过直到目前为止,我们也只能凭空猜测…… 谢尔顿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吗? 在任何关于谢尔顿的讨论中,他是否罹患阿斯伯格综合征②都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因为他的许多行为简直可以当做自闭症教科书上的范例。在尼尔•莫雷为一家娱乐报纸《影音俱乐部》(A.V. Club )所进行的采访中,吉姆•帕森斯说道: 我听说过这个名字,但我完全不知道它究竟是怎么回事。我问过编剧谢尔顿是不是有阿斯伯格综合征,他们斩钉截铁地说:“当然没有,我们的情节与此毫无关系”。好吧,但是这个疾病也让我很好奇。我不知道为什么约翰尼•盖尔克奇买了一本叫做《看我的眼睛》(Look me in the Eye)的书,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作为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所经历的艰难生活。有一次约翰尼旅行的时候带了这本书,他回来的时候对我说:“你一定要读读这本书,你会迷死的,这简直就是另一个谢尔顿。”我马上过去拿了这本书,这就是我对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全部了解,但这些简单的了解是非常有益的,因为它让我知道了阿斯伯格综合征的患者有多么痛苦。而且不得不承认谢尔顿确实有这些症状。 事实上谢尔顿的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症状如此明显,如果他去看心理医生的话十有八九会被确诊为重症患者。但是如果编剧的本意就是将谢尔顿写成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话,那么这部剧整个的基调就与现在完全不同了。例如在第1 季第4 集《发光鱼效应》中,谢尔顿的新老板因为他出言不逊而炒了他的鱿鱼。不论是谢尔顿还是典型的阿斯伯格症患者都不会故意使用攻击性的语言,他只是试图说出心中真正的想法,而且他对老板如此强烈的、(至少在他看来)非理性的反应也感到十分困惑。如果谢尔顿真有阿斯伯格症,并且盖博豪斯博士(Dr. Gablehauser)知道他的病情的话,肯定不会因为他的冒犯而开除他,否则整个故事将会是另一个结局了。 《生活大爆炸》只是一个情景喜剧而不是关于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纪录片,剧中的情节也无法真实准确地反映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生活。如果我们将谢尔顿独特的行为和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个性解释为他个人的怪癖的话,那的确是颇为有趣的喜剧桥段。但如果将他视为一个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并让观众们都了解这一点的话,那我们对谢尔顿这个剧中最具表演性的角色的看法将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这也是为什么编剧们都试图对此轻描淡写,他们承认谢尔顿有些类似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的行为,但他并不是真正的阿斯伯格症患者。 但无论如何,谢尔顿具有某些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症状恰恰是这个角色成功的关键。如果他和剧中其他的人物一样只是一个超级聪明的书呆子的话,那这部电视剧就失去重心了。谢尔顿的类阿斯伯格症症状让他的角色既妙趣横生又超群出众。这是编剧们必须仔细处理的一条线索,既然现在的谢尔顿已经大受欢迎,就没有必要节外生枝让他华丽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