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来看看另一种能帮助我们关注对话目标的方法。先看一个案例。 在一次课后会议上,博蒙特高中的老师正在讨论修改课程的问题。会议已经进行了几个小时,现在轮到理科组发表意见了。 罗伊斯是博蒙特高中的老教师,已经在这里教了33年化学课,简直就是学校的元老级人物。有意思的是,他对战争故事的热衷大大超过对中子和电子的喜爱。对于这种情况,教务处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让他在学校资格老呢? 校长示意之后,罗伊斯清清喉咙,开始语无伦次地谈起课程开发和战斗准备之间的相似性来。他古怪的发言让气氛变得很滑稽,对此有的人耸耸肩表示无奈,有的人则忍不住偷偷笑出声来。 布伦特是在罗伊斯后面发言的,他是学校新来的老师。几周前,校长曾让他准备过理科组的课程修改计划。布伦特和同事们碰了头(也包括罗伊斯),了解了大家的意见,现在准备说出自己的想法。 没想到他刚说了几句,罗伊斯就开始咄咄逼人地表示反对。布伦特非常气愤,砰地一拳砸在会议桌上,大声喊道:“你这老家伙到底怎么回事?知不知道大家有多讨厌你?你是忘了吃药还是怎么回事?” 他的突然发作把一屋子人都惊呆了,大家直勾勾地望着他不知所措。布伦特仿佛妖魔附身了一样,喊出了让大家都不愿听到的话:“嘿,别用那种眼神看我!你们都是胆小鬼,只有我敢说实话!” 这一招真可谓是下下策,简直没有比这更糟糕的应对方式了。布伦特在大庭广众之下狠狠地羞辱了罗伊斯,他非但没有道歉或是息事宁人,反而振振有词地认为这样做很勇敢。 正如我们在前一章看到凯文同事表现的那样,在肾上腺素的影响下我们的思维会变得非常狭隘,认为要面对问题只有非此即彼的两种极端化选择。我们会简单地做出这样的判断,要么就事论事,要么顾全面子。在这种思维短路的情况下,我们根本想不到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即做到两全其美。 这就是对话高手善于在关键对话过程中面对复杂问题的秘密。他们每次都会这样问自己:“我希望通过这次对话为自己、为对方、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怎样的目标?” 当你在对话中变得情绪化时,你可以练习这种做法。当然,一开始你会有一定的抵触心理。这并不难理解,当我们的大脑无法正常思考时,我们肯定会排斥需要缜密思维的复杂情况。我们更倾向于做出战斗或回避的简单选择,而且认为这样做的理由非常正当。例如,我们会这样想:“很抱歉,为了保持个人形象,我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诋毁羞辱对方。虽然说起来并不光彩,但这样做是绝对正确的。” 幸运的是,只要能拒绝做出“傻瓜式选择”,让你的大脑学会在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处理更复杂的问题,你就能跳出这种错误的心理模式。你会找到一种新的方式,能够同时做到分享观点、聆听对方看法和建立牢固的人际关系。毫无疑问,这种对话结果必然会彻底改变你的人生。 学会对比说明 对话高手在拒绝“傻瓜式选择”时会提出新的选择。他们会面对更为棘手的问题,排除非此即彼的选择,转而寻找具有重要意义的对比说明。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具体是怎么做的。 首先,你应当阐明自己的真正目的。做到审视自我可以让你在对话中占据领先优势,如果能明确对话可为自己、他人以及你们的关系带来的重要意义,那你就能成功消除“傻瓜式选择”的影响了。例如:“我的目的是,让丈夫变得更加可靠,每次他承诺的事情都做不到,我已经受够了这种失望。” 其次,说明你不想实现的目标。这一点是对比说明法的关键所在。想想看,如果你放弃战胜对方或明哲保身的想法,会发生哪些对你不利的情况?如果你停止咄咄逼人的表现会带来哪些不好的结果?如果你不逃避问题,情况又会出现怎样的转变?例如:“我不希望看到的是毫无意义的激烈争论,这样不但让人心烦,而且无法改变情况。” 最后,给自己提出一个更复杂的问题。你应当把前两步结合起来,然后提出一个问题,迫使自己跳出沉默或暴力的怪圈,寻找更具创造力和建设性的选择。 “我该怎样和丈夫展开坦率对话,一方面能和他讨论更负责任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不会破坏情绪或浪费彼此的时间?” 对那些从“傻瓜式选择”过渡到理智思考这个新问题的人来说,观察他们的表情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他们会逐渐陷入沉思,眼睛慢慢变大,大脑飞速运转。令人惊奇的是,当我们问他们:“你觉得有可能做到两全其美吗”时,他们的回答非常一致,都承认这种可能性其实很大。 举例来说,你要学会的对比说明应当是这样的: ◆在对话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够解决问题,又不会伤害或冒犯对方? ◆在对话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够指出邻居的讨厌做法,又不会让对方觉得你自以为是? ◆在对话过程中,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够和配偶讨论你们的花钱方式,又不会和对方陷入争吵? 这样做真的有效吗 有些人会觉得这种想法无异于天方夜谭,简直太离谱了。在他们看来,“失败者选择”(即“傻瓜式选择”)并不是错误的两极论,它只是客观地反映了人们在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得不面对的残酷事实。例如,他们会这样说:“你怎么能反对老板提出的搬迁方案,这不是自讨苦吃吗?弄不好连工作都会丢掉。” 对此,我们的回答是,还记得凯文吗?他和我们研究过的每一个意见领袖一样,都具备在对话中坦诚相待和尊重对方的特质。或许你并不清楚凯文是怎么做的,也不清楚你应当如何表现,但这些并不能否认像凯文这样的对话高手的存在。事实证明,在“逃避或对抗”之外,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它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向共享观点库添加信息,和对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我们(本书作者)为企业举行关键对话现场培训时,每次提到“傻瓜式选择”之外的新方案都会有人这样说:“你说的那一套坦诚相待或许在别的公司行得通,可如果在我们这儿搞,肯定会死得很惨!”或是“要想保护自己,你得知道什么时候服软才行。”很多人都同意这种观点,纷纷表示:“没错!我们这儿的确行不通。” 一开始,我们以为是关键对话原则并不适用于这些企业。接下来我们问道:“难道在你们公司从来没有人成功过吗?在高风险的对话过程中,既能解决问题,又能维护好人际关系,难道没有这样的先例吗?”事实证明,这样的情况是的确存在的。
关键对话——其次,拒绝做出“傻瓜式选择”
书名: 关键对话
作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
译者: 毕崇毅 | [美] 约瑟夫·格雷尼 | 罗恩·麦克米兰
出版年: 2012-4
页数: 208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1378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