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行业都有不为人知的规矩。之所以不为人知,并非从业者刻意保密,而是这些破事儿与外界基本无关,所以大伙不关心罢了。例如从前带乘务员的公交车就有规矩,若非有心人,天天坐公交上下班也未必知道。 公交车谁都会坐。先到路边站牌底下等着,车来了先下后上,同时看看车上有无空座;没座位时,尽量绅士一点,反之则勇猛一点;持月票的要向乘务员出示,没月票的掏钱买票等等,都是常识,这里面有道道儿吗?答案是肯定的,你要是公交车乘务员,就会有深刻体会。 当过乘务员的都知道,上下班高峰时段,持月票乘车的多,光忙乎卖不出多少票;平峰时段乘车的少,但花钱买票的多,活儿不累票还卖得多。在卖票收入与奖金挂钩的时期,这个区别可不是小事儿。 公交车上的道道儿与此有关,一部车俩乘务员,票款收入取决于乘务员与司机的私人关系。与司机关系搞不好,高峰时就把你负责的车门停在人堆里,人人手里举着月票朝上挤,挤不动了你得负责疏导,嗓子喊哑了,一张票没卖出去。平峰时把另一个车门停在乘客跟前,看着人家舒舒服服卖票收钱,这叫“停偏门”,你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可见与司机搞好关系很重要,男司机与女乘务员搭档的尤其重要。例如司机想要与某乘务员单独切磋一下为人民服务的心得体会,该乘务员就要好好考虑了:要么视金钱如粪土,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卖不出票,下班回自己家;要么委曲求全,安享“偏门”待遇,既不苦又不累票也卖得好,下班跟司机钻小树林。 现在不行了,公交车实行投币乘车,取消了乘务员编制。偌大一台车就一个人,不用说领着谁钻小树林,就是跟乘客吵架,连个帮腔的都没有。偶尔上来个熟人,也不敢公然聊天——公司稽查队员往往混在乘客当中,发现司机聊天,当时不管你,等到了终点站,就把稽查证掏出来给你看。聊天一次罚款二百,从当月工资扣除,搞得他们了无生趣。因此,很多公交车司机都改行开出租车了。 出租车有出租车的规矩。我在市内一个出租摊位的大型商场门前等客时,结识了一位前公交车司机,曾经开过414路。出租车刚干没一个礼拜,溜客溜到那个商场门前,正好一辆车刚刚上客离开,他一看前后没有排队的出租车,就靠在那儿,刚停下就有客人上车。结果他这边上客,离着老远从道路两侧各冲出一辆出租车,一前一后夹住他,愣是动弹不得。 的哥夹车,可比南京车友会那帮人专业多了,前后各五公分间距,被夹的那位要想把车弄出去,除了汽车吊没辙,只好老老实实卸客,这就是犯规了。这位前414驾驶员不知就里,跳下车很愤怒地问,“夹我干什么!”对方一听,知道是个刚干的,于是耐心跟他解释,“装什么大瓣儿蒜,眼珠瞎眼眶也塌了?没看着排队?” 这位茫然四顾,大声问,“哪儿?哪儿有排队的?” 我下车穿过马路,上前拍拍他肩膀,“哥们,你以为我们在这儿干什么?” 原来,出租车排队等客,依现场状况不同,队怎么排是有说道的。很多门前拥挤的场所,只能停下一辆车,其他出租车要想在这儿等客,只能见缝插针,哪儿能停停哪儿,跟其他车辆混在一起。看上去杂乱无章毫无次序,实际上却是在排队,别人当然看不出来,队是在的哥心里排的。这就像公务员提干一样,今年提谁明年提谁,大伙心里都有数,用不着在组织部门口排队。 无论排队干什么,都有个共同特点,就是所有的人全都面向前方。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随时掌握进度,二是有助于防止缺德的人插到自己前面(大连话叫插裆儿)。而面向后方排队,等于替别人打更。 一般情况下,出租车就这样排队。不过,向后排队的也常见。很多地点很难顺向依次停车,只能用车屁股排队,好在有后视镜,可以随时倒车,并预防缺德者插队。大概右侧通行的国家,很多人都有向右的倾向,在路口搭车的,多数上右边的车子,因此在那些地方,出租车也都是朝后排队的。你要是不懂这规矩,上去就停在人家后面,这就加塞儿了。即便上了客,你也别想开走,非走不可的话,只好棍棒说话了。 朝后排队,是的哥的职业技巧。新手不信这一套,偏要在路口左侧等客,虽说是第一个,可事实往往证明,倒不如老老实实排队了。 [安陆是我故乡] 回复日期:2006-12-30 11∶08∶06 因为家人的工作与公路有关,所以对出租车师傅们的工作不陌生。自己坐出租车的时候也会和他们聊下,觉得他们的生活真的是很艰辛。马师傅对生活积极的态度我很敬佩。 [章寅宁] 回复日期:2006-12-30 17∶16∶17 生活就是现实,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才能有吸引力,有生命力。的哥的行业充斥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而楼主能用如此流畅的文笔描绘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的哥,确实有其吸引人之处。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6、行规
书名: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作者: 马路虾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副标题: 听的哥讲故事
出版年: 2008年1月
页数: 199
定价: 18.8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3669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