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他人展开充满风险、富有争议和令人情绪激动的对话时,对话高手总是能找到某种方式,公开传达各种相关信息(包括自己和他人的信息)。 这就是秘诀所在,成功的对话关键在于相关信息的自由交流,即双方愿意公开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猜测。即使要表达的观点是充满争议或不受欢迎的,他们仍愿意并且能够积极和对方分享。经过对沟通高手的调查,我们发现他们无一例外都是这样做的,而且这种方式每时每刻都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重复着。 这种独特的能力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话。 对话指两人或多人之间观点的自由交流。 现在,我们知道了凯文等人的行为目的,不过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个问题是,观点的自由交流是如何保证对话成功的?第二个问题是,怎样做才能鼓励对话者实现观点的自由交流?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会在本章进行说明。对于第二个问题,怎样做才能在各种情况下避免“傻瓜式选择”,实现有效对话,我们将会在其余各章做出回答。 营造共享观点库 在和对方展开对话时,我们每个人都会带有个人观点、感受、猜测以及和对话内容相关的生活体验。这种思想和感受的独特组合会构成完全自我的观点库,它不但能让我们形成对问题的看法,而且能驱使我们的每一个动作。 当两人或多人举行关键对话时,毫无疑问我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观点库,这些观点库彼此之间并不一致。我们的看法往往大相径庭,我有一套观点,你也有一套观点;我有我的经历,你也有你的经历。 在这种情况下,对话高手的做法是努力营建一种安全氛围,让双方都愿意向共享观点库中添加信息,哪怕这些观点乍一看多么富有争议、多么离谱、多么不符合对话者的想法。显然,此时此刻他们并不会同意所有的看法,他们只是努力做出一种保证,保证双方都能开诚布公地表达任何意见。 共享观点库的充实可以为对话者带来两方面的帮助。首先,由于双方接触的信息变得更加准确、相关度更高,他们肯定会做出更好的选择。可以说在实际对话中,共享观点库即对话小组智商高低的衡量标准。共享观点库内容越丰富,最终做出的决定就越明智。即使参与对话的人很多,只要大家都能公开自由地交换观点,最终一定会实现高质量的决策结果,为此多投入一些时间是完全值得的。 其次,如果共享观点库内容贫乏,结果必定导致严重的决策危机。当人们有意限制和对方共享看法时,即使非常聪明的人也会在一起做出愚蠢的决定。 例如,我们的一位客户曾讲过这么一个案例。一位女士到医院做扁桃体切除,结果手术小组错误地截去了她的部分脚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吃惊的情况呢?大家也许不知道,在美国,每年约有20万起医疗致死案是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医疗工作者不敢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在这个案例中,至少有7位相关人员心存疑虑,不明白为什么要对患者的足部进行手术,但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人主动表明自己的看法。正是因为人们不敢畅所欲言,观点才无法得到自由交流。 当然,医院并不是唯一会出现这种问题的场合。在很多情况下,当上司或老板固执己见、表现得高度自信时,人们往往倾向于抑制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敢冒犯具有权力的上级。 与此相反,如果人们能随心所欲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可以在对话中自由交流各自的观点,共享观点库可以极大地提升双方做出更好决策的能力。例如,在凯文的案例中,当管理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看法时,大家就会对整个问题形成更明确、更完整的看法,而不是盲人摸象般固守残缺的认识。 在此过程中,随着大家对各自不同方案理解的加深,他们会在彼此之间建立信任感。最后,观点会引发新的观点,看法会导致新的看法,对话者会形成最初谁也没有想到的方案,并且对新的方案表示全力支持。换句话说,观点的自由交流最终带来的是这样的结果——整体思维(最终选择)的力量远远大于个体观点的总和。简而言之就是:共享观点库是实现协同效应的前提。 共享观点库不但能帮助个人做出更好的选择,更重要的是,观点的共享能让人们团结起来,对决策目标深信不疑,能够从主观上积极地投入决策的实施过程中去。只有当对话者能够开诚布公地共享看法时,他们才会实现观点的自由交流。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为什么共享式决策是最佳的解决方案,同时有效地激励他们展开行动。例如,凯文和其他副总不肯接受最终选择是因为他们未能参与对话,只有在充分理解对方的观点之后他们才能得出最佳决策。 与此相反,如果人们未能参与交流,而是在敏感的对话中保持沉默,这种做法不会为最终决策带来任何好处。他们的观点都停留在自己的脑中,从不拿出来和对方共享,最终只能导致无声的反对和消极的抵制。更糟糕的是,当有人强迫施加自己的观点时,人们往往很难接受此类信息。他们表面上会表示赞成,但实际上是在违心地执行错误的决定。用塞缪尔·巴特勒(Samuel Butler)的话说就是:“违心服从的人仍然保留着自己的看法。” 相对于营建共享观点库所花费的时间,对话者可以获得更快的决策过程、更统一的意见和更投入的决策执行,这些收获显然要比投入的成本大得多。 例如,如果凯文和其他管理者无法积极投入公司搬迁事宜的对话,很可能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后果。有些人同意搬迁,有些人不同意搬迁;有些人会展开激烈讨论,有些人则貌合神离,暗中抵制通过的决定。这种情况往往会迫使大家重新举行会议,再次讨论,再次决策,因为同意该方案的只有一个人,但它的结果却影响着公司的每一个人。 当然,请大家不要误会。我们并不是说每个决策都必须全体通过,也不是说公司老板不能参与决策或是独自拍板。我们只是想说,无论使用哪种决策方式,不管由谁做出决策,只要共享观点库的内容越丰富,对话者做出的选择就会越好,意见就会越统一,行动就会越有力。 如果我们在对话中陷入争吵、敌对、逃避或是表现得漠不关心,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和对方共享观点。我们不会展开健康的对话,而是在玩一场愚蠢之极、代价不菲的游戏。 例如,有时候我们会陷入沉默,和对方玩“哑巴”游戏,即不敢面对掌握权力的人。在家庭生活中,我们会和自己的另一半上演“冷战”游戏。这是一种非常残忍的做法,为了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我们总是故作冷淡。(这种思维方式简直是奇哉怪也!) 有时候,我们会通过暗示、讽刺、口出不逊、指桑骂槐和流露厌恶神情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我们会表现得煞有其事,做出一副准备时刻帮助他人的样子。由于不敢面对某个人,我们往往会把问题推到整个团队身上,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解决问题。显然,不管使用哪种手段,这些方法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即限制了和对方的观点交流,我们在对话中陷入了沉默。 还有些时候,由于不知道该如何维持对话,我们会错误地向观点库中强加自己的看法。这时,我们便会诉诸暴力手段,其中既包括微妙的操纵又包括粗暴的言语攻击。我们往往会表现得无所不知,希望对方能接受自己的观点。我们极力贬低别人,不希望有人相信他们的看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不惜采用各种压迫手段。我们会狐假虎威地利用上司的权力,将个人看法凌驾于他人之上,肆意诋毁、攻击对话对象。当然,这些做法的目的只有一个——迫使对方接受我们的观点。 下面,我们可以把这些不同情况加以总结了。当对话风险很高、双方观点南辕北辙、对话者情绪极不稳定的情况下,我们往往会表现得非常糟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想办法说明自己观点库中的内容,特别是那些具有高度风险、高度敏感和极富争议的观点、感受和想法,然后努力帮助对方分享他们的观点库。我们应当开发一套工具,为讨论此类棘手问题和建立共享观点库提供安全的环境。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人生必然会实现重大的转变。
关键对话——对话
书名: 关键对话
作者: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副标题: 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
译者: 毕崇毅 | [美] 约瑟夫·格雷尼 | 罗恩·麦克米兰
出版年: 2012-4
页数: 208
定价: 39.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111378457